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明清科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共70多万字,分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树艺、桑蚕、种植等12个门类。徐光启撰写6万多字,皆为亲身体验所得。他在书中转录了大量前代和同时代的农业文献,并附有自己的见解或评论。

17世纪末至18世纪,《农政全书》传至日本和朝鲜。日本学者据《农政全书》整理、编写了救荒本草”“野菜谱”“甘薯记,此后,这些内容在日本应对历次大饥荒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日本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后,《农政全书》仍然受到重视,为推进现代有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借鉴。

1735年,法国人杜赫德等编写的《中华帝国全志》出版,书中含有《农政全书》等中国科技典籍的部分内容;1738年,该书英译本在伦敦出版,中国桑蚕织造技术和经验促进了法英两国丝织业的发展。1819世纪,俄国翻译了《农政全书》,推广了中国的桑蚕织造技术。

——摘编自《科学技术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内容,概括《农政全书》的基本特点;说明该书在国外的传播及所起的作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内容,简述对明清时期中国科学技术状况的认识。
2024-01-02更新 | 1172次组卷 | 10卷引用:海南省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乐东黄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明代宋应星编撰的《天工开物》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全书按“贵五谷而贱金玉之义”分为十八卷,在文章排列顺序中,作者将关系农业的《乃粒》置于卷首,且在农业生产篇章中耗费了大量笔墨。这主要体现了作者(     
A.以农为本的理念B.注重实验与总结C.格物致知的精神D.重道轻技的思想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Ⅰ.科技文艺作品和创作者Ⅱ.相关历史现象或事件
A.小说《西游记》吴承恩 
B.科技《天工开物》宋应星 
C.小说《红楼梦》曹雪芹 
D.地理《徐霞客游记》徐弘祖 
E.小说《儒林外史》吴敬梓 
F.农学《农政全书》徐光启 
①工商业经济繁荣 
②八股取士 
③文字狱 
④封建社会没落 
⑤思想文化多元并存 
⑥欧洲传教士来华
(1)从表中的Ⅰ栏中选出四项信息与Ⅱ栏中的历史事件进行正确配对。(参照示例如:A—⑤,示例不得作为答案)
(2)从已配对的四组信息中提炼一个主题,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主题明确,观点正确,史论结合,符合逻辑,表达清晰)
2023-09-24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琼中县琼中中学2024届高三9月全真模拟(一)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农书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出现,南北朝时期的《齐民要术》系统总结了北方旱作农业精耕细作的经验,是代表当时中国和世界最高水平的农学经典,宋代的《陈旉农书》第一次总结了南方农业技术的成就。元代的《农桑辑要》《王祯农书》囊括了南北方农业科学技术的精华,明代的《农政全书》首次增加屯垦、水利、荒政等内容,并收录了西方水利著作,是传统农学中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集大成之作。近代西方农业科学传入之前,中国农书估计达千种之多,内容涵盖了农业生产的各个方面。

——摘编自卢嘉锡总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史》

材料二   19001903年,罗振玉编纂刊印了《农学丛书》。该丛书汇集了中国古代农书和部分国外农书,反映了中国传统农学的发展趋向。1924年,万国鼎等人编著的《中国农书目录汇编》是第一部对中国古代农书进行系统分类编目的著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农业部于1955年提出整理祖国农业遗产,决定在南京农学院设立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该研究室成立后,先后编纂出版了《中国农学遗产选集》《氾胜之书辑释》《陈男农书校注》等书,得到了英国著名科技史专家李约瑟的高度评价:后来、研究室又以古代农书为主要资料,编写了中国首部综合性农业科技史著作—《中国农学史》。该书的出版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轰动,被誉为农史学科领域的里程碑。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农书编写发展的表现,并分析其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清末以来农书整理变化的特点。
2023-06-21更新 | 1337次组卷 | 9卷引用:海南省文昌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B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西方史学家孟席斯在其著作《1434:一支庞大的中国舰队抵达意大利并燃起文艺复兴》中声称,15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的许多机器设计图与元代王祯的《农书》等中国古籍的设计图“惊人地”相似。此说法可用以佐证( )
A.达.芬奇模仿中国科技成果B.东方文化点燃文艺复兴之火
C.中国传统科技领先于西方D.东学西传影响西方科技发展
2023-03-10更新 | 1731次组卷 | 21卷引用:海南省白沙县海南中学白沙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1607年,一位来自古罗马文明故土的传教士利玛窦和明代大学士徐光启共同翻译的《几何原本》前六卷正式出版,成为当时从事数学工作的人必读的一本书。这说明当时(     
A.古罗马文明获到官方认可B.西方科技知识得到了传播
C.中华传统文化受到了冲击D.开明官员开始放眼看世界
2022-11-14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2023届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明末,利玛窦和徐光启合译了《几何原本》,江南数学家纷纷参与研究,许多学堂还将其作为教科书。同一时期,采用西洋透视法的桃花坞(位于今苏州)“姑苏版”年画年产数万张,远销日本、东南亚。这反映了
A.江南文化的世界因素B.南方经济地位的提高
C.传统利,技的领先优势D.土洋结合趋势的扩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