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明清科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8 道试题
22-23高三上·全国·单元测试
填空题 | 较易(0.85) |
1 . 西学东渐
(1)背景:从________后期起,一些欧洲天主教传教士前来中国传教。
(2)代表人物:意大利人________等。
(3)表现
①与一些开明的中国士大夫合作________西方科学书籍,在一定范围内传播了西方________知识。
________前期,传教士还运用欧洲先进测绘技术,帮助清廷绘制了较为精确的________
2022-08-19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纲要上册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知识手册】高中历史全册必背知识清单(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下册)
22-23高三上·全国·单元测试
填空题 | 较易(0.85) |
2 . 科技成就著作
(1)明朝后期,重要的科技著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农政全书》、宋应星的________,分别系统记载中国古代中医药学、________________的相关知识,在各自领域对传统科学技术进行了总结。
(2)徐弘祖的________是一部地理和地质学名著。
2022-08-19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纲要上册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知识手册】高中历史全册必背知识清单(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下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601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到达北京时带来了望远镜和世界地图,并将《四书》译为拉丁文。随后又陆续有传教士东来,系统介绍物理学等自然科学知识,并把《五经》等典籍译为拉丁文。在他们的引导下,徐光启等士大夫开始研究和介绍西方科技。这说明(     
①传教士在一定范围内传播了西方科技知识
②西学在当时对中国社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③西方知识界非常了解中国的文化
④传教士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
A.①②④B.②③④C.②③D.①④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593年利玛窦把《四书》翻译成了拉丁文后,中国大部分文史经典,都被翻译成各国文字,成为全人类的财富。
1601年,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进入北京,向明神宗献自鸣钟、八音琴、三棱镜、天主像、圣母像等,次年在中国刊印了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
1607年,由利玛窦与徐光启合作翻译的《几何原本》正式出版,使西方几何学第一次传到我国,对我国的几何学发展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1612年,《泰西水法》由意大利传教士讲授,徐光启根据笔记整理,并结合中国的水利机械情况经过实验后编译成书。后被收入《四库全书·子部·农家类》和《农政全书》。
1613年,耶稣会士曾德昭到达中国,1636年返回欧洲,在旅途上完成了《大中国志》,为西方人理解中国,尤其是学习中国语言提供了理论前提。
1756年,伏尔泰的《风俗论》在日内瓦出版。作为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其中也对中国有不少论述。伏尔泰借用中国儒家思想对当时法国的专制制度进行了批判。
从表中提取相关联的历史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法国学者谢和耐指出:“在1600年左右,欧洲的世界观和科学基本内容仍是中世纪的。利玛窦在其中国合作者的帮助下,试图在中国传播的是天文学、几何学、托勒密的博物学等……如果我们转向历史观和人文方面,利玛窦等耶稣会士都大大落后于中国人的观念。”谢和耐意在说明(     
A.明清传统文化的优势明显B.中国固守天朝上国的思想
C.中西方思想文化交融增强D.西学东渐对欧洲影响深远
6 . 文化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阅读材料简表,完成下列要求。

中外文化交流简表

汉代丝绸之路开通,中国丝绸、陶瓷等外传,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
唐朝唐朝与大食发生战争,一批唐朝造纸工匠被大食俘虏,造纸术因而传入阿拉伯,随后又传入欧洲和北非。
明清时期利玛窦等传教士来华,传播了天主教和西方的科学技术,徐光启参考传教士带来的西方科技论著,写成了《农政全书》。
17世纪来华传教士曾将《论语》《大学》等译为拉丁文在欧洲出版。
法国1793年宪法所附《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及《人和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宣言》都写入了孔子的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分别定义为自由的道德界限和公民义务的原则。

——摘编自裔昭印主编《世界文化史》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以“文化交流”为主题,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7 . 晚清时期,中国人惊奇地发现西方物理学揭示的一些原理,与《墨子》记载有相似之处。自秦汉以来几乎被人遗忘的《墨子》重新引起国人的关注与研究。这一现象表明(       
A.墨学复兴促进传统科技转型B.传统科技与近代科技一脉相承
C.西学东渐促进了墨学的复兴D.中国古代的科技以实验为基础
2022-06-08更新 | 6141次组卷 | 51卷引用: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总结提升)-【高分必背】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期中期末复习记诵笔记(中外历史纲要上)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利玛窦来华后着儒服行儒礼,他带来的奇器和科学知识吸引了一大批士绅,平均每日来访者多达20余人,他在写给西方教会的信中说“派往中国的传教士应该具有才能,因为我们所要接触的都是智慧高强而学问渊博的人”。这反映了当时
A.西学传播遭到强烈抵制B.西学东渐推动社会转型
C.东西文化交流日益频繁D.东西文化的巨大差异性
2022-05-20更新 | 1612次组卷 | 23卷引用:专题30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和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必考知识清单与考点演练(统编版)
9 . 17世纪中西方

材料一   徐光启(15621633年),多次参加乡试落第,最终通过科举成为政府官员。他与利玛窦交好学习西洋的天文、历法、数学;火器等知识,并翻译了西方数学著作《几何原本》。徐光启出身贫寒,从小参加农业劳动,立志改革农业。他在上海试种由美洲引进的甘薯解决饥荒问题,并著有《农政全书》。他还结合我国原有的水利工具和西方水利知识翻译整理《泰西水法》,是西法中用、中西自然科学结合的典范。徐光启晚年致力于修订历法工作,重视引用西方先进科学测量方法进行实测。但因为守旧派百般刁难,这部历书在当时并未能颁布使用。

——摘编自金开诚《中西会通——徐光启》

材料二   伽利略·伽利略(15641642年),出生于意大利的比萨,被称为“近代科学之父”,也是为维护真理而与唯心论和教会经院哲学作斗争的战士。他主张用具体的实验来认识自然规律,认为实验是理论知识的源泉,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的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例如,他利用实验和数学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一些重要的力学定律、利用望远镜观测天体取得大量科学成果、为证实和传播哥白尼的日心说作出贡献等。伽利略扩大、加深并改变了人类对物质运动和宇宙的认识,为此,晚年受到教会迫害,并被终身监禁。

——摘编自冯志远《近代科学之父伽利略》


阅读材料,提取信息,结合所学,阐释17世纪徐光启和伽利略经历所折射出的中西方时代特征。要求,信息提取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2-04-30更新 | 571次组卷 | 5卷引用:第四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单元测试)-高中历史备课精品导学案+单元测试(中外历史纲要下)【北京专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从明朝后期到清朝前期,欧洲传教士不仅在中国传教和介绍科技知识,而且将中国文化介绍到西方,用拉丁文翻译了"四书""五经"等著作,多位18世纪的欧洲启蒙思想家也从儒家经书译本中汲取思想因素。这一时期的"中学西渐"
A.凸显了传统文化的巨大优势B.受益于政府开放的对外政策
C.有助于近代西方的社会转型D.得到士大夫阶层的普遍支持
2022-03-08更新 | 2887次组卷 | 28卷引用:第一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B卷·能力提升练)-【单元测试】高二历史分层训练AB卷(选择性必修3)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