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明清科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明末徐光启、李之藻与传教士艾儒略、汤若望等人共同完成的《崇祯历书》,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生产。明末清初的学者们通过翻译、编写书籍的方式,介绍、引进西方的火器技术和火器,如著名的红夷大炮就在军事战争中发挥过巨大的作用。这可用来说明明清之际(     
A.中西方文化实现了全面融合B.文化交流改变传统外交观念
C.中国科技文化在继承中发展D.中国科技文化在交流中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晚明时期,来华传教士带来的西方科技著作让中国的士大夫产生了浓厚兴趣,而这些传教士带回欧洲的中国文献的拉丁文译本和他们在中国经历的回忆录也在欧洲学者中引起了强烈反响。这表明晚明时期(     
A.西学东渐领域扩大B.中西文化相互影响
C.西方宗教传播受阻D.传教士是殖民帮凶
2024-01-30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3 . 徐光启与利玛窦合作翻译了《几何原本》的前六卷。徐光启评价此书“能令学者祛其浮气,练其精心;学事者资其定法,发其巧思”“为用至广……。”可见,该书的翻译(     
A.批判了理学的空谈风气B.体现了经世致用的思想
C.反映了东学西渐的成果D.得到了士大夫普遍认同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明末徐光启修订的《崇祯历书》既采用了计算精确的西方天文物理学知识,又保留了中国古代历法《大统历》的优点,因而被称为“熔西人精算,入大统之型模;正朔闰月,从中不从西,完气整度,从西不从中”。由此可知,徐光启(       

A.践行了经世致用的思想B.推崇中体西用思想
C.主张利用西学救国D.推动国人“开眼看世界”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利玛窦是被派往中国传教的意大利传教士,明朝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历经波折,他终于进入了紫禁城,并给万历皇帝带来了礼物。以下可能发生的是(       
A.他身穿儒服,头戴儒冠B.礼品中有《坤舆万国全图》
C.万历皇帝没有接见他D.他由台湾府乘船进而北上
2023-12-02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质检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这本书较为全面地反映了作者以“农”“政”辩证关系为基础,展现经济、技术与农业生产部门相统一的“大农业”系统观和生态观。这本书的作者是(       
A.徐光启B.贾思勰C.徐霞客D.王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明末,欧洲数学传入中国后,明清士人将其用作研究传统数学文本的工具。明末徐光启基于欧洲几何学,对勾股术进行了最早的反思。清初数学家梅文鼎借助西学研究了中国传统数学典籍《周髀算经》。这一现象反映出(       
A.西学东渐促进了文明近代转型
B.西学传播促进了传统文化发展
C.东西方科技发展差距日益拉大
D.传统数学借助西学焕发了生机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8 . 明末清初,来华耶稣会士通过书信往来译介中国典籍。如早期来华耶稣会士利玛窦、金尼阁、殷铎泽等完成了“四书”“五经”等儒学经典的翻译,卫匡国、曾德昭和冯秉正完成了中国史书的编译。这表明(     
A.中西文化呈现互相交流的特点B.清政府实行开明的对外政策
C.传教士是中学西渐的重要媒介D.中华文化得到西方国家认同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康熙帝曾言:“即西洋算法亦善,原系中国算法,彼称为阿尔朱巴尔。阿尔朱巴尔者,传自东方之谓也。”后经乾嘉时期考据派的推波助澜,“西学中源”成为清代中后期颇具影响力的思潮。这一思潮(     
A.对西学东渐具有双重影响B.有助于打破天朝上国的思维方式
C.成为闭关自守的理论依据D.是造成中西发展差距扩大的根源
2023-11-01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明末清初,在《奇器图说》《天问略》《远镜说》《泰西水法》等译著中都介绍了西方力学知识,而《农政全书》《物理小识》《历学会通》等书也反映出力学知识对当时士大夫的影响。这表明当时(       
A.西学东渐推动中华文化发展B.中西科技在交流中相互借鉴
C.中华传统文化处于总结时期D.农本观念制约明清社会转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