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明清科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明末徐光启、李之藻与传教士艾儒略、汤若望等人共同完成的《崇祯历书》,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生产。明末清初的学者们通过翻译、编写书籍的方式,介绍、引进西方的火器技术和火器,如著名的红夷大炮就在军事战争中发挥过巨大的作用。这可用来说明明清之际(     
A.中西方文化实现了全面融合B.文化交流改变传统外交观念
C.中国科技文化在继承中发展D.中国科技文化在交流中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晚明时期,来华传教士带来的西方科技著作让中国的士大夫产生了浓厚兴趣,而这些传教士带回欧洲的中国文献的拉丁文译本和他们在中国经历的回忆录也在欧洲学者中引起了强烈反响。这表明晚明时期(     
A.西学东渐领域扩大B.中西文化相互影响
C.西方宗教传播受阻D.传教士是殖民帮凶
2024-01-30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3 . 徐光启与利玛窦合作翻译了《几何原本》的前六卷。徐光启评价此书“能令学者祛其浮气,练其精心;学事者资其定法,发其巧思”“为用至广……。”可见,该书的翻译(     
A.批判了理学的空谈风气B.体现了经世致用的思想
C.反映了东学西渐的成果D.得到了士大夫普遍认同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明末徐光启修订的《崇祯历书》既采用了计算精确的西方天文物理学知识,又保留了中国古代历法《大统历》的优点,因而被称为“熔西人精算,入大统之型模;正朔闰月,从中不从西,完气整度,从西不从中”。由此可知,徐光启(       

A.践行了经世致用的思想B.推崇中体西用思想
C.主张利用西学救国D.推动国人“开眼看世界”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时间作者及作品名称作品内容
1376俞宗本《种树书》斛释如何种树、种树须知等。
1406朱橚《救荒本草》是一部植物图谱,描述了植物的形态,展示了明朝当时植物分类的概况。
1547马一龙《农说》以水稻为对象,论述种子、插秧、除草、灌溉、开花、结实各个环节的技术要求,并用阴阳学说进行阐述。
1590李时珍《本草纲目》一共1652卷,有190多万字,收载药物1892种,其中植物药计有1094种。
1617赵崡《植品》全书以花木为主,共载七十余种,附记果品,蔬品等类。以关中所产及本人所种为重点。
1628徐光启《农政全书》记有栽培植物159种,皆国人千百年来衣食住行取资之源。书中所记植物之形态、特征、价值及栽培方法,大多信而有征。

——摘编自孙大川《中国科技史》

材料二   18世纪,作为揭示植物生长规律以及判断其是否对人类具有价值的科学植物学,自然成为欧洲大国重视的焦点。当时整个欧洲的政治经济学家都在灌输一种思想:精确的自然知识是国家财富积累的关键所在,植物学的重要性集中体现在植物学家通过应用植物学知识,在全球范围内对特定高价值植物的精确鉴定和栽培实验的过程中,具体表现在:第一、植物学家在新的领地发现并编目珍贵的植物,使他们的政府能够为国内市场提供廉价的食品、药品和奢侈品;第二、植物学家运用专业技术把经济植物运送到世界各地的殖民地,使之适应当地土壤,以打破国外垄断,增加国库收入。

——摘编自张鹏《杰斐逊的植物引种实验及其对美国农业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植物学发展的突出特征及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世纪欧洲植物学研究不同于明朝植物学研究之处并分析其原因。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西方学者相继提出了中国明清时期“有增长无发展论”,从而把“停滞论”提升到更高的理论形态。特别是美国学者黄宗智,提出了明清社会经济“过密化与内卷化理论”,认为明清社会商品经济虽有发展,但元质变,如果没有西方的入侵,中国根本无力产生近代性变化。中国明史学会会长张显清先生指出,中国历史“停滞论”的表述多种多样,但共同点都是认为中国古代社会稳定不变没有发展,自身不可能产生近代性因素。

——摘编自余同元《明清社会近代及转型障碍》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的整体或部分观点进行评析。(要求:见解明确,赞成、质疑、修改等皆可,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7 . 中华文化从传统步入现代,兼收并蓄。

材料一   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概念是“仁”。“仁”最扼要的表述就是“爱人”,即对人尊重和有同情心。达到“仁”的途径是“克己复礼”,即通过对自己的控制和约束以提高道德水平,从而符合“礼”的要求。孔子将“仁”看做道德的最高准则,他希塑统治者“为政以德”,以严格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以身作则,通过道德感化改善政治,而不是一味使用暴力和刑罚、孔子对春秋后期“礼崩乐坏”的变革、动荡形势感到不满,期望恢复西周的礼乐政治。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确切的讲应该是指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主要涉及天文、历法、物理等应用科学技术。张骞通西域、《马可·波罗游记》的传播等为中西文化交流奠定了基础。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利玛窦等耶稣会士先后进入中国,他们学习中国文化,采取适合中国习俗的传教方式;他们相当一部分人精通天文历法、炮术等知识,而这又是崇祯、康熙等皇帝所赏识并需要的。与此同时,徐光启、李之藻等知识分子不仅推动西学的广泛传播,而且翻译了大量的西学典籍。虽然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西学东渐还不足以唤醒沉睡的中国,但它代表中西两种文化已开始了碰撞。

——摘编自徐先知《明末清初西学东渐成因浅析》

(1)依据材料一概括“仁”的思想内涵,分析孔子提出“仁”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末清初西学东渐产生的原因。
2023-12-19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涉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利玛窦是被派往中国传教的意大利传教士,明朝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历经波折,他终于进入了紫禁城,并给万历皇帝带来了礼物。以下可能发生的是(       
A.他身穿儒服,头戴儒冠B.礼品中有《坤舆万国全图》
C.万历皇帝没有接见他D.他由台湾府乘船进而北上
2023-12-02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质检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这本书较为全面地反映了作者以“农”“政”辩证关系为基础,展现经济、技术与农业生产部门相统一的“大农业”系统观和生态观。这本书的作者是(       
A.徐光启B.贾思勰C.徐霞客D.王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明末,欧洲数学传入中国后,明清士人将其用作研究传统数学文本的工具。明末徐光启基于欧洲几何学,对勾股术进行了最早的反思。清初数学家梅文鼎借助西学研究了中国传统数学典籍《周髀算经》。这一现象反映出(       
A.西学东渐促进了文明近代转型
B.西学传播促进了传统文化发展
C.东西方科技发展差距日益拉大
D.传统数学借助西学焕发了生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