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颁布,在政府、士绅等力量的推动下,通过征用族产,改造乡村中原有私塾、庙宇等设施,乡民集资兴学等手段,新式教育进入中国乡村社会。庙产兴学成为一股社会潮流,弥漫全国。山东《泰安县志》记载当时该县共有学校348所,其中93.68%的学校校址设在原来的道观庙宇。但是却出现破坏、劫掠新式学堂,攻击与新式学堂相关人员的“毁学”行为,见下表。

19041909年间典型“毁学”事件一览表

时间地点引发“毁学”事件的原因受波及的学堂名称
19048江苏无锡当地米业界及守旧势力反对官府增加用于办学的米厘。崇安寺三等公学、东林学堂
1904四川广安州当地习绅、僧侣仇视“庙产兴学”。旱灾发生,绅士借机造谣污蔑新式学堂。广安州学堂
1905江西乐平县当地官绅勾结以兴办学堂为名抽收捐税,农民负担加重。乐平县小学堂
1906河南永宁为筹集扩充学舍所需经费,知县下令限期向民众摊派,匪徒借机造谣生事。-
1907广东大埔县新式学堂学生对神灵的态度行为等与百娃传统的神灵信仰间的冲突。反对“庙产兴学”的士绅借天空不下雨造谣事。湖山初等小学堂
1907四川开县民众反“洋教”斗争。岳溪场、南门场、严家场、广福场、仁市场等学堂

——整理自东方杂志、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民变档案史料


结合所学,对材料中所述现象进行阐释。(要求:紧扣材料,论从史出,逻辑严密,表述成文)
2024-02-23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部分名校2024届高三2月份大联考历史试题
2 . 1941—1946年,国民政府先后四次修订1933年颁布的《暂行文官官等官俸表》;与此同时,公务员在享受法定的正俸之外,还享受职务津贴、生活补助费、煤贴、油贴、子女教育费等。国民政府此举旨在(     
A.巩固国统区政治秩序B.吸引优秀人才入仕
C.减轻物价波动的影响D.完善近代文官制度
3 . 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其第二十一条规定:“录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采取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在我国的全面推行和实施(     
A.对公务员队伍结构变化的影响不大B.避免了腐败现象的滋生
C.从源头确保了公务员队伍的高素质D.极大提高女性社会地位
4 . 1905年《大公报》称:“科举停止后,考试学堂者毂击肩摩。译学馆现已大加扩充,拟于明春出示招考,添设一班,以广学额而资造就”。该报于1906年7月13日又记:“(京师)有某官立学堂之某学生,得父死之电而不奔丧”,因为“回乡里往返须三月之久,恐旷课而扣分数”。这反映了(     
A.学堂选官成为主要选官方式B.近代教育呈现新旧交织的特征
C.近代中国文官制度基本建立D.制度变革推动中国教育近代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即便是主张废科举的人士,到后来才发现科举制的废止,等于将维系传统社会秩序和支撑官僚系统以及促使儒家文化传承的政治根基突然铲除。”据此判断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科举制的废除意味着儒家文化的灭亡B.废除科举制在当时导致极大社会混乱
C.科举制的废除为辛亥革命开辟了道路D.科举制的废除导致了传统社会的消亡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英公务员报考资格和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英国
公务员报考资格: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二)年龄为十八周岁以上,三十五周岁以下;
(三)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四)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行;
(五)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素质;
(六)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工作能力;
(七)具有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
(八)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规定的拟任职位所要求的资格条件;
(九)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常规要求:报考人具有本国国籍、具有公民权、具有与将要报考的职务相应的文化水平并具有健康的身体。
对不同类型公务员的特殊要求:
A.行政级公务员
报考年龄为20-27岁,要求大学毕业并具有二级优等学位
B.执行级公务员
报考年龄为18-21岁,高中以上并达到普通教育证书优等水平
C.事务级公务员(包括文书级和助理级公务员)
报考年龄为16-18岁,文化水平要求为初级中等学校毕业。

——据张丽丽《中英两国现代公务员考录制度比较研究》等整理


结合材料,以“中英现代公务员报考条件对比”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7 . 如图是南京国民政府铨选部颁发的甄别证书及相应信息,由此可知(     
A.官员的文化素质相对落后B.文官选拔制度已比较规范
C.利于保持行政工作的稳定D.地方自治制度仍需要完善
8 . 1906年,清政府以“大权统于朝廷,庶政公诸舆论,以立国家万年有道之基”为指导思想,并根据“五不议”(即军机处事不议、内务府事不议、八旗事不议、翰林院事不议、太监事不议)原则,进行官制改革。据此可知,这次官制改革(     
A.体现了选官制度的调整B.导致了清朝的统治日趋衰弱
C.实现了政治上的民主化D.凸显了维护集权政治的本质
9 .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既设立了抗大、中央党校一类供干部进行系统学习的专门学校,也设置了一系列党员训练班、行政人员训练班、群众工作干部训练班等各类短期训练班,培训时间从几十天到半年不等。这些做法(     
A.充分吸纳了西方文官制度的长处B.为新中国干部培养积累了经验
C.反映了干部文化水平不高的国情D.是对“三三制”原则的继承发扬
10 . 官员的选拔是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治理的必要前提。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光荣革命后,国王和权责行使有封建特权色彩的官职恩赐权来任用官员。到19世纪初,英国的官吏任用制度仍受封建恩赐的影响,或实行个人赡徇制,或实行政党分肥制,腐败泛滥。而工业革命的完成使英国急需清廉高效的政府为其经济的扩张出谋划策,选拔彻底有效的人员班子来充实政府职务。1853年政府有关部门建议实行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制。1855年文官改革令是以择优取士的方式取代官职恩赐制的重要起点。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至1898年百日维新,各地举办的各种类型的新式教育机构,林林总总大约有60所之谱。但是,这些机构大多各自为政、不成统系,缺乏全局上的总体规划,且多为军事和语言相关内容的学堂。进入20世纪,在政府的推动下,各地出现了一批普通中小学堂。客观形势的发展迫切需要一部由中央政府制订的统辖各级各类学堂的学制系统。而在此数十年间,政府和民间举办学堂积累的经验教训,也使这样一部学制系统的制定成为可能。《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应运而生。“癸卯学制”的颁布,表明了清政府把近代学校制度推向全国城乡的决心,与一年后正式宣布的停废科举取士一起,形成推动传统教育变革、新式学堂发展的合力,迅速改变着20世纪初中国教育的格局。

——田正平《癸卯学制两甲子考论》

材料三     第一章……第二条国家根据公务员职位类别和职责设置公务员领导职务和职级序列。本规定所称职级,是公务员的等级序列,是与领导职务并行的晋升通道,体现公务员政治素质、业务能力、资历贡献,是确定工资、住房、医疗等待遇的重要依据,不具有领导职责。公务员可以通过领导职务或者职级晋升。担任领导职务的公务员履行领导职责,不担任领导职务的职级公务员依据隶属关系接受领导指挥,履行职责。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规定》


(1)根据材料一,指出英国选官制度的演变趋势,并结合所学概括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癸卯学制”出现的背景。并结合所学,指出“癸卯学制”给晚清选官制度带来的变化。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写出公务员制度在我国正式形成的标志,并阐述公务员制度建立和推行的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