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如下表为20世纪初的中国,科举制的废除前后出现了如下几种论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论述出处

查科场试士,但凭文字之短长,不问人品之贤否。是以暗中摸索,最足为世诟讥。

袁世凯等《立停科举推广学校折》(1905年)

1905年10月15日

下诏停止科考,士心散涣,有子弟者皆不作读书想,别图他业,以使子弟为之,世变至此,殊可畏惧。

1918年8月29日

自科考既停以后,改设学堂,凡入校读书者声均称学生,所读者,皆教科书,至十三经,全行废除,禁止不读,最重洋文洋字,虽无秦始皇而较焚书坑儒尤甚……

刘大鹏(清末民国时期山西的一位乡绅)著《退想斋日记》
针对材料的几种论述,提出一个有价值的历史问题并予以解决。(要求:问题具体,史实准确,逻辑严谨。)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帝(宋太祖)尝语近臣曰:“昔者,科名多为势家所取,朕亲临试,尽革其弊端矣。”

——摘编自《宋史》

周进监管广东院试的时候,连试卷都还没有全部收齐,就把魏好古定为了秀才第20名。范进监管山东院试时,有人冒认为周进的学生,虽然其成绩很差,但范进也因周进是自己的恩师,而寻私放过了。

——摘自《儒林外史》

材料二   1905年,清政府设立学部,统一管理全国教育。学部的设立,标志着中国的选官制度进入一个新阶段。

——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孙中山认为考试权独立是中国古已有之的制度,实则不然,这个既没有继承传统也没有效仿西方的制度可以说是一个创举,它体现了推翻帝制以后,政治权力出现了制衡的特点。在考试内容方面,民国时期效仿西方,增加了与实际工作密切相关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类的科目,如根据1915年的《文官高等考试令》后所附的《文官考试第二试、第三试科目表》,文官高等考试共分为政治、经济、法律、文学、物理、数学、测量、化学地质、采矿、冶金、机械……等23个专门学科,分科相当细致。19198月,公布《文官高等考试法》,将考试专科由23个增至33个,主要增加了政治经济、机织、染色、窑业、酿造、图业、商业等专科,又将第一试科目改为仅试国文一道。民国时期的文官制度还效仿西方,试图通过考试任职实现政治与行政两分。

——摘编自徐萍《从进士科举到文官考试——中国选官制度在民国时期的制度逻辑》

材料三   19世纪中叶,工业资产阶级开始进入议会,并逐步取得统治地位。此前,两党轮流执政,官员经常发生变动。官员的任用不仅以党派为基础,而且存在许多暗箱操作的手法,以致卖官鬻爵之事也时有发生,使政府的行政既无效率,又不经济。1853年,英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惨败,引发了国内对于政府腐败和无能的猛烈抨击。1854年,国会议员诺斯科特和杜威廉提出了四项建议:一、将政府中的行政工作分为智力工作和机械工作两大类,前者由大学生来担当,后者由低级人员来充任;二、初任人员均应在年轻时通过选拔考核;三、各部人员实行统一管理,并可在各部之间互相转调、提升;四、官员的提升以上级的考核报告为依据。这些建议后来均以法令的形式逐一采纳并加以实施,一个相对独立于各个党派的职官团体开始逐步形成。

——摘编自《英国文官制度改革历史文献》


(1)指出材料一中的史料对研究科举制的价值,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科举制的影响。
(2)指出材料二、三中近代中英两国选官制度的演变,并结合所学对其作出合理解释。
2022-10-19更新 | 12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下表为民国初期有关文官制度的部分法律法规状况。这些规定反映了 表2
法律法规状况
《文官高等考试令》所附《文官考试
第二试,第三试科目表1915年)
规定文官高等考试共分为政治、经济.法律、文
学.物理,数学,测量.化学地质、采矿.冶金.兽医
等23个专门学科。
《文官高等考试法》1919年)规定考试专科由23个增至33个,主要增加了机
织,染色、窑业.酿造、图业、商业等专科。
A.考试权的独立B.对实用性人才的重视
C.共和制的巩固D.政治与行政的分离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考试制度,大体也沿袭唐代。唐代应考的有许多是门第子弟,到晚唐,大门第逐步堕落,应考的多数是寒窗苦读的穷书生。因循而至宋代,除却少数几个家庭外,门第传统全消失了。农村子弟,白屋书生,偏远的考童骤然中式,进入仕途。唐代考议,有公卷、通榜之制。据社会及政府先辈舆论来拔取知名之士,却不专凭考试之一日长短。宋代有糊名之制,所凭则真是考试成绩。又唐代考试在礼部,分发任用在吏部,礼部及第,未必即获任用。宋代则因经历五代长期黑暗,人不悦学,朝廷刻意奖励文学,重视科举,只要及第即得美仕。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孙中山认为考试权独立是中国古已有之的制度,实则不然,这个既没有继承传统也没有效仿西方的制度可以说是一个创举,它体现了推翻帝制以后,政治权力出现了制衡的特点。在考试内容方面,民国时期效仿西方,增加了与实际工作密切相关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类的科目,如根据1915年的《文官高等考试令》后所附的《文官考试第二试、第三试科目表》,文官高等考试共分为政治、经济、法律、文学、物理、数学、化学地质、机械、土木工程、建筑、医学、制药等23个专门学科,分科相当细致。1919年8月,公布《文官高等考试法》,将考试专科由23个增至33个,主要增加了政治经济、机织、染色、窑业、酿造、图业、商业等专科,又将第一试科目改为仅试国文道。民国时期的文官制度还效仿西方,试图通过考试任职实现政治与行政两分。

——摘编自徐萍《从进士科举到文官考试中国选官制度在民国时期的制度逻辑》

材料三

考试制度,是中国政治制度中一项比较重要的制度。中间递有改革,递有演变,积聚了不知多少人的聪明智力,在历史进程中逐步发展。直到晚清,西方人还知采用此制度来弥缝他们政党选举制之偏陷。而我们却对以往考试制度在历史上有过千年以上根底的,一口气吐弃了,不再重视,抑且不再留丝毫顾惜之余地。幸而孙中山先生重新还把此制度提出,列为五权之一。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唐代相比宋代考试制度发生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文官制度的主要内容,并指出其确立的背景。
(3)综上,谈谈你对考试制度的认识。
2022-04-28更新 | 492次组卷 | 8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明德学校(山大附中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