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在编纂《民法典》过程中,我国立法机关广泛地听取专家学者意见,多次派员深入调研;还通过网络收到100多万条意见和建议。但已颁布的《民法典》仍存在未充分确认商事关系的特殊性,难以满足社会的商法制度需求等问题。这从侧面反映了(     
A.广大民众法律知识滞后B.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曲折性
C.国家立法程序仍需完善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
2023-09-06更新 | 885次组卷 | 20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颁布后,妇女主动提出离婚的案件有增无减。据统计,上海市自婚姻法公布后的10个月间,该市人民法院共受理4197件婚姻案件,其中由女方提出的占89%。这说明(     
A.男女平等得到充分落实B.女性民主意识日益增强
C.公民权利得到法律保障D.妇女解放取得明显成效
2023-06-13更新 | 521次组卷 | 9卷引用:四川省达州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张华牺牲引发的大讨论

19827月,在西安康复路的小商品批发市场厕所里,69岁的掏粪老汉魏志德在掏粪时被粪池散发出的沼气熏倒,跌入粪池。路过的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医学系的学员张华奋不顾身积极进行营救。但因为沼气浓度过大,营救过程中张华和魏志德一同跌入粪池,魏志德窒息死亡,张华也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年仅24岁。张华牺牲后,教育部等部门发出向张华同志学习的通知,中央军委授予张华“富于理想、勇于献身的优秀大学生”荣誉称号。一个大学生冒死救老农值得吗?张华的牺牲同时也在全国引发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的大讨论。对此,全国各大报刊都以不同的方式进行了报道和评论。

——据李文《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史》


作为历史的观察者,对张华牺牲引发的大讨论进行阐释。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2005年,中华全国总工会修订了全国劳动模范的评选标准,进一步承认了管理、服务、科技等劳动形式的价值创造功能,私营业主、进城务工人员以及体育、娱乐明星等首次纳入评选范围。这一评选标准反映出(     
A.改革开放丰富劳动内涵B.第三产业的发展主导劳模标准修订
C.人们职业观念发生变化D.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问题得到解决
2023-05-21更新 | 513次组卷 | 5卷引用:四川省成都金苹果锦城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998年,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并在决议中指出: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这表明(     
A.村民的集体意识显著增强B.村民的精神生活日益丰富
C.村民自治具有了法律保障D.村民的选举权得到扩大
2023-05-10更新 | 529次组卷 | 8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州民族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2020年5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中国“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法,是对中共十五大首次提出依法治国历史任务的具体落实。这部法典(     
A.利于推动国家治理的现代化B.正式确立了“依法治国”的方路
C.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总目标D.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行动指南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977年5月9日,在停顿16年之后,人民大会堂迎来了久违的全国先进生产者表彰大会。此后,1978年、1979年每年进行两次全国劳模表彰。三年中,以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名义先后为4157个先进集体、2520位先进个人颁奖。如此高调、密集的全国劳模表彰主要是因为(       
A.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B.改革开放进程的开启
C.艰苦风斗的作风建设D.拨乱反正的时代需求
8 . 1986年-2001年18万人获得律师资格,2002年-2017年95万余人通过司法考试并取得法律职业资格证书,十八大以来律师队伍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22年2月7日,全国律师总人数达到57.6万。这反映出我国新时期(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B.依法治国的国策有效实施
C.进入人民民主政治新阶段D.民主法制建设的水平提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节选)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员三分之二以上之可决弹劾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临时大总统得制定官制、官规,但须提交参议院议决。

实行责任内阁制,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为国务员。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材料二   “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民主政治理…….创造适合中国国情.能够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政治实现形式。这些与当时国民党的统治制度形成了鲜明对照,反映了人民的意愿并得到人民的拥护。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的主要原则。有人认为“《临时约法》一个致命缺陷在于,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而影响了对整个宪法结构的理性思考”,请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简述新中国成立初期实现“民治”的具体表现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政治实现”的新举措。
2021-12-21更新 | 135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五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2017年,习近平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时,要求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到2050年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时,中国法治建设应达到更高程度。这反映出新时期中国
A.法治建设与经济发展的互推性B.依法治国对社会要求的多元性
C.社会发展对法制建设的紧迫性D.社会发展与依法治国的同步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