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传统法律体系的最大特色就是法以礼为灵魂,这种以礼为原则的法律体系是被后人称为至圣先师的孔子总结了西周“礼治”经验后于2500年前创建的。孔子将法与礼所能达到的不同社会治理效果作了比较:“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由此看来,以理(礼)服人的“王道”显然要优于以力(法)制人的“霸道”。孔子认为依附于“礼治”的法律只有维护忠、孝、节、义,才具有惩恶扬善的功效,当人情、道德与法律相抵牾时,永恒的人情、道德是不可改变的,可变的只是法律。孔子追求的是“以礼治国”,有两个显著的标志,一是“胜残去杀”,消除了暴力的统治方式——法律,社会治理依重教育;二是将社会的和谐而不是公正放在首位,以达到礼让“无讼”的境地。孔子认为在治国中,“人”的作用远远重于法律,“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摘编自马小红《礼治、法治之辩》

材料二   孟德斯鸠所言,“在民法的慈母般的眼里,每个个人就是整个国家”。但是,民法法典化的本质正是政治运动,始于18世纪晚期的欧洲法典化潮流无不服务于各种政治目的。法国民法典成为法国革命的皇冠,巩固和实现了自由、平等、博爱等革命理念;意大利民法典直接促进了亚平宁半岛的统一;奥地利民法典迅速将奥匈联结整合,这些国家皆通过法制统一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建立。

——摘编自张亮《世界史中的民法典与新中国民法典的编撰历程》

材料三   制定和实施宪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是人类社会走向现代化的重要支撑。中国共产党登上中国历史舞台后,经过艰辛探索和实践,成功在中华大地上制定和实施具有鲜明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真正意义上的人民宪法,在我国宪法发展史乃至世界宪法制度史上都具有开创性意义,为人类法治文明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摘编自习近平《谱写新时代中国宪法实践新篇章》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传统法律体系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欧洲民法法典化潮流形成的原因及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现代中国的宪法文献并概括其发展特点。
2024-05-08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5月6日)-高中历史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旌表”一词源于《尚书·毕命》的“旌别淑恳,表厥宅里”,意为识别善和恶,标志善人所居之里。旌表制度滥觞于先秦,到明代发展为较为完善的旌表制度体系。明初天下州县各邑里普建申明、旌善二亭,民有善恶,里老书之亭侧,教之于民,以示劝惩。洪武元年颁布诏令:“凡孝子顺孙、义夫节妇、志行卓异者,有司正官举名,监察御史、按察司体曩,转达上司,旌表门闾。”明代政府详细规定了旌表规范,如对妇女守节年龄的规定:“民间寡妇,三十以前,夫亡守制,五十以后,不改节者,旌表门闾,免除本家差役。”洪武初年,政府为表彰新乐县刘孝妇对婆婆的悉心照顾,遣中使“赐衣一袭、钞二十锭”。根据相关历史资料统计,明代由中央政府下诏旌表的节烈女性就达三万五千余人,占历代旌表节烈女性人数的百分之七十。

——摘编自张晓辉《明代旌表制度初探》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之后,城乡妇女广泛投入到国家建设中来。1950年,以梁军名字命名的新中国第一支女子拖拉机队成立,纵情驰骋在北大荒的原野上。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她们研究出了多种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法,在异常艰苦的环境里开垦出了22500亩土地。梁军光荣地出席全国第一届工农兵战斗英雄劳动模范代表大会。1959年,梁军驾驶新中国建造的第一台拖拉机的英姿被永久地定格在第三套人民币的一元纸币上,成为几代中国人共同的记忆。

——摘编自朱宝辉《绽放在拖拉机上的铿锵玫瑰》

材料三 2005年,中华全国总工会修订了全国劳动模范的评选标准,不仅完善了“劳动”的概念,进一步承认了管理、服务、科技等劳动形式的价值创造功能,而且也丰富了劳动者的主体构成,私营业主、进城务工人员以及体育、娱乐明星等首次纳入评选范围。

——摘编自中国政府网《新闻办举行2005年全国劳模表彰大会新闻发布会》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代旌表制度体系的特点,并对该制度进行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军”们大量涌现的背景及其身上体现的时代精神。
(3)概括材料三中劳动模范评选标准的新内涵,并简析其意义。
2024-05-05更新 | 78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教育集团高三下学期联考(三)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3 . 生态环境的治理是人类面临的重大课题。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注重环保立法,西周初期的《伐崇令》记载:“毋坏屋,毋填井,毋伐树木,毋动六畜,有如不令者,死无敝。”《吕氏春秋》中提出了“四时之禁:山不敢伐材下木,泽不敢灰”。秦朝《田律》对动植物资源等保护对象以及违规处罚办法都做了具体规定。汉武帝时期大臣曾奏请制定关于水利灌溉的法律来规范的指引生产。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频繁,森林破坏严重,但是一旦停战便会植树。唐代凡是毁坏树木的都要以盗窃罪论处。宋代开封“宣和年间尽植莲荷,近岸植桃李梨杏,杂花相近,春夏之间望之如绣。”明清时期,一些地区宗族制定族规,进一步强化了环境保护措施。

——摘编自张涛《中国古代的环境思想与实践》

材料二   近代中国,人民生活困苦不堪,生态遭到严重破坏。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开展兴修农林水利、救济灾荒与生产自救、厉行节约运动,为此后的实践探索提供了初步经验基础。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形成注重山河修复整治、开展绿化祖国和爱国卫生运动、探索环境保护规律和维护国家发展权益等环境保护与发展格局的观念与举措,推动了生态环境恢复与经济社会有序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探索生态建设与持续发展结合道路,协调人口、资源与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进入新时代,提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基本方略,为建设美丽中国与清洁美丽世界贡献不同于西方资本主导绿色转型路径的中国行动和中国智慧。

——摘编自包庆德、宁琳琳《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的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使命》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环保思想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共产党探索生态建设的意义。
2024-01-21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达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实施后,《刘巧儿》《小二黑结婚》等一批反映新时代婚姻观的唱词唱出了新中国妇女渴望自由、追求平等的愿望。这一现象(     
A.反映了文学艺术的繁荣B.践行了“双百”方针
C.利于促进社会风尚改良D.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代榜样人物”



结合材料,以“中国时代榜样人物”为主题写一则人物评述。(要求:结合时代背景表述成文,体现杰出贡献,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11-03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6 .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结构的多元化、利益关系的多样化以及西方社会思潮的大量涌入,我国出现了价值观和信仰多样化的趋势,“利己主义”“金钱至上”等价值观也滋长起来。这一变化(     
A.反映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紧迫性B.表明重构社会价值观具有必要性
C.凸显了全体国人的素质亟待提高D.体现人类命运共同体亟需被构建
7 . 法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如表关于新中国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进程的史实与史论,对应关系准确的是(     
史实史论
2020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1982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五讲四美三热爱”20世纪90年代群众精神文明建设最响亮的口号
中共十八大提炼形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
A.①B.②C.③D.④
8 . 在编纂《民法典》过程中,我国立法机关广泛地听取专家学者意见,多次派员深入调研;还通过网络收到100多万条意见和建议。但已颁布的《民法典》仍存在未充分确认商事关系的特殊性,难以满足社会的商法制度需求等问题。这从侧面反映了(     
A.广大民众法律知识滞后B.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曲折性
C.国家立法程序仍需完善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
2023-09-06更新 | 864次组卷 | 20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颁布后,妇女主动提出离婚的案件有增无减。据统计,上海市自婚姻法公布后的10个月间,该市人民法院共受理4197件婚姻案件,其中由女方提出的占89%。这说明(     
A.男女平等得到充分落实B.女性民主意识日益增强
C.公民权利得到法律保障D.妇女解放取得明显成效
2023-06-13更新 | 515次组卷 | 9卷引用:四川省达州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张华牺牲引发的大讨论

19827月,在西安康复路的小商品批发市场厕所里,69岁的掏粪老汉魏志德在掏粪时被粪池散发出的沼气熏倒,跌入粪池。路过的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医学系的学员张华奋不顾身积极进行营救。但因为沼气浓度过大,营救过程中张华和魏志德一同跌入粪池,魏志德窒息死亡,张华也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年仅24岁。张华牺牲后,教育部等部门发出向张华同志学习的通知,中央军委授予张华“富于理想、勇于献身的优秀大学生”荣誉称号。一个大学生冒死救老农值得吗?张华的牺牲同时也在全国引发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的大讨论。对此,全国各大报刊都以不同的方式进行了报道和评论。

——据李文《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史》


作为历史的观察者,对张华牺牲引发的大讨论进行阐释。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