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如表是“五四宪法”与“八二宪法”的章节顺序比较简表。两者章节顺序的变化说明我国(     
章节顺序“五四宪法”“八二宪法”
第一—章总纲总纲
第二章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第三章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国家机构
第四章国旗、国徽、酋都国旗、国徽、首都
A.已经建立了完善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B.建成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C.初步奠定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D.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起草时,毛泽东为高级干部开列了阅读资料,包括1936年苏联宪法、1953年罗马尼亚宪法、1952年波兰宪法、德国宪法、1946年法国宪法、捷克宪法以及近代中国制定的一系列宪法。这主要体现了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A.深受当时国际形势的影响B.是社会主义宪法的集大成者
C.超越了国家与社会意识形态差异D.科学融合了国际与历史经验
2023-11-04更新 | 262次组卷 | 48卷引用: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选必1-高中历史统编版新课同步练习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04年颁布的《法国民法典》全文共3编:人法、物法和取得财产的各种方法。《法国民法典》肯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确立了现代民法体系。

1900年施行的《德国民法典》,是大陆法系国家第二部重要的民法典,至今有效。它分为5编,内容更加丰富。它继承罗马法的传统,并根据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新情况制定。

材料二 编纂一部真正属于中国人民的民法典,是新中国几代人的夙愿。1979年,第三次启动编纂民法的工作。由于当时制定一部完备的民法典条件还不具备,先制定民事单行法律。

1999年和2004年,“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被写入宪法。2002年,逐步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民事法律规范体系。

2015年,第五次民法典编纂工作启动,对我国现行的、制定于不同时期的民事法律规范进行全面系统的编订纂修,对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情况作出新规定。2020年,民法总则与民法典各分编合并为一部完整的民法典草案。

——摘编自《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的说明》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德国民法典》对《法国民法典》的继承与发展。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述21世纪初中国加速民法典编撰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下表说明,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中国(     
通过年份法律名称
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
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企业法》
201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
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
A.形成完整的法律体系B.发挥法律的监督作用
C.国家对市场的全面控制D.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23-05-21更新 | 296次组卷 | 14卷引用: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帮课堂】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同步精品讲义(选择性必修1)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2020年8月1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决定授予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做出杰出贡献的钟南山“共和国勋章”,授予张伯礼、张定宇、陈薇“人民英雄”的国家荣誉称号。这一决定(       
A.丰富了新时代特色理论体系B.有利于全面提升公民的素养
C.利于中国快速战胜重大疾病D.对精神文明建设起推动作用
2023-03-04更新 | 332次组卷 | 37卷引用: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课后培优分级练(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针对古代“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观点,明末清初的颜元认为人人都应该积极参加劳动。他把礼、乐、射、御、书、数、兵、农等作为教育内容,既培养出了善于制造器具的学生,也培养出了垦荒种田的能手。在课程实施的方法上,颜元提出与传统“主静”相对立的“主动”“习行”方法。此外,他认为劳动能使人去除邪念、克服懒怠。他进一步明确指出“一身动则一身强,一家动则一家强,一国动则一国强,天下动则天下强。”

——摘编自崔海亮《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劳动教育及其当代价值》等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生产力水平低下、人民生活困难,新旧价值观念之间冲撞激烈。中国共产党迫切需要通过开展学校劳动教育肃清封建剥削思想,树立劳动光荣的价值理念,动员青年一代积极投身国家建设,为促进国民经济恢复与发展,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努力……开展劳动教育过程中,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作为指导方针,将劳动教育与思想教育密切结合,大学、中学与小学的劳动教育同步推进,学校、家庭、社会的劳动教育相互统一。

——摘编自李欢《新中国成立初期学校劳动教育的实践探索与经验启示》


(1)根据材料一,概括颜元对劳动教育的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初期重视劳动教育的意义。
22-23高三上·全国·课时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1985年12月28日,中国专利局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大会,对143项专利申请授予专利权,并颁发首批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证书。这是专利法实施以来,对国内外申请的14051件专利申请进行审查批准的第一批专利权的项目。1992年9月、2000年8月、2008年12月对专利法进行了修改,使之更符合中国的实际。这些举措(     
A.加快了科技转化生产力的速度B.意在引进、吸收国外先进技术
C.标志着新中国专利制度的建立D.更利于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2022-11-27更新 | 172次组卷 | 4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选择性必修)选必1第4课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8 . 我国1982年宪法制定以后,曾经历过几次修订。下表所示是其修订的部分内容。由此可知,我国宪法的修订(     
时间修订内容
1988年增加“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等内容
1993年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
1999年增加“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等重要内容
2004年增加“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等内容
A.与改革开放同时起步B.达成了依法治国的目标
C.体现与时俱进的特点D.构建了完整的法治体系
22-23高三上·全国·课时练习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凡居住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领土内的人民,都得享受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犯下列各条之一的人,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一、雇佣他人的劳动以谋利者(如富农、资本家)。二、不以劳动,而靠资本、土地及别的产业的盈利为生活者(如豪绅、地主、高利贷者、资本家)。三、地主、资本家的代理人,中间人(仲介人、牙人之类)及买办。四、一切靠传教迷信为职业的人,如各宗教的传教师、牧师、僧侣、道士、及地理和阴阳先生等。五、国民党政府及其他反动政府的警察、侦探、宪兵、官僚、军阀及一切参加反对工农利益的反动分子。

——《苏维埃暂行选举法》1933年

材料二   第一条   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各民族人民用普选方法产生之。

第二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之代表,省、县、乡(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之代表,市、市辖区人民代表大会之代表和各民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之代表,均依现行行政区划选举之。

第三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之代表,省、县和设区的市人民代表大会之代表,由其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之。乡、镇、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人民代表大会之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之。

第四条   凡年满十八周岁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分民族和种族、性别、职业、社会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和居住期限,均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第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一、依法尚未改变成份的地主阶级分子;

二、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反革命分子;

三、其他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1953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指出苏区选举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53年选举法制定的背景。对比指出1953年选举法与1933年《苏维埃暂行选举法》的关联。
2022-10-31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选择性必修)选必1第3课中国近现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10 .

法治

教化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1949年《共同纲领》①____社会性质
《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土地改革法》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社会主义性质
《国务院组织法》
《人民法院组织法》
《人民检察院组织法》

新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奠基

背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百废待兴物质匮乏
精神与模范:
健康向上 为人民服务 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热爱党 热爱社会主义⑦___ 雷锋
关心集体无私奉献范孟泰 时传祥 王进喜 李四光 华罗庚
意义:
激发全国人民热情和干劲
促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重建法制[1978——1990] 文革结束 改革开放
中共:依法治国十六字方针: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
法律:1982年《宪法》《刑法》《刑事诉讼法》
②《______》《经济合同法》一批基本法律
发展法治[1990——2012] 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中共:1997年十五大提出③_____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法律:
1999 2004年修宪 依法治国 法治国家 保障人权写入宪法
2010年④_____法律体系形成[标志社会主义制度逐步走向成熟;奠定民族复兴的法制基础]
全面依法治国[2012—2022]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
中共:2012年十八大提出⑤____依法治国思想
[依法治国新十六字方针:科学立法 严格执法 公正司法 全民守法]
法律:
2018年通过修正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国家根本法]
2020年通过⑥《____》“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 居于法律体系中基础性地位]
文革结束 改革开放[1978——1990]
80年代 “五讲四美三热爱”
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990——2012]
90年代 创建文明城市 文明村镇 文明行业活动
1994年《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
2001年《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德治国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2012——2022]
2012年十八大提炼形成⑧_____价值观
时代模范:杨善洲 黄大年等一批大模范
时代精神:热爱祖国 奉献人民 自强不息 砥砺前行 积极进取 崇德向善

备注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1978]
社会主义革命时期1949——1956
社会主义全面建设⑨____——1976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2022]

2022-10-23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同步必备知识清单(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