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据统计,1949年9月至1954年8月,中央颁布的法律、法令、法规文件达530件,初步形成了一个包括宪法、行政组织法、刑法、经济法、科教文化法、军事法、民族法等众多法律在内的法律体系。这反映了(     
A.新生人民政权得以巩固B.政治协商制度进入新阶段
C.人大代表充分行使权力D.社会主义改造基本上完成
2022-12-19更新 | 424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赢在新高考部分学校2023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2 . 1984年6月,全国“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工作会议在福建三明召开,肯定了三明市建设新型文明城市经验,号召“全国学三明、三明学全国”。不久,福建省委、省政府授予三明全省唯一的“文明城市”(如图)称号。新型文明城市的建设(     
A.揭开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B.反映市场经济大潮下精神文明建设
C.为新时期现代化建设提高重要保证D.体现了党的基本路线得到有效贯彻
3 . 近年来,主旋律电影越来越受到观众们的关注和喜爱。从《八百》到《长津湖》,从《我和我的祖国》到《我和我的父辈》,这些蕴含着家国情怀的电影,取代了以前的美国大片,成为了人们观影的首选。这一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我国(     
A.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B.电影事业的长足进步
C.日益增长的文化自信D.政治导向影响了娱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新中国成立至2007年底,我国先后将1954年宪法、1982年宪法、物权法等15部法律草案全文公布,征求意见。200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会议决定,其审议的法律草案一般都要予以公开。从此,法律草案公开征求意见成为常态。这反映了
A.立法工作全方位回应民生关切B.民众的参政议政意识不断增强
C.我国法制建设开始迈向制度化D.法律的制定遵循人民民主原则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拿破仑法典》又称《法国民法典》。1799年拿破仑执政后便下令起草,在法典制定过程中,拿破仑多次参与一些法律条文的讨论,始终坚持资产阶级革命者在法国大革命初期提出的相对理性的原则,18043月由立法院通过。第一部分是人法,都是有关民事权利的规定;第二部分是物法,是有关各类财产所有权和其他物权的规定;第三部分是获取各类所有权的方法的规定,具体包括继承、遗嘱、还债、赠予、夫妻共同财产等相关法律条文。这部法典是资本主义国家最早的一部民法典,破除了封建的立法原则,成为欧美各国资产阶级的立法规范。拿破仑晚年认为,《法国民法典》“将永垂不朽”。

——摘编自Diane《拿破仑民法典》等

材料二   1954年,中国开启了民法典的编制工作。1957年编纂形成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总则编》等13个法律文件,与1922年《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民法典》有共通之处。196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草稿》,体现了防止修正主义复辟等立法宗旨。改革开放初期,市场经济地位开始恢复,民法的制定显得更为急迫。1986年,《民法通则》出台,随后,《技术合同法》《公司法》《证券法》《侵权责任法》《物权法》等民事单独立法纷纷出台。20205月,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民法典》通篇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眼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体现了对人民权利的充分保障,被誉为“新时代人民权利的宣言书”。

——摘编自刘凯《<民法典>诞生的历史进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拿破仑认为《法国民法典》“将永垂不朽”的依据。
(2)比较材料一、二,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编撰特点,并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颁行的伟大历史意义。
2021-05-10更新 | 688次组卷 | 15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创新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