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汉武帝为求西域的“天马”,不惜与中亚邻国兵戎相见。宋初,中原王朝与周边政权“市马”,“岁仅得五千余匹”。元丰四年(1081年)后,朝廷每年从与蕃部的交易中即可得到两万匹左右的马匹。这一变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A.中原经济优势的凸显B.宋辽和平盟约的效用
C.民族交往交流的加深D.王安石变法的前瞻性
2 . 明初建立了一套以卫所为骨干的军事制度。卫所有实土、非实土之分、大部分卫所设于府、州、县境内,并非自成区域。为非实土卫所。在明初北部和西部一些未设置府州县的区域,卫所拥有较为完整的单独转境。为实土卫所。实土卫所的建立(       
A.削弱了各节度使的权力
B.保证了边疆地区的稳定
C.加强了民族之间的联系
D.适应了边防管理的需要
2023-11-24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汉唐时期,北部边疆民族关系复杂,经常有少数民族南下侵扰或业已归附的少数民族的叛乱。西汉王朝先后发动军事攻击,驱逐匈奴,逐渐将辖区延伸到阴山及河西走廊一带。唐建国以后,相继出动大军,先后灭掉东突厥汗国和西突厥汗国,收复了北部边疆。汉唐王朝为加强中央对边疆的有效控制,在北部边疆设置州(郡)、县,进行有效行政管辖。同时虑及到少数民族与中原汉族言语不通,风俗习惯不同,在北部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属国、羁縻府州等。通过一系列因地制宜、因俗而治的治理举措,北部边疆多民族居住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都得到了发展。

——摘编自杨丽《汉唐时期国家对北部边疆政治治理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汉唐治理北部边疆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唐治理北部边疆的意义。
2023-11-13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九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4 . 《后汉书·东夷列传》记述了汉朝与东夷的关系:“王莽篡位,貊人寇边。建武之初,复来朝贡。时辽东太守祭彤威誉北方,声行海表,于是溅、貊、倭、韩万里朝献……逮永初多难,始入寇钞;桓、灵失政,渐滋曼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汉朝(       
A.加强了对东夷的控制B.与东夷的关系随政局起伏
C.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D.与东夷的交流日益密切
2023-11-13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九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传统“和合”思想所追求的和谐,目标是达到其乐融融、和谐美好的“大同世界”。汉文帝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不但结束了匈奴多年的分裂和战乱,而且为中原王朝的大一统奠定了基础。唐蕃会盟强调结约的目的是“和叶社稷如一统”。这实际上是以协调民族关系、缓和民族冲突为目的的会盟。朝贡体制是中国传统社会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与部分周边国家间的关系体制。它在多方面表现出典型的“和合”文化特征。古代中国曾有藩属国和朝贡国,中国与朝贡国在经济上其实是一种互利关系。

——摘编自唐建兵《“和合”思想与中国古代外交探微》

材料二   第二次鸦片战争刚结束以恭亲王奕䜣为首的官员便向皇帝提出一个重视开展外交工作的长篇奏折“通筹夷务全局折”,建议对外实行“外敦信睦,隐示羁縻”的政策。清政府主动由传统的“羁縻”之道转向近代性质的条约外交,理解并接受近代国际关系的观念和规则,形成恪守条约的主体意识。产生公约意识并加入国际组织,中外交往制度进一步平等。1898.总理衙门奉旨“参酌中西体制”,制定款接外宾章程,并“照会各国驻京公使”。晚清政府在外交政策由消极转向积极方面还表现为密切与国际组织的联系、主持参加国际博览会等。

——摘编自姜德琪《中国外交近代化内在成因分析》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国家于1949111日在文化部设立了专门管理对外文化交流工作的部门对外文化联络事务局。1955年,对外文化联络事务局改称“对外文化联络局”。其隶属关系改为国务院直属局,戏曲艺术被列为对外交流的主要参与对象。1953年,赴朝鲜演出的京剧有《徐策跑城》《萧何月下追韩信》等,1951年,在民主德国演出的京剧有《闹龙宫》《武松打虎》等,1953年,在罗马尼亚演出的京剧有《三岔口》《雁荡山》等。

——摘编自李培《新中国初期文化外交视角下戏曲艺术的对外叙事策略及价值》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外交转型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开展“京剧外交”的意义。
6 . 汉高祖七年,陈平为解平城之围重贿匈奴阏氏。阙氏劝谏冒顿单于撤兵时称“汉王亦有神,单于察之”,又称“两主不相困。今得汉地,而单于终非能居之也”。这段话表明当时匈奴(     
A.否认汉匈并立的政治格局B.承认中原政权的合法地位
C.转向农耕生活的普遍倾向D.实现入主中原的政治理想
7 . 中国古代中央政权曾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羁縻管理,如汉朝设立护乌桓校尉。此后,诸多王朝在这一区域设置机构加强管辖。下列有关示意图中①②③填写正确的是(     
A.①隋朝 ②岭北行省 ③奴儿干都司B.①唐朝 ②辽阳行省 ③奴儿干都司
C.①隋朝 ②辽阳行省 ③乌里雅苏台将军D.①唐朝 ②岭北行省 ③乌里雅苏台将军
2023-04-14更新 | 306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汉朝设有大鸿胪,“掌诸侯及四方归义蛮夷”;唐朝,除礼部、鸿胪寺外,设主客司负责各族朝见事宜;元朝设有帝师、宣政院等机构管理佛教和藏族事务;明朝的礼部、提督四夷馆、五军都督府等分掌边疆民族的相关事务;清朝,设置理藩院专理蒙古等民族事务。这反映了中国古代。(     
A.统治者重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B.民族政策具有因俗而治的鲜明特点
C.政治制度的发展缺乏有效传承D.边疆治理呈现与内地一体化的趋势
9 . 下图所示为新疆吐鲁番的“交河故城”遗址(汉代车师国都城)。《汉书·西域传》记载,西汉经营西域的五十多年之间,与匈奴右部在交河地区就有5次大规模争夺,史称“五争车师”。由此可见,车师古国(     
A.遭到匈奴侵略而灭亡B.成为丝绸之路的枢纽
C.是西域都护的驻扎地D.见证了西域民族交融
10 . 为了撰写论文,某同学阅读了《契丹的兴起》《陈桥兵变》《辽、宋、夏的和战》等资料。据此可知,他的论文主题应该是(     
A.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B.国家的统一
C.对外开放的时代D.中华大家庭的友好关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