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1 . 《钦定藏内善后章程》颁布后,“由驻藏大臣衙门翻写番字,刊刻出示,在前后藏各处张挂,晓谕穷乡僻壤,咸使周知”。清政府这样做的直接目的是(       
A.汉化西藏人民B.稳定西藏局势
C.广为宣传章程D.落实中央治理
2 . 汉武帝为求西域的“天马”,不惜与中亚邻国兵戎相见。宋初,中原王朝与周边政权“市马”,“岁仅得五千余匹”。元丰四年(1081年)后,朝廷每年从与蕃部的交易中即可得到两万匹左右的马匹。这一变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A.中原经济优势的凸显B.宋辽和平盟约的效用
C.民族交往交流的加深D.王安石变法的前瞻性
3 . 明初建立了一套以卫所为骨干的军事制度。卫所有实土、非实土之分、大部分卫所设于府、州、县境内,并非自成区域。为非实土卫所。在明初北部和西部一些未设置府州县的区域,卫所拥有较为完整的单独转境。为实土卫所。实土卫所的建立(       
A.削弱了各节度使的权力
B.保证了边疆地区的稳定
C.加强了民族之间的联系
D.适应了边防管理的需要
2023-11-24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汉唐时期,北部边疆民族关系复杂,经常有少数民族南下侵扰或业已归附的少数民族的叛乱。西汉王朝先后发动军事攻击,驱逐匈奴,逐渐将辖区延伸到阴山及河西走廊一带。唐建国以后,相继出动大军,先后灭掉东突厥汗国和西突厥汗国,收复了北部边疆。汉唐王朝为加强中央对边疆的有效控制,在北部边疆设置州(郡)、县,进行有效行政管辖。同时虑及到少数民族与中原汉族言语不通,风俗习惯不同,在北部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属国、羁縻府州等。通过一系列因地制宜、因俗而治的治理举措,北部边疆多民族居住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都得到了发展。

——摘编自杨丽《汉唐时期国家对北部边疆政治治理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汉唐治理北部边疆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唐治理北部边疆的意义。
2023-11-13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九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后汉书·东夷列传》记述了汉朝与东夷的关系:“王莽篡位,貊人寇边。建武之初,复来朝贡。时辽东太守祭彤威誉北方,声行海表,于是溅、貊、倭、韩万里朝献……逮永初多难,始入寇钞;桓、灵失政,渐滋曼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汉朝(       
A.加强了对东夷的控制B.与东夷的关系随政局起伏
C.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D.与东夷的交流日益密切
2023-11-13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九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传统“和合”思想所追求的和谐,目标是达到其乐融融、和谐美好的“大同世界”。汉文帝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不但结束了匈奴多年的分裂和战乱,而且为中原王朝的大一统奠定了基础。唐蕃会盟强调结约的目的是“和叶社稷如一统”。这实际上是以协调民族关系、缓和民族冲突为目的的会盟。朝贡体制是中国传统社会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与部分周边国家间的关系体制。它在多方面表现出典型的“和合”文化特征。古代中国曾有藩属国和朝贡国,中国与朝贡国在经济上其实是一种互利关系。

——摘编自唐建兵《“和合”思想与中国古代外交探微》

材料二   第二次鸦片战争刚结束以恭亲王奕䜣为首的官员便向皇帝提出一个重视开展外交工作的长篇奏折“通筹夷务全局折”,建议对外实行“外敦信睦,隐示羁縻”的政策。清政府主动由传统的“羁縻”之道转向近代性质的条约外交,理解并接受近代国际关系的观念和规则,形成恪守条约的主体意识。产生公约意识并加入国际组织,中外交往制度进一步平等。1898.总理衙门奉旨“参酌中西体制”,制定款接外宾章程,并“照会各国驻京公使”。晚清政府在外交政策由消极转向积极方面还表现为密切与国际组织的联系、主持参加国际博览会等。

——摘编自姜德琪《中国外交近代化内在成因分析》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国家于1949111日在文化部设立了专门管理对外文化交流工作的部门对外文化联络事务局。1955年,对外文化联络事务局改称“对外文化联络局”。其隶属关系改为国务院直属局,戏曲艺术被列为对外交流的主要参与对象。1953年,赴朝鲜演出的京剧有《徐策跑城》《萧何月下追韩信》等,1951年,在民主德国演出的京剧有《闹龙宫》《武松打虎》等,1953年,在罗马尼亚演出的京剧有《三岔口》《雁荡山》等。

——摘编自李培《新中国初期文化外交视角下戏曲艺术的对外叙事策略及价值》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外交转型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开展“京剧外交”的意义。
7 . 国书是国家元首代表本国政府致书于他国元首的一种文书。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93年英国马嘎尔尼使团访华,乾隆帝回复了英国国王一封国书:“咨尔国王远在重洋,倾心向化,……朕……深为嘉许。……昨据尔使臣以尔国贸易之事禀请大臣等转奏,皆系更张定制,不便准行……念尔国僻居荒远,间隔重瀛(重重的海洋),于天朝体制原未谙悉,是以命大臣等向使臣等详加开导,遣令回国。”

——摘自《清高宗实录》

材料二   1905年光绪帝致英国国王的国书:“大清国大皇帝敬问大英国大皇帝:中国与贵国通好有年,交谊益臻亲密。夙闻贵政府文明久著、政治日新,凡所措施,日臻美善。朕眷恋时局,力图振作,……兹特派兵部侍郎徐世昌、镇国公载泽、商部右丞绍英前赴贵国考求政治。……惟望大皇帝推诚优待。”

——摘自台北故宫博物馆原件


(1)依据材料一,指出清朝的外交政策,并结合所学说明其产生的社会因素。
(2)依据材料二,指出晚清外交政策的转变,并结合所学说明变化的原因。
8 . 唐太宗从高昌获取了马奶葡萄的种植和酿酒技术,使中原出现了葡萄美酒;高丽人王毛仲把养马技术发展到极致,使开元、天宝年间的唐朝官马达75万匹的规模;龟兹锦、朝霞锦、桂管布这些周边纺织技术的引入,使中原纺织业得到进一步发展。这表明(     
A.民族交流促进了经济发展B.中原王朝工商业落后
C.唐朝民族政策凸显务实性D.丝绸之路的畅通无阻
9 . 汉高祖七年,陈平为解平城之围重贿匈奴阏氏。阙氏劝谏冒顿单于撤兵时称“汉王亦有神,单于察之”,又称“两主不相困。今得汉地,而单于终非能居之也”。这段话表明当时匈奴(     
A.否认汉匈并立的政治格局B.承认中原政权的合法地位
C.转向农耕生活的普遍倾向D.实现入主中原的政治理想
10 . 瓦当是古代建筑中檐头筒瓦前端的遮挡。下图是出土于唐代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的莲花瓦当,其主体纹饰是6个双瓣莲花纹,各莲瓣之间有“十”形纹饰。该文物说明(       
A.唐政权对东北民族的有效治理B.唐文化对周边民族的深刻影响
C.我国古代的建筑技术领先世界D.渤海国进行全面封建化的决心
2023-05-11更新 | 153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武邑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