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0 道试题
1 . 马戛尔尼访华时,认为当时送给乾隆的都是礼物,因此,由英国人准备的清单中译本使用“礼物”一词共计24次。但在军机处入档的两份文书中,大部分的“礼物”都被删除,只保留了两处,而其余两处改为“贡物”或“贡件”。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A.民族主义思想广泛传播B.国家主权意识不断加强
C.传统意识形态正在改变D.仍固守天朝上国的观念
今日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2 . 《新唐书百官志》记载:“海外诸藩朝贺进贡使有下从,留其半于境(边境);由海路朝者,广州择首领一人、左右二人入朝。”这表明唐朝(     
A.严格管理外事活动B.宗藩关系的不断发展
C.海上丝路贸易繁荣D.推行开明的外贸政策
3 . 如表为唐朝时期河套地区内迁民族参与中原王朝重大事件的记载。由此可知,内迁民族(     
时间事件
公元696年唐朝“大发河东道及六胡州、绥、延、丹、隰等州稽胡精兵,悉赴营州”,平定契丹动乱
开元年间河套“康待宾之乱”时,当时居于安乐州的吐谷浑首领慕容曦光及党项拓跋思泰等率领所部兵马,参加镇压起义军的战争
天宝年间安史之乱时,朔方军将领铁勒人仆固怀恩随唐将郭子仪联合回纥军助唐平叛,“所在力战,一门死王事者四十六人,女嫁绝域,说谕回纥,再收两京,平定河南、北,功无与比”
A.推动了中原王朝的领土扩张B.促进了华夏认同意识形成
C.为唐王朝边疆稳定作出贡献D.封建化程度存在显著差异
7日内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三晋卓越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有学者认为:“清王朝统治者完全否定了‘华夷之辨’,突破了历代‘中外’、‘华夷’之间的界限。这种新的‘大一统’理念发端于皇太极,历顺治、康熙、雍正各朝而趋于臻备。其核心是各民族均统合在满族之下。”下列各项中,属于康熙执政期间践行这一新的“大一统”理念的是(     
A.派遣驻藏大臣B.设置“九边”重镇
C.开启册封班禅制D.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政策
7日内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浙南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文物承载着民族的历史。与右图撰写石刻文的作者相关的是(     

A.随班超出使西域B.首创纪传体通史体裁
C.首创编年体断代史体裁D.随窦宪出征北匈奴
7日内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浙南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大一统”一词,最早见于《春秋公羊传》,称:“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某重点高中高二年级举办主题为“中国古代大一统与国家治理”的历史论坛,同学们广泛搜集材料,节选如下:

材料一   

甲:秦汉地方行政区划制度示意图

——根据邹逸麟《从我国历史上地方行政区划制度的演变看中央和地方权力的转化》整理而成

乙:公元前113年,“专令上林三官铸”,禁止郡国和私人铸钱。三官五铢钱铜质紫红细腻,整体精致光洁,外廓坚挺匀称,“唯真工大奸乃盗为之”,从此成为流通全国的统一货币。

——摘编自石俊志《五铢钱制度研究》

丙:《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   鉴于边疆存在显著差异,针对部分边疆区域采取不同程度的“因俗而治”治理机制,表现出秦汉边疆治理原则的灵活性与机动性。事实上,秦汉时期内地与边疆的文化、经济、社会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大一统理念难以迅速贯彻于殊俗绝域,作为过渡性政策的“因俗而治”便应时而生。

——卜宪群袁宝龙《“因俗而治”展现秦汉治边智慧》

(1)材料一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大一统与国家治理有什么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运用秦汉隋唐史实,从因俗而治的视角,围绕中国古代大一统与国家治理,自拟论题,写一篇短文(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
(3)谈谈中国古代大一统与国家治理的当代价值?
7日内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民族交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昔黄帝有子二十五人,或内列诸华,或外分荒服,昌意少子,受封北土,国有大鲜卑山,因以为号。黄帝以土德王,北俗谓土为拓,谓后为跋,故以为氏。其裔始均,入仕尧世。爰历三代,以及秦汉,獗鬻、猃狁、山戎、匈奴之属,累代残暴,作害中州,而始均之裔,不交南夏,是以载籍无闻焉。

——摘编自《魏书·续纪》

材料二辽之先,出自炎帝,世为审吉国,其可知者盖自奇首云。奇首生都苍山,徙潢河之滨。传至雅里,始立制度,置官属,刻木为契,穴地为牢。让阻午而不肯自立。懿祖生匀德实,始教民稼穑,善畜牧,国以殷富,是为玄祖。玄祖生撒剌的,仁民爱物,始置铁冶,教民鼓铸,是为德祖,即太祖之父也。

——摘编自《辽史·太祖本纪》

材料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段史料在追溯族源记述上的共同特点,并分析其目的。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文字形态为参考,分析北魏与辽对中原文化态度的异同。
7日内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元朝实现较高水平的全国统一,并确定了边疆地区与邻邦较清楚的界限,朝廷在全国推行行省制度——行省代表中央政府分驭各地,权力大而不专,兼有蒙古法与汉地监察传统的因素。明初继承汉唐“守中治边”之策。朱元璋分封的诸王大都位于北方边境。同时,为防范北方游牧民族南下,明朝修建九边重镇,同时修缮长城并驻守重兵,以强硬的军事手段应对北方游牧势力。在南方边疆地区,明朝以卫所驻守各地;在卫所以外的边远地区,推行土司制度,官府对其“不过岁输贡赋,示以羁縻”。鸦片战争以前的历代清帝,接受“守中治边”“守在四夷”的传统思想。根据边疆民族的特点分别施治,即“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清皇室与蒙古王公贵族长期联姻,既从蒙古王公家族中选择后妃,也把公主下嫁给蒙古王公.有效地增进了蒙古游牧势力的向心力;清朝通过改土归流,去除影响朝廷深入统治南部边疆的障碍,将土司纳入有效管理的范围;先后颁布《蒙古律例》《回疆则例》《新疆条例》《西藏通制》《西藏善后章程》《钦定西藏章程》《理藩院则例》等,将边疆各民族的统治纳入法制管理的轨道。

——摘编自方铁《论元明清三朝的边疆治理制度》

根据材料,围绕边疆治理任意选取一个角度,并运用中国古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写出选取的角度,说明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晰。)
7日内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龙岩非一级达标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从刘邦建国到汉武帝时期,西汉对匈奴的政策由“招抚怀柔为主,军事征服为辅”变为“军事征服为主,招抚怀柔为辅”。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国家实力的增强B.尚武风气的兴起
C.和亲政策的失败D.民族交融的加深
7日内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长沙市一中城南中学等多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汉武帝征服南越后,于元封元年(前110年)立儋耳、珠崖郡,“以其故俗治”“毋赋税”并推广中原先进的农耕技术。对海南而言,这些政策(     
A.促进了社会的发展B.有助于区域文化的形成
C.有利于儒学的传播D.加速了奴隶制度的瓦解
7日内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