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明初建立了一套以卫所为骨干的军事制度。卫所有实土、非实土之分、大部分卫所设于府、州、县境内,并非自成区域。为非实土卫所。在明初北部和西部一些未设置府州县的区域,卫所拥有较为完整的单独转境。为实土卫所。实土卫所的建立(       
A.削弱了各节度使的权力
B.保证了边疆地区的稳定
C.加强了民族之间的联系
D.适应了边防管理的需要
2023-11-24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国书是国家元首代表本国政府致书于他国元首的一种文书。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93年英国马嘎尔尼使团访华,乾隆帝回复了英国国王一封国书:“咨尔国王远在重洋,倾心向化,……朕……深为嘉许。……昨据尔使臣以尔国贸易之事禀请大臣等转奏,皆系更张定制,不便准行……念尔国僻居荒远,间隔重瀛(重重的海洋),于天朝体制原未谙悉,是以命大臣等向使臣等详加开导,遣令回国。”

——摘自《清高宗实录》

材料二   1905年光绪帝致英国国王的国书:“大清国大皇帝敬问大英国大皇帝:中国与贵国通好有年,交谊益臻亲密。夙闻贵政府文明久著、政治日新,凡所措施,日臻美善。朕眷恋时局,力图振作,……兹特派兵部侍郎徐世昌、镇国公载泽、商部右丞绍英前赴贵国考求政治。……惟望大皇帝推诚优待。”

——摘自台北故宫博物馆原件


(1)依据材料一,指出清朝的外交政策,并结合所学说明其产生的社会因素。
(2)依据材料二,指出晚清外交政策的转变,并结合所学说明变化的原因。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周朝已开始出现“小行人、象胥、掌客、怀方氏”等具有周边民族事务管理性质的官职,秦朝正式在中央设置管理民族事务的“典客”。汉承秦制,汉武帝时期设置属国都尉,具体管辖归附及内属的边疆民族。唐朝边疆民族的首领可管理府州的具体事务,但需向唐王朝缴纳贡赋,统于唐王朝的中央政府。此外唐王朝还在边睡地区发展屯田、开辟互市贸易、妥善安排边疆民族子弟学习。元朝在吐蕃采取“政教合一”政策,在中央设置管理吐蕃事务的帝师和宣政院机构;在元朝兴起之地漠北,设岭北行省,基本行政单位仍是蒙古传统建制,并部署军队,戍守的同时进行屯田。明朝靠近内地的少数民族统治区减少,明政府直接控制、委派流官的地区增加。清朝在边疆全面推行郡县制和修订相关法规,强化边陲管理的同时,还鼓励内地百姓外迁至边疆谋生与开垦。

——摘编自谷家荣罗明军《中国古代边疆治理历谱识认》

材料二   19世纪以后,清政府将更多的精力用于维持衰退中的国内政治、经济体系,保卫边疆安全的能力逐渐低落,导致面临深刻的边疆危机。对此,清政府通过推行一系列边疆内地一体化政策来“昭示主权”,比如在新疆、台湾等边疆地区设省。日渐减少的财政收入使得清政府内部出现了“海防”和“塞防”之争,西方列强打开了中国的海防大门之后,面临着海疆危机,传统的边疆观不得不进行转变,清政府开始筹办近代海军。但是这些迫于外部压力之下的政策转变,忽略了边疆地区的实际情况,清末边疆政策的失误也非常明显。

——摘编自施润棋《清末我国边疆治理政策研究》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主要特点,并简析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边疆危机出现的原因。
2022-06-27更新 | 2070次组卷 | 35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唐县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明朝大力发展茶马贸易,在河州设置茶马司,其贸易“控西夷数万里,跨昆仑,通天竺,西南距川,人于南海”,形成了一个无形的茶叶疆域。明代学者解缙认为茶有着“夷夏之交,义利之辨,寅宾尚忠信而笃敬,河州固唐虞三代之邦也”的作用。据此可知,茶马贸易
A.扩大了明王朝的疆域范围B.巩固了传统“宗藩”秩序
C.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认同感D.促成了“西学东渐”局面
2021-09-09更新 | 1994次组卷 | 34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