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0 道试题
1 . 唐太宗十分重视调整各种社会关系:在与百姓关系上,强调君舟民水;在民族关系上,对少数民族“爱之如一”。正是如此,才有了“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这说明(     
A.唐代政治文化摈弃了阶级意识B.和谐思想具有重要的政治价值
C.儒学观念在唐代得到空前强化D.古代中国具有丰富的民主思想
2 . 隋炀帝在长安建国门外置东、南、西、北四方馆,并各设使者一人,以接待周边少数民族,并与之贸易,每个使者署下设典护、叙职、叙仪、监府、监置。其中“监置掌安置其驼马船车,并纠察非违;互市监及副掌互市,参军事出入交易”。材料说明了隋炀帝时期(     
A.国家控制商业B.民族间贸易繁荣C.政府税收大增D.民间交易较频繁
3 . 如表所示是1975年对内蒙古通辽地区的部分考古调查结论。据此可知,中国古代(     
从舍根墓群的考古结果看,至少从东汉时期开始,陶罐、陶壶、马具和海螺等饰物已经成为促进该地区鲜卑、匈奴和契丹等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媒介
辽代韩州城遗址、豫州城遗址及墓地等考古遗存,说明古代通辽地区作为东部“草原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是传播、扩散我国北方游牧民族生产生活方式和文化精神的重要通道
进入清朝以后,通辽地区进入由游牧向定居转型的社会发展状态
A.少数民族地区封建经济发达B.民族交流交融的历史悠久
C.游牧民族生产方式遭到废弃D.民族间文化交流居于主导
4 . 道光、咸丰年间,清代学者研究西北历史地理、辽金元史和外藩史蔚然成风,“以考古的精神推及于边徼,浸假更推及于域外”,如龚自珍撰《西域置行省议》《蒙古图志》,魏源著《元史》。这一治史之风主要源于(     
A.中国传统边疆意识的延续B.西方考古思想传入
C.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D.华夏认同意识加强
2024-03-01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名校教研联盟2024届高三2月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北宋时,南诏“专于农,无贵贱皆耕”。1004年,大理“开科取士,定制以僧道读儒书者应举”,其国书曾以“乾贞”为年号;大理商人到广西贸易,热衷于购买《史记》《汉书》《本草》《千金方》等汉籍。这反映出(     
A.西南地区与中原地区文明的一致性B.边疆地区与内地管理一体化
C.边疆形势推动了国家治理体系改革D.北宋时期实行民族平等政策
2024-02-28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部分重点高中2024届高三下学期2月开学收心考试历史试题
6 . 《旧唐书》载:“(开元二年)时右威卫中郎将周庆立为安南市舶使,与波斯僧广造奇器,将以内进……”;《宋史》载:“提举市舶司掌蕃货海舶征榷贸易之事,以来远人,通远物。”材料表明,唐宋时期设置的市舶使(司)的职能是(     
A.负责宾客接待礼仪B.负责各族朝见事宜
C.管理边疆民族事务D.掌管对外贸易事务
2024-02-27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7 . “羁縻”有牵制、笼络、怀柔之意,包含了对民族地区政治现状的宽容和默认,将其纳入中央管控之下。据此可知羁縻政策(     
A.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导致民族之间矛盾加剧
C.易造成边疆割据冲突D.利于因俗而治稳定统治
2024-02-24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统测历史试题
8 . 号纸是清王朝赐予世袭土司的信物,且一直贯穿清代始终。在《钦定大清会典事例》中就记载了清王朝对应袭土司号纸的颁发、填写规格与内容、换给、补给、注销等规定。号纸的存在(     
A.使土司制度得到了法律保障B.便于中央管控土司及其地区
C.利于奠定清王朝的统治疆域D.有助于边疆开发及民族交融
9 . 据《明史·湖广土司传》记载,“土官应袭子弟,悉令入学,渐染风化,以格顽冥。如不入学者,不准承袭。”该规定(     
A.旨在通过教化加强边疆管理B.巩固了改土归流的成果
C.反映了明朝教育体系的发展D.体现了因俗而治的政策

10 . 下图为唐朝《礼宾图》(局部),绘制于章怀太子墓道壁面上,内容是唐鸿胪寺官员引领异域宾客等待太子接见时的场景。这反映出唐代(       

A.经济发展繁荣B.社会风气开放C.中外友好交往D.民族交流频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