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0 道试题
1 . 在1928年的《非战公约》中,帝国主义国家提出了各自的保留条件。美国维护门罗主义为其国防体系的一部分权利;英国主张世界上某些区域,其“幸福和完整”,对于英国的和平和安全具有特殊和重大利益关系,因而保卫这些区域不受攻击,必须视为一种自卫措施;法国则保留在其同盟国遭受攻击时给予支持的权利。这说明该公约(     
A.激化了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B.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C.对于战争缺乏有效的约束力D.增强了集体安全机制的影响力
2 . 2023年10月18日,一份关于谴责所有针对平民的暴力行为并呼吁实行人道主义暂时停火的联合国安理会提案,被美国代表那只孤零零的手一票否决。美国的这一做法说明了(       
A.国际组织的权威下降B.当下国际法实施的现实困境
C.国际局势的日益恶化D.“大国一致”原则遭到破坏
2023-12-24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云学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历史试题
3 . 【近代国际法的发展】

材料一   1618—1648年发生了席卷整个欧洲的三十年战争,战后缔结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承认和确立了国家主权、国家独立、维护和平、协商解决争执等一系列国际关系中应遵守的准则,使国际法摆脱了神学的束缚,宣告了近代国际法的产生。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法国资产阶级政府为对抗一些欧洲国家的干涉,提出了国家基本权利与义务的概念、国家主权原则、领土完整原则、不干涉内政原则、在战争中贯彻人道主义原则等等,它们成为近代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和制度。19世纪,资本主义国家又召开了一系列会议,签定了一系列国际条约,这些条约规定了许多国际法的原则,进一步扩大了国际法的领域。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帝国主义国家又提出了一系列的国际原则,例如,保护关系、势力范围、合法干涉、领事裁判权制度、租界、租借地等等,这些规定使资本主义初期确立的一些进步原则和规则名存实亡。

——摘编自陈文学《国际法对战争及使用武力的规范》等

材料二   传统国际法认为,承认是一种单方法律行为。……针对某些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敌视,新中国认为,承认不仅是法律行为,而且是一种政治行为,承认应该是相互承认,不仅仅是单方承认。因此,在承认问题上,新中国始终坚持三个原则,即: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并以此作为承认和建立外交关系的前提,新中国关于承认的理论和实践,完善了国际法中的承认制度。

——摘编自王军敏《新中国外交对国际法的积极贡献》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国际法的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明新中国对近代以来形成的国际法的基本态度。综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提出的国际法承认的理论及实践有何意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纽伦堡法庭宪章》率先以国际法的形式明确规定了危害人类罪。1950年通过的《纽伦堡法庭宪章》及该法庭判决书中所包括的国际法原则进一步将反人道罪确认为国际法上的犯罪。这表明国际法(     
A.维护了反法西斯国家利益B.避免了战争伤害
C.解决了国际间争端和纠纷D.体现了人文关怀
2023-11-27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部分省级示范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国于1980年加入国际《关于制止非法劫持航空器的公约》,但当时中国的刑法中并没有关于劫持航空器罪的专门规定。199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的《关于惩治劫持航空器犯罪分子分子的决定》规定了这种新的罪名,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21条规定了劫持航空器的具体判刑标准。这说明国际法(     
A.是国际反恐怖主义的公认准则B.成为我国国内法主要制定依据
C.促进了中国的法制化建设进程D.有效维护了国际航空器的安全
2023-11-26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宜昌市部分省级示范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月考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民族国家与民族主义】

材料一   1415世纪,大西洋沿岸的经济开始活跃,并引起系列社会变化。以英国为例,玫瑰战争从根本上削弱了封建势力,实现了国内政治的统一,伦敦成为国内统一市场的中心,以伦敦方言为基础的英语逐渐在全国范围内通用。1485年开始的都铎王朝非常注意强化王权势力,这些都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稳定。从1337年到1453年,英法爆发了百年战争,战争强化了正在生长的民族意识,也使两国疆界逐渐明确,由此诞生了最初的民族国家。

——摘编自钱乘旦《欧洲文明:民族的融合与冲突》

材料二   19世纪初,拿破仑帝国的扩张使德意志民族的地位降到了历史最低点。德国的文化民族主义在全德高涨,要求民族团结、反对外来侵略、实现民族独立和自由的情感,上升为政治民族主义。德国统一后,灿烂辉煌的物质繁荣和普鲁士的军国主义传统使德意志民族优越感不断膨胀,威廉二世推行“世界政策”并加紧扩军备战。最终,之前反对民族分裂、渴望祖国统一、追求民族独立和解放的理性意识,开始一步步向极端民族主义发展。

——摘编自葛丽《德意志民族主义形成和发展变化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民族国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族主义对德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2023-11-24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部分省级示范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变化】

材料一   13世纪,欧洲“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已经存在,此时,国家主权的概念尚未出现,但民族国家已在孕育和形成之中。到了中世纪末期,欧洲出现了向民族国家过渡的大趋势,其标志则是专制王权的建立。从现代化的角度上说,专制王权是民族国家的早期形式。而最先从西欧兴起的民族主义思潮逐渐在其他地区传播开来,尤其是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战争形成的巨大推动力从根本上唤醒了世界其他地区的民族意识,从而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普遍形成。

——摘编自刘成《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及其意义》

材料二   二战结束以来,由于殖民地独立后的人员“返流”,为战后重建招收“客工”,接收各类难民和欧洲共同体内人员自由流动等原因,欧洲各国的移民数量不断增加。欧洲原本相对单一的民族国家因此出现了变化,面临着新的挑战。同时,全球化背景下民族国家治理形态上的变化在欧洲国家也体现得非常充分。欧盟已经建成统一市场和关税同盟,成员国使用统一货币;通过《申根协定》取消国境限制;在政治、外交、财政、社会等领域中,欧盟国家的合作也日益紧密。这样,原来属于民族国家控制的主权事务,很多都要在欧盟层面上进行合作与协调。

——摘编自田德文《国家转型视角下的欧洲民族国家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欧洲民族国家形成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以后欧洲民族国家变化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俄乌冲突爆发后,西方国家联合推动联合国安理会召开联大第十一次特别紧急会议,投票通过了曾被俄罗斯一票否决掉的乌克兰局势决议草案。随后联合国大会又通过了西方国家提出的对“五常否决权”增加限制的决议。据此可知(     
A.全球治理秩序面临严重挑战B.政治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速
C.和平与发展仍旧是时代主题D.联合国安理会制度彻底崩溃
9 . 14世纪诗人乔叟选用伦敦方言作为诗歌媒介,创作出卓越的诗篇,成为英语和民族文学的奠基人。之后,经过诗人埃德蒙·斯潘塞、剧作家马洛到莎士比亚时代,英语臻于成熟,文学发展也达到高峰。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A.英语成熟促进文学水平提升B.文学兴盛体现民族意识觉醒
C.王权强化导致文学形式革新D.伦敦方言成为文学创作媒介

10 . 《联合国宪章》明确规定,必须遵守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不得对别国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不得干涉别国内政。但2003年,美国不经联合国授权发动了伊拉克战争。这说明(     

A.国际法没有普遍的约束力
B.霸权主义是破坏国际秩序、危害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
C.联合国对霸权主义软弱无力
D.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维护和平发展的有效途径
2023-11-12更新 | 24次组卷 | 16卷引用:湖北省宜昌英杰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收心检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