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 . 光绪年间,曾出使英、法、意、比四国的薛福成感慨,“强盛之国,事事欲轶(超越)乎公法,而人或勉以公法绳之”;“衰弱之国,事事求合乎公法,而人未必以公法待之”。这突出反映了(     
A.公法在外交实践中形同虚设B.摆脱公法束缚符合弱国利益
C.对外交往深化对自强的认知D.晚清士人对西方的高度推崇
2023-06-21更新 | 4302次组卷 | 27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关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2 . 17世纪后期,欧洲各国纷纷通过谈判解决领土争端,并勘定地界、树立界碑、出版地图,向公众传达有关国土疆域的信息。这一现象反映(     
A.近代地形勘测技术的进步B.近代国家主权意识的加强
C.谈判是解决争端的主要手段D.地图是解决争端的主要依据
2023-06-21更新 | 4117次组卷 | 29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关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077年,德皇亨利四世在与教皇的权力斗争中失败,被迫亲往教皇居地卡诺莎堡请罪以求宽恕,史称“卡诺莎之辱”;1308—1378年,在法王腓力四世的压力下,教廷被迫迁往法国阿维农城,连续7任教皇成为法王的“御用工具”,史称“阿维农之囚”。“卡诺莎之辱”到“阿维农之囚”反映了(     
A.社会生活实现由神性到理性的转变B.专制王权日益阻碍着资本主义发展
C.欧洲民族意识加强和民族国家胜利D.宗教改革运动首先在法国揭开序幕
2022-12-18更新 | 1491次组卷 | 62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绥德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有英国学者指出,整个中世纪,当英国国王力量虚弱或国王尚未成年时,就会出现更多的贵族控制下的官僚政府;当国王强大时,就会出现国王个人控制下的王室政府,但在16世纪这种循环被打破了。这一变化的背景是,16世纪英国(     
A.成为主权强大的民族国家B.国王权力不断受到限制
C.新兴资产阶级的力量壮大D.封建庄园经济走向崩溃
2023-05-01更新 | 771次组卷 | 9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德皇亨利四世在与教皇的权力斗争中失败,被教皇开除教籍,1077年1月,德皇亨利四世冒着风雪严寒亲往教皇居地卡诺莎堡请罪以求宽恕,史称“卡诺莎之辱”;1308-1378年,在法王腓力四世的压力下,教廷被迫迁往法国阿维农城,连续7任教皇成为法王的“御用工具”,史称“阿维农之囚”。“卡诺莎之辱”到“阿维农之囚”反映了(     
A.社会生活实现由神性到理性的转变B.专制王权日益阻碍着资本主义发展
C.欧洲民族意识加强和民族国家胜利D.宗教改革运动在法国取得成功
2021-10-11更新 | 1696次组卷 | 39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维也纳体系与欧洲的近代精神即革命精神背道而驰,在政治上是注定要失败的。然而从另一种角度观察,维也纳体系则又揭开了近代国际关系的序幕。它就解决国际争端所提出的一些原则和方法为后世留下来一笔宝贵的历史遗产,至今仍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它的影响和作用。下列关于维也纳体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体现不兼并不赔偿原则B.它的建立与拿破仑帝国灭亡有关
C.推动外交制度进一步发展D.以大国协调、欧洲均势为特征
7 . 美国历史学家帕尔默·科尔顿曾如此评价威斯特伐利亚和会:“在此的外交家们代表着不承认有任何上级或公共约束的独立势力。再没有一个人能说欧洲在宗教、政治或其他方面具任何有意义的统一。”这说明当时(     
A.教皇权力的彻底丧失B.各国主权意识的增强
C.近代外交体制的确立D.欧洲均势局面的形成
2022-08-28更新 | 932次组卷 | 14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第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近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发端于欧洲。下表呈现的是近现代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不同阶段的历史现象。

阶段现象
16—17世纪的欧洲现象一:新教普及,教区和领土纠纷加深,17世纪欧洲战争频仍,严重社会危机。
现象二:超过界的宗教权威式微,教权国家衰弱,封建王权正统与国家主权得到确认。
现象三:新民族语言出现,宗教宽容与自由原则确立,世俗的资本主义世界观逐渐成型。
现象四:封建等级制为基础的采邑制向各邦国、城市平等参与的“联邦制”发展 。
18—20世纪中期的世界现象一:欧洲政治革命、经济革命与思想革命交义进行,民主、民族主义逐渐普及。
现象二:以资本主义政治法律规范为政治联系纽带的近代民族国家在欧洲趋于成型。
现象三:一战与二战,国际关系体系的发展与民族主义的盛行。
现象四:欧洲以外的其他地区争取独立自主,强调主权完整的民族逐渐成长为民族国家。
20世纪中期至今的世界现象一:两极格局,殖民体系的瓦解,全球性民族国家体系的建立和强化。
现象二:全球化下,国家主权和国家认同遭受冲击,弱小民族国家的边缘化 。
现象三:传统民族国家治理方式的转型;包容众多族类共同体的民族国家重构
现象四:区域集团化下,国家主权的让渡与维护,民族国家新样式的探素。

——摘编自张国清《民族国家的观念》等

请选取近代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的某个阶段,结合世界近现代史,就该阶段的2—3个历史现象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9 . 联合国国际法院在1951年“英挪北海渔业案”的判决中肯定了采用直线基线方法来划定领海基线的合法性。后来直线基线方法在1958年《领海与毗连区公约》和1982年新海洋法公约中被确认,并且为各国广泛采用。这说明联合国(       
A.能够不受大国摆布而自主决策B.致力于解决国际纠纷和终止局部冲突
C.对海洋共同开发给予足够关注D.确认了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国际规则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以来重大时间年表

时间

事件

1618-1648

德意志新教同盟和天主教同盟之间爆发战争,欧洲各国纷纷卷入其中。

1648

交战各方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形成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1789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宣布民族自决的权利,申明以独立为基础不干涉内政原则等

1815

在欧洲各国的进攻下,拿破仑帝国覆灭。欧洲各国通过维也纳会议等建立起维也纳体系。

1914-1918

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后宣布侵略战争为反人类罪行,宣布废除秘密外交和不平等条约。

1919

各国签订《国际联盟盟约》,建立了国际联盟。

1919-1922

战胜国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928

美、法等国签订《非战公约》。

1937-1945

第二次世界大战。

1945

50个国家代表签署《联合国宪章》,成立了联合国组织。

——据王铁崖《国际法》等整理

提取材料中有关国际法发展的历史信息,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层次清晰,表述准确。)
2023-01-17更新 | 281次组卷 | 4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中期学科素养调研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