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3 道试题

1 . 在中国近代,梁启超较早地提出了“中国民族”“中华民族”的概念。1903年,他撰文论述道“吾中国言民族主义者,当于小民族主义之外,更提倡大民族主义……合汉、合满、合蒙、合回、合苗、合藏,组成一大民族”。由此可知,其主张意在(       

A.传播西方民族主义思想B.抨击中国传统的民族观
C.唤醒国人爱国主义意识D.扩大维新变法的影响力
2 . “1815年欧洲列强举行的会议,以为欧洲拟就了一份永久的和平协议,从而实现了保障国际安宁的目的。……尽管会议的重大决策是由大国的代表作出的,但几乎欧洲所有国家都派代表出席了该次会议。”该材料论及的会议及此后签订的一系列条约(     
A.确定国际法的主体是主权国家,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
B.开创了通过国际会议解决国际争端、结束战争的先例
C.建立起以大国协调、欧洲均势为特征的国际关系体系
D.规定形成决议的“全体一致”原则难以履行国际责任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维也纳会议最开始的目的正如梅特涅曾指出的“就是政治和领土状态恢复到1792年以前”。从会议召开到体系运转前期,大国在该体系中并没有追求本国权力最大化,相反,他们也关注他国利益,并能保持克制。维也纳会议通过共同召开国际会议,在共同协商原则的基础上,确立了划分国家疆界和领土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维也纳会议中《最后议定书》的附件《关于外交代表等级章程》从外交实践中解决了外交关系中长期存在的混乱局面,第一次以国家法的形式确认了外交代表的名称、等级和位次问题。

——摘编自丛培影、黄日涵《维也纳体系对国际合作的启示》

材料二   一、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并为此目的:采取有效集体办法,以防止且消除对于和平之威胁,制止侵略行为或其他和平之破坏;并以和平方法且依正义及国际法之原则,调整或解决足以破坏和平之国际争端或情势。

二、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根据之友好关系,并采取其他适当办法,以增强普遍和平。

三、促成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属于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类福利性质之国际问题,且不分种族、性别、语言或宗教,增进并激励对于全体人类之人权及基本自由之尊重。

四、构成一协调各国行动之中心,以达成上述共同目的。

——摘自《联合国宪章·宗旨》(1945)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维也纳体系形成的背景及意义。
(2)比较材料一、二,概括指出联合国宪章是对维也纳体系的继承与发展的表现。
4 . 美国法学家沃格林认为,宗教改革使人们逐步认识到,由基督教的人所组成的制度上的统一体,已经无可挽回地倒塌了,新的共同体代替基督教的统一体已成为历史的必然。沃格林意在强调,宗教改革(     
A.打破了基督教会的精神垄断B.推动了欧洲统一的进程
C.提高了中世纪世俗王权地位D.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形成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国际联盟盟约规定了“委任统治”制度,将前奥斯曼帝国的领地和德国的前殖民地委托给国际联盟,由国际联盟再把它们委任给英、法、日等国进行统治。但是对于这些地区何时才能独立,盟约并未作出明确规定。这表明国际联盟盟约(       
A.遵循了民族自决原则B.没有改变殖民统治的实质
C.结束了大国强权政治D.构建了稳定的国际新秩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533年,英王亨利八世颁布的《上诉法》宣称:“国王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能够对包括僧侣和俗界在内的所有人的一切行为进行审判。”该法案的颁布(       
A.加剧了政治分裂倾向B.促进了英国政教分离
C.彰显了人文主义精神D.助推了民族国家形成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民族国家的形成

1066年诺曼征服后,英国的统治者大多来自法国,并在法国长期占有领地。两国间没有明确的国家政治边界,甚至英国连统一的民族语言都未形成。13371453年的百年战争,英国惨败。在英王爱德华一世鼓动下,“清除英吉利语言,会遭上帝的谴责”“英格兰应当是英格兰人的”之类的口号,迅速流传。战争结束后,市民阶层迫切要求建立统一的度量衡、规章制度、国内市场,需要依赖于王权的强大。另一方面,国王在财政上和政治上需要市民阶层的支持。于是,市民阶层与王权结成联盟,并在14551485年的玫瑰战争中,王权最终战胜了封建割据势力。

1533年,亨利八世制定并颁布《上诉法》,宣称“本英格兰为一主权国家,并一向为世界所承认,受一最高首脑国王之统治”,并通过托马斯·克伦威尔所实施的政府改革,使英国国王的宗主权最终变成了统一的政治权力,英国真正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摘编自陈昀岚等《从战争和改革的视角看英国民族国家形成的历程》

材料二   国际法的起源可追溯到1617世纪,和民族国家的兴起同时产生……日益明朗的“国界”意识、对土地性质的重新认识以及新君主们对世俗利益的强调,促使诸多学者不再偏执于世界国家的理想建构,而开始在“万民法”之外寻求一种适用于国家关系的“国际法”,通过建构相关规则制度,协调新兴国家间的权力分配。在上述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特别是以格劳秀斯为代表的学者的构筑下,近代国际法应运而生已是理所当然的了……伴随着殖民扩张,国际法中所包括的思想和价值被欧洲列强带到世界的其他地方。但中国等亚非国家非但没有成为国际法体系中正常的平等一员,反而随着主权被侵害不断沦为殖民地或者半殖民地。

——摘编自何佳馨、李明倩《法律文明史》、周忠海《国际法史与国际法的发展》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促成14—16世纪英国民族国家形成的重要因素。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17世纪以来国际法产生的原因。
8 . 国际联盟实行集体安全原则,国联大会或行政院之决议需出席会议之会员国全体同意;《联合国宪章》规定安理会在形成重大决议方面,实行“大国一致”原则。这一变化(     
A.彰显了集体安全原则B.反映了世界多极化趋势
C.避免了战争与冲突D.有利于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9 . 一战后成立的国际联盟规定了形成决议的“全体一致”原则;1928年美、法等国签订了《非战公约》;1945年签署的《联合国宪章》赋予安理会制裁的权力,并确定了“大国一致”原则。由此可知,推动国际法不断发展的原因是(     
A.国家间利益的相互协调B.新兴民族国家的纷纷独立
C.集体安全机制发展完善D.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潮流
10 . 1533年,英格兰议会通过一部法律,规定所有神职人员皆应受制于君主;并宣称“根据各种各样的古代信史和编年史,英格兰国王显然拥有至高无上的王权,并已经被全世界所接受,由一个最高元首——国王统治”。据此可知,该法(     
A.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B.反映了英国霸主地位的巩固
C.适应了民族国家的发展D.破坏了近代王权受限的原则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