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65 道试题
1 . 拿破仑战争结束之后,欧洲各国于1815年召开维也纳会议,建立起以大国协调、欧洲均势为特征的国际关系体系一维也纳体系。该体系在国际关系史上的积极意义是(     
A.使欧洲结束战争恢复和平状态B.恢复法国大革命前欧洲的统治秩序
C.由各个大国决定欧洲政治格局D.外交制度进一步发展
2024-04-20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2 . 下列重要文献中,确定国家法的主体是主权国家,为国际法奠定基础的是(     
A.《非战公约》B.《战争与和平法》
C.《国际联盟盟约》D.《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2024-04-20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3 . 在王权与教权的斗争中,马丁·路德在德国皇帝的支持下,将《圣经》翻译成了德语,这标志着从此以后,德国的普通知识分子也可以读懂《圣经》。这一做法(     
A.受法国启蒙思想家影响B.消除人们对宗教神学的迷信
C.促进德国民族意识觉醒D.否定了基督教会的社会作用
2024-04-15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规定:“和约承认新教同盟等战胜一方实际占领土地;重申‘教随国定’原则;认可德意志各邦在内政和外交方面的自主权等。”据此可知,这一规定(     
A.使欧洲形成均势局面B.确立主权平等领土主权原则
C.消弭了国家间的冲突D.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2024-03-30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在中国近代,梁启超较早地提出了“中国民族”“中华民族”的概念。1903年,他撰文论述道“吾中国言民族主义者,当于小民族主义之外,更提倡大民族主义……合汉、合满、合蒙、合回、合苗、合藏,组成一大民族”。由此可知,其主张意在(       

A.传播西方民族主义思想B.抨击中国传统的民族观
C.唤醒国人爱国主义意识D.扩大维新变法的影响力
6 . 1815年,英国人打赢了一场震动世界的战争——威灵顿公爵在滑铁卢击败了拿破仑。这场战争(     
A.使威斯特伐利亚体系走向崩溃B.导致欧洲均势局面形成
C.为民族国家的兴起创造了条件D.促使近代外交制度建立
2024-03-13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联考历史试题
7 . 1302年,法王菲利普四世首次召开了由高级教士、世俗贵族和富裕市民代表组成的三级会议。此后,三级会议逐渐成为法国政治生活中的一部分。但该会议往往是在国王需要征收新税或需要各等级代表的支持处理一些重大问题时才召开。这表明法国(     
A.建立起议会君主制B.王权的进一步加强
C.摆脱了教会的影响D.财政危机日益凸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国际联盟》第十条:规定要保障各成员国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第十一条:规定防止战争的行为,谴责和制裁侵略行为。《联合国宪章》第一条: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制止侵略行为,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第二条:国际关系上,不得使用武力或威胁侵害会员国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以上说明国际联盟和联合国(     
A.都倡导和平手段解决国际纠纷与争端B.都实现了国际和平与安全
C.都保障了成员国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D.都始终代表大国强权利益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648年三十年战争结束后,昔日强大的天主教哈布斯堡王朝羸弱不堪,荷兰与瑞典被正式承认为独立的国家,法国则强于西欧,瑞典傲视欧洲东北部,新教德意志逐渐崛起。由此可知,这场战争(     
A.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发展进程
B.确立了国际法的主体是主权国家
C.结束了天主教在欧洲的统治地位
D.改变了欧洲格局奠定维也纳体系
10 . 13世纪中叶至14世纪中叶,教皇与英王因英国国内高级教士的任命权爆发冲突,经过斗争,最终确定英国国内高级教士的任命,都须先呈报英王批准,然后才能由教皇正式任命。这一调整(     
A.源于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B.破除了教会对王权的制约
C.使英国中央集权空前强化D.顺应了民族国家发展趋势
2024-03-06更新 | 121次组卷 | 4卷引用:广西来宾市2024届高三3月份高考联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