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国际法与国际关系】

材料一   国际法之所以产生于欧洲,是有其深刻的社会和历史原因的。1609年,荷兰人格劳秀斯发表了《海洋自由论》,提出了海洋自由原则。17世纪初,意大利学者真提利斯提出了国家领土包括毗连的海城的主张,开始形成领海的概念。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标志着近代国际法的诞生。1793年的法国宪法和国民议会《人权宣言》提出的不干涉内政原则、人民主权原则以及庇护政治犯的原则等逐步为国际社会所接受。1899年和1907年的两次海牙会议对战争法规有重要的发展,将仲裁真正确立为一项解决国际争端的国际制度。

——摘编自道客巴巴《国际法内容的历史演变与展望》

材料二 国际法委员会于1947年由联合国大会设立,在国际法的编撰和发展过程中进行了大量而卓有成效的工作,从而使不成文的习惯国际法规则日渐走向法典化。现在的许多国际组织和国际公约都要求各国制定相应的国内法规范,以切实履行国际法上的义务。各种政府间和非政府间国际组织和团体已在众多的国际问题的解决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个人和法人也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国际法和国际关系中来。外层空间、海洋探索、极地开发、原子能利用、环境保护、国际犯罪恐怖主义等一系列新领域已经开始进入国际法的适用范围。国际组织特别是国际刑事法庭则促进了国际利法的发展。

——摘编自梁涛《论国际法的晚近发展趋势及其面临的挑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近代国际法在欧洲产生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现代国际法的发展趋势。
2022-12-08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的西欧形成了统一的基督教世界,民众毫无民族情感而言,他们的忠诚要么是对封建领主,要么是对基督教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把人们从宗教的束缚下解放出来,现实社会的重要性提高,世俗权力特别是王权得到加强。通过马丁·路德翻译拉丁文《圣经》等方式,作为民族凝聚力重要工具的民族语言得到普及,使得宗教共同体的地位下降,民族共同体的地位上升。

——摘编自李宏图《论近代西欧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

材料二  自鸦片战争以来,“亡国灭种”的遭遇使得原有的国家认同不断被摧毁,这极大地引发了人们的思考。梁启超认为,“夫所谓·····元、明、清者,则皆朝名耳。朝也者,一家之私产也;国也者,人民之公产也”,只有建立一个君主立宪的民族国家,并致力于开启、培养国民与此相应的国家认同感,中国方可立于世界民族国家之林,革命派提出,中国在“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情况下,建立起一个现代民族国家“殆不可以须臾缓”。辛亥革命成功后,孙中山一再强调“今日中华民国成立,满、汉、蒙古、回、藏五族合为一体”,各族“皆得享共和之权利,亦当尽共和之义务”。

——摘编自暨爱民《百年凝聚:近代中国民族国家的认同建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西方民族国家观念形成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角度分析西方民族国家观念形成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民族国家观念兴起的原因和意义。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族国家观念的认识。
2022-02-15更新 | 13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罗田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