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47 道试题
1 . 如图是法国画家让·诺格雷于1680年创作的《路易十四一家》,符合该君主历史作用的是(     
A.摆脱了罗马教廷的控制B.促进欧洲民族意识觉醒
C.使得法国王权达到顶峰D.提出君主应该制定条约
2024-01-31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会稽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1945年签署的《联合国宪章》第四十二条写道:“安全理事会如认第四十一条所规定之(非武力)办法为不足或已经证明为不足时,得采取必要之空海陆军行动,以维持或恢复国家和平及安全。此项行动得包括联合国会员国之空海陆军示威、封锁及其他军事举动。”由此可知(     
A.各理事国均享有制裁权B.大国之间存在相互制衡
C.集体安全体制得到完善D.联合国保障了世界和平
3 . 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会议,开创了通过国际会议和谈判达成协议的形式,解决国际争端的先例。1884年11月,15个欧洲国家在德国首都柏林举行会议,协调各国在非洲的矛盾。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在德国慕尼黑举行会议,解决捷克斯洛伐克与德国在苏台德区的领土纠纷。这反映出(     
A.欧洲列强致力于和平方式解决争端B.近代国际关系体系的不平等性
C.近代德国逐渐掌握世界主导权D.维也纳国际体系下外交关系的扩展
4 . 驻美公使张荫棠认为,清政府外交失败,列强之“威胁强逼,智算术取者半”,当局“不解国际法律自误者亦半”。他还提出对外之方,“其要在于勿忽视国际公法,勿放失土地主权,勿懵昧于列国情势而已”。从中得出该官员(     
A.从国际法角度反思当朝外交B.批评政府官员缺乏守约意识
C.主张关注世界政治发展潮流D.大胆摒弃了传统的宗藩观念
2024-01-31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欧最初的民族主义以反对分裂、鼓吹统一、反对教权、尊奉王权为主要内容,提出建立民族国家的要求,可以称之为“民族国家主义”……卢梭以民主及共和理论为基础的民族主义思想富有建设性,在法国大革命时期激发出全体法国人高昂的爱国热情,显示出巨大的革命意义,可以称之为“民主民族主义”。19世纪上半期,民族主义从意识形态领域进入了社会生活和社会政治领域,争取民主和民族平等逐渐成为时代潮流。欧洲几乎所有处于政治分裂状态或异族压迫下的民族都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

——摘编自杨宁《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二   帝国主义的掠夺和日益深重的民族压迫,尤其是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使中国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险,不仅加强了中国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和融合,也激起了中华民族誓死抗击外族入侵,争取民族独立的决心和信心,促成了中华民族的民族解放运动。……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民族国家在中国一步步地建立起来了。

——摘编自周平《论中国民族国家的构建》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欧洲民族主义的主要内容。请举出19世纪下半期世界政治领域取得成功的民族解放运动两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推动近代中国民族国家发展的因素。请举出一战后中国取得重大成功的民族运动两例。
2024-01-31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济源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起源于宗教分歧的三十年战争最后以《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签订宣告结束。《和约》规定,基督教各派之间的差别不应引起其民事权利与政治权利的不同;德意志议会给予犹太人应不少于给予其他居民的民事权利。由材料可知,《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A.奠定了国际法基础B.确立了主权独立原则
C.深受契约精神影响D.体现了宗教平等原则
2024-01-30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14-15世纪,西欧地区城市星罗棋布,发展迅速。市民上层不仅拥有了可观的财富,而且以出席等级会议、担任国王官吏等形式加入国王政府,成为国王最重要的官吏来源之一。这一状况(     
A.表明等级君主制开始建立B.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
C.加剧了政治上的分裂割据D.导致恩赐官职制的产生
8 . 1805年12月奥斯特里茨之战,反法联军惨遭失利,拿破仑乘胜向德意志北部进军。柏林大学校长费希特在学校礼堂对祖国同胞发表了连续十四次的演讲,在演讲中他慷慨陈词:“当着诸位面前发誓,或者同祖国一起自由地活着,或者随同它的灭亡也一起死去”。这反映了当时德意志(     
A.铲除了封建势力B.民族国家的形成C.民族意识的增强D.加入维也纳体系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凡尔赛和约》的数百条约文中有那么几条对战争挑起者进行了指控,这只是会议操纵者为了平息在一战中受到重大损失和伤害的各国人民的愤怒情绪而做的官样文章,只是在形式上“指责”、“拉诉”德国和德皇威廉二世发动了这次战争,应承担罪责,受到应有的制裁和审判。对于英、法、美等国来说,它们的兴趣主要在于制裁德国,如何更多地获得赔款、领土和殖民地,而不在于审判战犯,为世界人民伸张正义。因此,当荷兰政府拒绝引渡德皇威廉二世的消息传到巴黎时,各国首脑只是表示遗憾,而不再考虑采取坚决有效的措施。凡尔赛和约中,凡是涉及到列强利益的条款几乎都能兑现,唯独追究战争责任和制裁战犯的条文成为摆式和陪衬,这对被称为战后的和平会议及条约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莫大的讽刺。

——摘编自罗天焕《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争责任分析》

材料二   二战结束后,盟国决定在纽伦堡成立国际军事法庭,对纳粹德国首要战犯进行审判。根据传统的国际法,即使国家从事了侵略战争,它也不应受到国际审判。纽伦堡审判确立了一个“决定性的先例”,即发动侵略战争的国家必须在法律上负责。传统的“国家行为”理论认为,战争是一种“国家行为”,国家领导人不应遭到谴责,他们作为个人之所以犯下战争罪,是为了国家利益而不是个人私利,武装部队及其指挥官特别是中下级军官不过是执行命令。但是,鉴于纳粹暴行特别是种族屠杀,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认为,纳粹领导人以及参与大屠杀的主要人物应当对此负责。

——摘编自周桂银《奥斯威辛、战争责任和国际关系伦理》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凡尔赛和约》对于一战战争责任的追究。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在战争追责方面的发展及意义。
2024-01-30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14世纪以后的英国社会对拉丁语和法语的反感之情日益浓烈,政客、学者、商人等都逐渐学习用英语讨论政务、撰文写作、记录账目,拉丁语的统治地位日益下降。到都铎王朝宗教改革时期,拉丁语彻底为英语所取代,法语也很快被排斥出境。这一现象反映英国(     
A.近代民族国家形成B.民族意识不断增强
C.世俗王权得到强化D.宗教改革深入发展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