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 道试题
1 . 如表所示为20世纪上半叶重要的国际法文件及其基本内容。这反映出(     
时间国际文件基本内容
1919年《国际联盟盟约》联盟会员国发生争议,势将决裂者,当将此事提交仲裁或依司法解决,或交行政院审查……不得从事战争
1928年《非战公约》缔约国各方……斥责用战争来解决国际纠纷,并在它们的相互关系上,废弃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
1945年《联合国宪章》会员国在其国际关系上不得使用威胁或武力,安全理事会……采取必要之空海陆军行动,以维持或恢复国际和平及安全
A.国际法适用范围逐渐扩大B.国际法主体是主权国家思想的确立
C.集体安全机制的不断完善D.通过谈判解决国际争端形式的开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533年,亨利八世通过了《禁止上诉法案》,将英国教会与罗马教廷之间的司法联系完全断绝。1534年,《至尊法案》使英格兰国王拥有了对英国境内所有教职进行任命以及教义修改的至高权力。1536年,国会通过《小修道院解散法》,宣布解散岁入在200镑以下的小修道院,其动产、不动产均归王室所有。英国的这些措施(       
A.说明社会等级结构发生根本变化B.旨在满足资本主义发展要求
C.对民族国家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D.促使国王与议会实现了结合
3 .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规定,德意志各诸侯国“享有他们自古以来的权利、特权、自由、优惠、自由行使领土权,不论是宗教的,还是政治的或是礼遇的权利”。这一规定实质上(     
①促进了德意志的宗教改革②承认了德意志各邦国为主权国家
③消除了德意志内部的纷争 ④在法律上确认德意志的政治分裂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023-11-30更新 | 208次组卷 | 4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17世纪开始,法国巴黎大学的课程内容开始由自然哲学和一部分与自然科学有关的内容组成,以牛津和剑桥为代表的英国传统大学,课程的重心基本上转移到造就未来学者和绅士阶层的“自由教育”上,这种所谓的“自由教育”主要由古典语言和文学作为课程的核心内容。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B.教育摆脱神权束缚的要求
C.城市自治运动的发展D.近代自然科学体系的形成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法兰西斯一世(1515—1547)统治法国时长期停止召开三级会议,剥夺男爵的司法审判权,取消自治城市的独立地位,下令在国家法令中使用法文,不得使用教会惯用的拉丁文。这些举措(     
A.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
B.确立了至高无上的专制王权
C.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
D.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隐患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荷兰人格劳秀斯在1625年出版的《战争与和平法》一书中确定了国际法的主体是主权国家,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1648年签订的《威斯特伐利亚条约》确立了国际关系中的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等原则。但中国等亚非国家非但没有成为国际法体系中正常的平等一员,反而随着主权被侵害不断沦为殖民地或者半殖民地。直到二战之后,以《联合国宪章》为核心的一整套国际规则体系,才逐渐成为整个国际社会的行为规则,构成了当代国际法。国际组织大量出现,使国际法中出现了全新的关于国际组织和机构的法律体系。而广大发展中国家要求修改调整外国投资、开发和其他部分的国际法内容,推动国际法出现了一个新兴的分支——国际经济法。

——改编自周忠海《国际法史与国际法的发展》

材料二   从《南京条约》签订开始……晚清国人也对西方的领事制度有了新接触,逐渐萌生了国际法上向国外派遣公使和领事的需求,并开始纷纷向海外各口岸派遣公使和领事,使中国的使领馆制度日趋形成。中国外交开始重视通过国际法上的谈判方式来解决清政府和他国之间的争端,谈判在这一时期对国家权益的挽回及维护国家主权方面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摘编自董临瑞《从(南京条约)看晚清时期国际法在中国的运用》

材料三   中国坚定捍卫以《联合国宪章》为核心的国际法基本原则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以建设性姿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参加了几乎所有普遍性政府间国际组织,缔结了500多项国际公约和2万多项双边条约,成为全球治理的重要力量。

——改编自徐宏《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国际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代国际法发展的新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外交向近代外交转变的原因。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近现代中国在国际法体系中地位的变化。
2023-11-15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任务。

材料一   民族主义从18世纪启蒙运动时期开始兴起,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期间,资产阶级用民族、祖国的观念把法国人民团结在一起,并形成了民族主义思想。它明确提出法国是一个统一的不可分割的国家,民族自治、民族统一和民族个性的公民观念,得到了不断强化和广泛传播;用民族国家代替王权国家、用民族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代替了王权利益至上观念,主权不受侵犯在资产阶级民族主义理论中占有核心地位。

——摘编自张国臣《论19世纪欧洲民族主义》

材料二   19世纪末,民族主义逐渐极端化。它认为在竞争激烈、强国林立的国际环境中,生存竞争是国际关系的常态。它强调把国家的边界尽可能的扩张到本民族全盛时期所统治过的历史疆界或天然疆界,极尽可能地为本民族获取更大的生存空间和资源。它认为本民族的文化是最优秀的文化,最有资格普及到所有的民族。它认为民族间的竞争根本上依靠军事力量,并且只有通过战争才能促进民族、国家的发展,乃至世界的进步。

——摘编自于海峰《论民族主义的演变、作用与影响》

(1)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初期欧洲民族主义的基本内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兴起的时代背景。
(2)据材料二归纳19世纪末欧洲民族主义极端化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对国际局势产生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法国国王路易十三和红衣主教黎塞留于1635年成立的法兰西学院,不遗余力地支持把古典经典翻译成法语的译介工作,资助原创性的法国文化事业。正如它的初建者之一的贝里松所说的,“用我们自己的语言讲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的英勇故事”。法兰西学院的这一举动(     
A.直接导致法语成为官方语言B.有利于民族国家意识发展
C.推动了人文主义思潮的兴起D.根源于宗教改革运动发展
9 . 1648年,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被迫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承认德意志各诸侯国有独立的外交权和对帝国事务的投票权,规定皇帝不得干涉各诸侯国的内政;确认新约和旧约具有同等地位,以及各诸侯国的宗教自由;认可荷兰和瑞士脱离神圣罗马帝国,并保有内政和外交上的全部主权。这些规定(     
A.利于加强主权国家的世俗统治B.构建了大国协调的国际关系
C.奠定了近代国际法的法律基础D.打破了欧洲大陆的均势局面
10 . 1534年,英国颁布《至尊法案》,该法案宜称“(英王)应被拥立,承认和称为英格兰国教会的尘世唯一至尊领袖,应获得并享有……属于英格兰国教会至尊领袖上述尊位的一切荣誉、威严、优越权、司法权”。英国此举(     
A.推翻了罗马教会的统治B.加速了民族国家的形成
C.压抑了自然科学的发展D.限制了国王的专制权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