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和外交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艾森豪威尔政府(19531960年)显得更激烈地敌视北京。美国不仅拒绝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还顽固地反对它加入联合国。美国推行了一项对中国实施军事包围的政策,其中包括美国在朝鲜、日本、冲绳、台湾、南越、缅甸和泰国等地区保持军事基地。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   197176日,尼克松总统在美国堪萨斯城对世界格局提出了“五个中心”的看法。他认为,美、苏、中、西欧和日本是世界的五个力量中心。美国意识到自己的霸权地位已严重衰落,面对苏联的争霸,美国领导人更产生了紧迫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全面执行尼克松主义的一项内容,为了改善在美苏争霸中美国的战略处境,美国开始了接近中国的过程。

——《中国外交史》

材料三   尽管中国人说是尼克松政府急于要求得到北京之行的准许的,但是中国自己的动机却是掩盖不住的。基辛格秘密访华两周后,《红旗》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最坦诚地公开讲述了对美开放的正当理由:竟不含糊地区分了两个超级大国对中国威胁的程度及其对北京安全考虑所产生的影响。

——(美)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四   据新华网报道:当地时间2015925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华盛顿与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会谈。习近平就下阶段中美关系发展提出重要建议,强调要推动中美关系始终沿着正确轨道向前发展。奥巴马表示,两国在很多问题上有共同利益,在诸多领域合作取得重要进展,愿同中方就相关问题保持密切协调。双方同意继续努力构建中关新型大国关系。


(1)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时的对华政策。为此,中国政府基于当时的国际形势,在外交方面采取了怎样的应对方针?
(2)据材料一、二,在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对华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并举例说明。
(3)据材料二、三,归纳影响中美关系变化的主要原因。
(4)指出影响中美关系发展的主导因素有哪些?30年中美关系正反两方面经验给我们什么启示?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58年12月,戴高乐当选总统,建立了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在戴高乐看来,法国若要在世界上重振雄风、再现辉煌,就必须有完全的行动自由并积极参与全球事务。……法国对现存秩序提出挑战,试图冲破两极格局,跨越对立联盟谋求大国地位。……与此同时,在亚欧大陆的另一端,苏联阵营中的中国与法国有着相同的处境,中国独立自主的地位日益提高,反苏情绪严重。1964年1月27日,法国冲破西方世界对新中国的封锁,成为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

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伊始,世界局势处于动荡之中。密朗特总统认为,冷战结束曾经被视为借中国抗衡美苏,保留提高法国大国地位的政治战略目标不复存在。相反,西方价值观在东欧、前苏联地区的得势使法国一部分相信西方价值观应主宰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法国对华进行制裁,中止了法中政治对话和高层往来,冻结了两国军事方面的合作,纵容反对中国的活动。1995年希拉克当选法国总统,2002年连选连任。希拉克在任期间曾四度访华,是与中国保持最密切接触的西方国家领导人之一。他致力于发展与中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主要体现在“共同责任精神”,宗旨是“和平与进步”。中法关系进入历史上最好时期。

——以上材料摘编自吴志成、袁婷《法国对华政策的历史演进:从戴高乐到萨科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法建交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冷战结束后中法关系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中法关系变化的因素。
3 . [古今西藏地方治理]

材料一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清廷在击退廓尔喀侵略后,对西藏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进行重大改革。规定“驻藏大臣督办藏内事务”,地位“与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平等”;前、后藏的噶卜伦以下的各级地方官员和管事喇嘛的选任,由驻藏大臣会同达赖、班禅共同简选;所有当地政教事务,“事无大小,均应禀知驻藏大臣办理”;达赖、班禅以及其他大呼图克图转世的“金瓶掣签”仪式的举行,要受驻藏大臣的监视,然后呈请中央批准,方为有效。其他如审查财政收支、主持对外事务、春秋巡边等,也都由驻藏大臣经管。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建国初期,西藏地区曾是两种政权并存,经过长期曲折复杂的斗争,逐步过渡到区域自治。根据和平解放西藏的《十七条协议》,一方面规定对于西藏现行的政治制度和西藏地方政府,中央不予变更;另一方面也规定,有关西藏国防、外交等重大事宜,由中央驻西藏的代表统一管理,同时在昌都地区已成立了具有人民民主政权性质的人民解放委员会。1956年4月底,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在拉萨宣告成立,从而完成了西藏实行区域自治的一个重大步骤。西藏自治区在1965年9月1日正式设置。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卷》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政府和新中国治理西藏的共同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今中央政府治理西藏的历史意义。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 60年代末,中苏之间已由意识形态的论战发展为全面的政治军事对抗。因此,中苏边境紧张局势加剧引起了美国政府的严重不安。美国政府从其战略利益出发,越来越迫切需要加强与中国的联系。中国在苏联的军事威胁下,毛泽东依据世界力量的消长变化,以敏锐的战略眼光抓住了主要矛盾。为改变中国的不利处境,争取主动,中国作出了调整对美政策的决定。实践证明,这一重要举措,对于中国外交的发展和世界局势的变化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此时,中国调整外交政策的时机已经成熟,中国领导人审时度势,抓住机遇,适时地调整了外交政策,将“两个拳头打人”调整为“一条线”“一大片”,即按照大致的纬度划“一条线”连接从美国到日本、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和欧洲的战略线。“一条线”“一大片”外交政策冲破了意识形态的桎梏,将国家利益作为其重要依据。

——摘编自郭华《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外交政策的两次调整》


(1)根据材料,概括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外交政策调整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外交政策调整的影响。
2023-04-13更新 | 37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溆浦县玉潭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朝前期,仅江南一省的赋税就占了全国的三成,科举考试录取更有“天下英才,半数尽出江南”之说。清政府专门设立了两江总督并增派淮阳总督、安徽巡抚等官员进行协同管理。顺治帝后期,江南省被拆分为江苏、安徽两省,如下图(图1、图2)。



省界-----府(州)界
图1顺治初期的江南省

一省界-----·府(州)界
图2乾隆年间的江苏省、安徽省

材料二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依据马克思主义的有关理论,做了理论和实践的探索。1954年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一律平等,各级民族自治地方(自治区、州、县等)的自治机关,除了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外,还享有一定的立法、财政等权力,以及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国家在经济、文化建设中照顾各民族的需要。同时,国家进行了大规模的民族识别和消除民族歧视等工作。这也为世界各国解决相关问题提供了借鉴。

——摘编自李正华、张金才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清政府对江南省的拆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
2022-12-06更新 | 111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羁縻政区的起源是中原王朝在少数民族聚居区或新征服区实行的特殊政策。在这些地区,虽然也和正式政区一样设置州县,但一般不征收赋税徭役,不派遣行政官员,而由当地部族的首领世袭,治理自己的内部事务。正因为实行特殊的政策,所以同样是羁縻政区,情况却有很大的差别。

——摘编自葛剑雄《统一与分裂》

材料二   新疆和平解放后,为了解决当地严峻的经济困难,中央决定在新疆开展大规模屯垦戍边。1950年,驻疆部队开展了前所未有的大生产运动,当年实现了粮食蔬菜的自给。1954年,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军队建设军垦农场逐步转变为兵团职工建设国营农场,新疆屯垦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根据屯垦规划,兵团积极引进、吸收、研发和推广先进生产技术,使新疆的国营农场建设朝着规模化、机械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实行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战略,形成多门类的现代工业体系,为新疆现代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赵曼《新中国新疆屯垦戍边之发展阶段与特征》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羁縻政区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唐朝在西域设置的羁縻政区。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新疆屯垦的意义。
2023-03-21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名校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早在西周时,统治者就曾提出对四方蛮、夷、戎、狄四大民族集团要“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的主张。据《史记》载汉朝时对降服的匈奴人“因其故俗为属国”,所谓属国,就是因其俗,存其国号,而属汉朝。属国内的管理制度,则仍按原民族的制度即因俗和利用原来的统治者而治。这种体制后来扩展至南方和西南的许多民族地区,如在氐羌设立金城属国、广汉属国等。魏晋南北朝时曾建立了许多以少数民族统治者为主的政权,这些政权在法制上主要采取了以汉法治汉人,胡法治胡人的双重统治体制。《唐律疏议·名例篇》规定:“诸化外人同类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异类相犯者,依法律论”,公开确认各民族的“本俗法”所具有的法律效力,这是对秦汉以来对各民族实行“因俗而治”措施的法律化、制度化。清朝曾制定了一部专门适用于蒙古的法规《蒙古律例》,《大清会典》记载“国家控驭藩服,仁至义尽,爰按蒙古风俗,酌定律例”。在这部法律中,“凡蒙古犯罪皆论罪”,即用罚牲畜取代清朝法律规定的刑罚。综上所述,“因俗而治”是中国历代的统治者一贯奉行的法制原则,它对维护国家的统一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摘编自苏钦《论古代民族法制中的“因俗而治”》

材料二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以及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国家对民族地区的一些政策做了适当调整,民族区域自治法的一些条款已经不适应新形势需要,适当修改民族区域自治法的时机已经成熟。在党中央、全国人大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九届全国人大成立了以铁木尔·达瓦买提副委员长为组长的民族区域自治法修改小组。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起草了民族区域自治法修正案草案(建议稿)和民族区域自治法修正案草案的说明,经过全国人大常委会三次审议,于2001228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决定》。

——摘编自马启智《新中国60年民族法制建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民族法制建设的发展历程。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现代中国加强民族法制建设的背景和意义。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朝前期“国家一统之盛,超迈前古”。满洲八旗作为“国之根本”,由皇帝直接统辖,享受政治经济特权。外藩蒙古、新疆、青海、西藏等“藩部”地区保留了原有的扎萨克制、伯克制和政教合一制,同时国家也通过盟旗制度和设置驻防大臣等措施加强对地方的管控。国家对内藩蒙古实现了直接管控,在西南地区实行了大规模的改土归流。中央设立理藩院专司“藩部”事务,其制定的《理藩院则例》《回疆则例》等开创了民族立法的先河。对于大小和卓等叛乱,清政府坚决打击;对于勤政爱民、守土固疆的王公,则授予高官厚禄。

——摘编自《大清会典》《清史稿》

材料二   民族自治是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主要内容之一,至于如何实现自治则需要选择合适的模式。在苏联,列宁主张“民族自决”并领导建立了苏维埃联邦。在中国,中共二大提出在蒙古、西藏、回疆成立“民主自治邦”。1927年中共中央提出:“必须宣言承认内蒙古民族有自决的条件”,并将自决权理解为分立权。1931年共产国际进一步指示中国共产党对少数民族实行民族自决。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指出:“对国内各民族…在自愿原则下互相团结,建立统一的政府。”1947年中共领导下的第一个省级民族区域自治机构一内蒙古自治区正式成立。1949年,《共同纲领》明确提出,“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摘编自彭谦等《流变与演化: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百年俱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前期民族治理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发展历程并分析其原因。
2022-05-05更新 | 281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届高三模拟(二)历史试题
9 . 思想解放能为民主政治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民主政治制度的完善能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之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

——伏尔泰

绝对的权力将导致绝对的腐败……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

——孟德斯鸠

“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二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位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材料三   第一章   总纲……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摘自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三位思想家的主张。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两位先生”所代指的两面旗帜,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两位先生”引领了近代中国的哪次思想解放运动。
(3)根据材料三,指出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它与我国的另外哪两项基本政治制度初步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体系?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封建王朝的边疆政策,自秦汉时期初具规模后,经隋、唐、元、清诸多大的统一王朝边疆经略实践的充实、完善,形成了完整的体系,这在世界各国历史上是颇具特色的。中国古代边疆政策包含十分丰富的内涵,其要者有从中央到边疆地区的管理体制、边疆的行政建置、边防政策、民族政策、宗教政策和经济开发政策以及近代以来与边界交涉相关的外交政策等,所有这一切构成了古代边疆政策的完整体系。中国古代边疆政策外延应该包括与治边思想有关的世界观、国家观、民族观、传统治边思想以及与边疆政策有关的人、事、地、物研究和不同时期、不同类型、不同国别的边疆开发比较研究等方面。

——摘自马大正《论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

材料二   党的十一届三中会以后,随着改革开开放的深入,边疆治理不仅得到了恢复,而且迅速发展。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进程全面推进的过程中,边疆建设和发展的速度明显加快。国家有针对性地采取了旨在改变边疆贫困和落后面貌的政策措施,促进了边疆的建设和发展。这一时期,边疆建设和发展的速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快,边疆的面貌得到了根本的改变。

——摘自周平《我国的边疆和边疆治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边疆治理政策的特点并分析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边疆治理的重大举措。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