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和外交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0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右图为1949—1956年《人民日报》中“帝国主义”一词使用频率图。对此解读准确的是(       

A.朝鲜战争结束后中国外交环境有所改善B.新中国坚持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C.新中国推行了“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D.冷战对中国外交政策的影响在不断增强
2024-05-12更新 | 62次组卷 | 17卷引用:安徽省蚌埠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查历史试题
2 . 20世纪90年代,中美两国通过元首互访,致力于建立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中法决定建立面向21世纪的全面伙伴关系;中德决定建立迈向21世纪的重要伙伴关系;中英决定建立全球性的战略伙伴关系;中日努力构筑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这反映出当代中国(     
A.已成为世界政治经济体系的主导B.积极构建新型大国关系
C.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D.重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2024-04-15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将宪法序言第十一自然段中的“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经确立,并将继续加强”修改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经确立,并将继续加强”。这一修改有利于(     
A.促进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
C.消除各民族出现差距的根源D.改革开放事业的全面开展
2024-03-30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制定了不同的地方管理政策。如表中体现的共同的政治理念是(       

时间

政策

名称

1947年5月

设立民族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1980年3月

设立经济特区

深圳特区

1997年7月

设立特别行政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

A.独立自主,主权毋庸置疑B.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C.搁置分歧,民族利益至上D.因地制宜,民族平等,共同繁荣
2024-03-18更新 | 244次组卷 | 135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冷战结束后,中国不仅积极参与多边外交,而且还成为了多边外交的积极倡议国和主持国,举办了博鳌亚洲论坛,倡建了上海合作组织等等。这说明,中国多边外交(       
A.促进全球治理体系的改善B.旨在实现“睦邻友好”
C.开始摆脱意识形态的束缚D.坚持以联合国为中心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661978年,尽管前6年由于“文化大革命”,国家一度停止向外派遣留学人员,但从 1972年起又恢复了自1964年开始执行的向西方国家派遣留学生的政策……据统计,19721978年,我国向49个国家共派出1977名留学人员。

——摘编自刘学江《新中国出国留学政策的演变与发展——评〈出国留学六十年〉》

材料二   近年来欧美留学学费在逐年攀升,以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传媒学院普通一年制硕士生为例, 20052006年度学费为11 958英镑,20112012年度学费升至15 888英镑,20122013年度学费又升至16 512英镑。然而,中国自费留学的人依然在不断增加。《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留学发展报告》 (2012年)显示,有九成的留学生出国依靠自费,留学“大众化”成为当今中国留学生的突出特点。有些学校甚至给中国学生和家长留下“花钱就能留学”的印象。

——摘编自贾远琨、孟思奇《中国成为第一留学大国“留学热”需“冷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72〜1978年我国留学教育呈现出的特点,同时说明1972年我国 恢复留学政策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1世纪以来我国留学教育“大众化”、以自费为主的特点形成的原因。从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特点的角度谈谈发展留学教育的必要性。
7 . 1951年12月李维汉指出:“民族的区域自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之内的,在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的,遵循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共同纲领总道路前进的,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上的区域自治(不应以少数民族所占当地人口的一定比例为基础;这种看法是错误的,违反共同纲领的)。”据此可知(     
A.该定义出于民族自决和联邦制的政策考量
B.民族区域自治是对少数民族自主性的承认
C.国家本位成为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准则
D.国家的统一与民族的区域自治互相矛盾
2024-03-02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名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1964年10月16日,中国自主研发的原子弹爆炸成功,苏联对这一消息只是在报纸的角落上以寥寥几句话提了一下,好像很尴尬,似乎根本不愿提及这件事。造成这种“尴尬”的原因是(     
A.苏联以为中国不可能造出原子弹B.中国打破了美苏对核武器的垄断
C.中国军事力量的增强震惊了苏联D.中国的军事力量已经超越了苏联
2024-02-29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豫南九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在万隆会议期间,周恩来总理先后与时任埃及总统的纳赛尔和苏丹自治政府总理伊斯梅尔·阿扎里举行会谈,使双方都有初步的了解。据此可推知,万隆会议(       
A.有利于促进中非友好关系的发展B.突破了帝国主义对华封锁
C.表明中国放弃“一边倒”的政策D.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2024-02-29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1号卷·A10联盟2021-2022学年(2020级)高二下学期开年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成祖朱棣“锐意通四夷”,是为了“宣德化而柔远人”,与亚非各国建立友好关系。在外交礼仪上践行“厚往薄来”,朱棣亲自定夺“今后朝贡者,悉依品级赐,虽加厚不为过也”,对于各国贡物并无太多要求,赏赐物品的种类与数量由皇帝决定,且质量和数量远超贡物数倍。

——摘编自李新烽《郑和下西洋与当代中国对非洲政策比较》

材料二   1955年亚非万隆会议上中方代表与非洲部分国家代表有了直接且实质性的接触。60年代中非关系快速发展,中国在提出“对外经济援助的八项原则”的同时援助坦赞铁路的修建。70年代非洲国家为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作出很大贡献。随着中非合作论坛的建立与机制化成效的推进,中非关系获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快速发展。

——摘编自刘鸿武、林晨《中非关系70年与中国外交的成长》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代中非交往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建国后中非关系发展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非关系发展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