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和外交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1971年印度武装干涉巴基斯坦,激化了印巴矛盾。不久,苏联与印度签订了《友好互助条约》,而中国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文章谴责印度政府,美国从遏制战争到明确支持巴基斯坦。材料反映出(     
A.美苏争霸重心转向南亚B.美国已经放弃霸权主义
C.中美关系呈正常化趋势D.中国和巴基斯坦已结盟
2 . 下表是中法建交过程中的一些重大事件。由此可见,中法建交
1950年1月法国准备承认新中国,美国政府坚决反对
1950年6月法国决定暂时放弃对承认新中国的考虑
1963年12月12日中法双方在瑞士举行建交谈判
1964年1月21日美国政府已照会法国政府,反对法国同中国建交
1964年1月27日法国与中国签署了建交公报

A.反映了美法同盟逐步走向破裂B.关键是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C.标志法国完全摆脱了美国控制D.展现世界多极化趋势渐进过程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冷战时期,中国对外关系的最主要的内容,就是处理同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关系。其间,中国所采取的处理同两个超级大国关系的对外战略经历着一个不断调整、变化与发展的过程,从而使得中国的外交具有十分丰富的内容。“一边倒”“两条线”“一条线”“独立自主”作为新中国曾经先后确立并实施过的四个对外战略,无疑都是对变化中的国际局势特别是中国同两个超级大国关系的现实之反应。

——摘编自张小明《冷战时期新中国的四次对外战略抉择》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9年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

时间国家
1949103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1949104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
1949105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
1949106匈牙利人民共和国
1949106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1949106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
1949107波兰人民共和国
19491016蒙古人民共和国
19491027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19491123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

注:到1955年,共有24个国家与新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官网《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各国建立外交关系日期简表》

材料二   60年代末,我们党敏锐捕捉到美国尼克松新政府释放的改善中美关系的信号,并予以积极回应和互动,从恢复中美大使级谈判、“乒乓外交”、基辛格秘密访华,一直到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两国领导人经过直接会谈,于19722月发表了举世瞩目的《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关系的改善取得重大突破。在此冲击下,日本政府也积极调整对新中国的外交政策。1972年中日两国宣布实现两国邦交正常化,揭开了两国关系发展的新篇章。在欧洲,从《中美联合公报》发表到1973年,欧共体9国中除爱尔兰外均与新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迎来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三次建交高潮。

——摘编自齐鹏飞《波澜壮阔的新中国外交》

材料三   这一时期(1979-1989年)中美关系、中日关系尽管波折不断,但是都经受住了严峻考验,总体发展态势平稳。中苏两党、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长期陷入僵持局面的中印关系、中越关系逐步改善并实现正常化;中朝关系、中巴关系的传统友好关系在新形势下得以进一步巩固和提升。1983年,同非洲国家开展经济技术合作四项原则的提出,为新中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之间全面、深入地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在推动南北对话、南南合作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作出了重大贡献。在多边外交方面,我国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全面加入各种国际公约和国际多边条约,坚持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和地位主持正义、担负责任,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截至1989年年底,新中国的建交国总数上升到137个,超过了联合国成员国总数的三分之二。一个对我有利的、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和国际环境正在初步形成。

——摘编自齐鹏飞《波澜壮阔的新中国外交》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建国初期相比,中国70年代外交的新变化。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80年代中国外交的主要举措并分析其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影响国家外交政策的主要因素。
2023-11-29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为不同时间段《人民日报》对美国的报道语态变化所占比例的对比统计,对表格内容解读最准确的是(     
时间1960年1~3月1975年1~3月1985年I~3月
积极报道0%2%14%
消极报道95%87%24%
中性报道5%11%62%
A.1975年出现了积极报道和1972年中美建交密切相关
B.报道语态变化体现了中国外交政策和国际地位的变化
C.50年代苏联对中国的支持影响1960年中国媒体报道
D.报道语态变化表明中美两国意识形态的冲突逐渐消失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朝前期“国家一统之盛,超迈前古”。满洲八旗作为“国之根本”,由皇帝直接统辖,享受政治经济特权。外藩蒙古、新疆、青海、西藏等“藩部”地区保留了原有的扎萨克制、伯克制和政教合一制,同时国家也通过盟旗制度和设置驻防大臣等措施加强对地方的管控。国家对内藩蒙古实现了直接管控,在西南地区实行了大规模的改土归流。中央设立理藩院专司“藩部”事务,其制定的《理藩院则例》《回疆则例》等开创了民族立法的先河。对于大小和卓等叛乱,清政府坚决打击;对于勤政爱民、守土固疆的王公,则授予高官厚禄。

——摘编自《大清会典》《清史稿》

材料二   民族自治是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主要内容之一,至于如何实现自治则需要选择合适的模式。在苏联,列宁主张“民族自决”并领导建立了苏维埃联邦。在中国,中共二大提出在蒙古、西藏、回疆成立“民主自治邦”。1927年中共中央提出:“必须宣言承认内蒙古民族有自决的条件”,并将自决权理解为分立权。1931年共产国际进一步指示中国共产党对少数民族实行民族自决。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指出:“对国内各民族…在自愿原则下互相团结,建立统一的政府。”1947年中共领导下的第一个省级民族区域自治机构一内蒙古自治区正式成立。1949年,《共同纲领》明确提出,“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摘编自彭谦等《流变与演化: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百年俱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前期处理民族关系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中国共产党对待民族问题的政策变化及其原因。
2022-06-04更新 | 392次组卷 | 4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山西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1956年至1957年,美国动物园提出与中国通过交换获得一对大熊猫的要求,由于美国国务院等方面“不同意直接与中国进行动物交换”,此事做罢。1972年尼克松访华后,美国接受中国赠送的大熊猫,大熊猫到达美国后受到美国民众热烈欢迎。这一变化表明(     
A.民间需求促使美国对华政策调整B.中美两国意识形态分歧逐渐淡化
C.国际形势推动美国对华态度转变D.中美两国民众价值认同趋于一致
8 . 1958年,为更好的带动经济建设,河北省会迁到工商业发达的天津;1966年为了备战备荒、以防万一,河北省会又从滨海的天津内迁回保定。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   )
A.社会主义阵营形势变化B.美日由敌对转向合作反华
C.我国参加了不结盟运动D.我国迎来了第三次建交高潮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统一全国后,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国力强盛,周边民族及亚洲、欧洲等七十多个国家与唐朝建立了友好关系。唐朝统治者认为隋朝灭亡的一大原因在于外交政策的失误,过于“大汉族主义”,因此唐朝采用当时国际上遵循的外交语言,与各国元首亲热地称兄道弟,而且还特别重视民间经贸文化交流,通过不断的民间交流来影响到各国的外交政策倾向,对前来中国的海外商贾,采取了不少保护性措施。如《唐律》规定,官员不得无故刁难外国商旅进入关津,对于“无故留难者,一日主司笞四十,十日笞一等,罪止杖一百”。

——摘编自曹文君《从外交政策看唐朝统治者的对外意识》等

材料二   钦差大臣耆英代表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后,于184411月奏称:“夷情变幻多端,非出一致,其所以抚靖羁縻之法,亦不得不移步换形。固在格之以诚,尤须驭之以术,……有加以款接方可生其欣感者,并有付之包荒(包容)不必深与计较方能于事有济者。”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中国坚持国家关系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推进以协调、合作、稳定为基调的中美关系,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深入发展,中欧积极打造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加强同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关系,深化同非洲、拉美等地区国家的合作。中国已与世界上110个国家和地区组织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其中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达到60对,在世界上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和立体化的全球伙伴关系网。

——《新中国外交70年的历史性成就与基本经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外交状况并简析其影响
(2)由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清朝到新中国外交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变化的形成原因。
(3)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中获得了哪些启示。
10 . 下表为不同时间段《人民日报》对美国的报道语态变化所占比例的对比统计,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时间1960年1月至3月1975年1月至3月1985年1月至3月
积极报道0%2%14%
消极报道95%87%24%
中性报道5%11%62%

①中国媒体对美国形象的塑造由片面逐渐走向客观
②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积极报道,源于1972年中美正式建交
③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影响着中国媒体对美国报道的语态变化
④中国媒体对美国报道的变化体现了中国外交政策和国际地位的变化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