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和外交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右图为1949—1956年《人民日报》中“帝国主义”一词使用频率图。对此解读准确的是(       

A.朝鲜战争结束后中国外交环境有所改善B.新中国坚持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C.新中国推行了“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D.冷战对中国外交政策的影响在不断增强
7日内更新 | 20次组卷 | 16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近代中西方民族国家观念的形成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进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的西欧民众毫无民族情感可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把人们从宗教的束缚下解放出来,现实社会的重要性提高,世俗权力特别是王权得到加强。马丁·路德通过翻译出德文《圣经》等方式,使作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工具的民族语言得到普及,使得宗教共同体的地位下降,民族共同体的地位上升。

——摘编自李宏图《论近代西欧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等

材料二   鸦片战争以来,“亡国灭种”的遭遇使得原有的国家认同不断被摧毁,这引发了人们的思考。梁启超认为,“朝也者,一家之私产也;国也者,人民之公产也”,只有建立一个君主立宪的民族国家,并致力于开启、培养国民与此相应的国家认同感,中国方可立于世界民族国家之林。辛亥革命成功后,孙中山一再强调,各族“皆得享共和之权利,亦当尽共和之义务”。

——摘编自暨爱民《百年凝聚:近代中国民族国家的认同建构》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西方民族国家观念形成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指出梁启超和孙中山对民族国家的设想,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民族国家观念兴起的历史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民族国家观念在当今的时代价值。
3 . 1953年12月,周恩来在北京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其后中方在各种场合积极宣讲这一外交理念。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目的是(       
A.打破西方国家的外交封锁B.促进世界多极化的发展
C.深入实施全方位外交战略D.支持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2024-03-24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下图反映了1950—1990年中国与部分国家的关系变化。图中最有可能代表苏联的是(     

A.甲B.乙C.丙D.以上都不是
2024-03-22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雅安市天立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64年,“在全球范围向美国霸权挑战的、‘不驯服’的盟国”法国与“不听从指挥棒直至公开脱离苏联轨道的‘大家庭成员’”中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这一建交活动(     
A.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B.为中国重返联合国扫清了障碍
C.促进了中国同欧盟的发展D.打破了美国对中国的孤立封锁
2024-03-22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护照是公民出入本国国境时,由本国发给的一种证明该公民国籍和身份的合法证件。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护照制度在不断地发展完善。以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护照的实行概况

新中国实行的各版护照简介
1949年单页版、50版、53版、58版护照为中俄文对照,防伪手段几乎为零,办理量少。
71版、75版改为中法英文对照,这一时期因私护照几乎为零。
80版将75版的“本护照前往下列国家和地区有效”改为“本护照前往世界各国有效”。
81版改变了53版以来6位数的护照累计号码,升至7位数号码。
97版采用数码技术、激光打印等防伪手段。到2005年达到年均签发400万本,80%是因私护照。
根据材料及历史背景,多角度分析解读新中国护照的发展变化历程。(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2024-03-20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7 . 1957年10月,周总理指示外交部“必须配齐所有兄弟国家和各重要资本主义国家语言的翻译”,以外国语学院为培训基地,国家出资聘请专家。20世纪60年代中期,国家又制定了培养翻译的五年规划。这些举措(     
A.意图完善国民教育体系B.出于打开外交局面的需要
C.逐步开启了全方位外交D.标志着外交政策走向成熟
8 . 20世纪50年代末期至20世纪60年代前期,根据形势的发展,毛泽东重新提出“中间地带”问题,认为中间地带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指亚非拉广大经济落后的国家,一部分是指以欧洲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这一时段,中国在后一个“中间地带”取得的重大外交成果是(     
A.同英国、荷兰建立了代办级外交关系B.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参加国际会议
C.中英、中荷的关系升格为大使级关系D.中法建交,实现了与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
9 . 下面是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示意图(截至2017年5月)。据此可知,中国(     
A.致力于推进新型区域合作B.为推进全球治理贡献力量
C.保障了世界的和平与安全D.主导建立了国际政治新秩序
2024-03-18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10 . 1963年,印尼发起并举办新兴力量运动会,中国克服巨大阻力,派代表团参加。周恩来总理在贺电中说:“新兴力量运动会的召开,标志着新兴国家的人民在反对帝国主义和新老殖民主义对国家体育事务的操纵和垄断的斗争中所取得的重大胜利。”由此可知,中国参加新兴力量运动会(     

A.全方位突破了美国的封锁B.加强了与亚非拉国家的团结
C.旨在改善周边的政治局势D.直接推动了第三世界的兴起
2024-03-18更新 | 114次组卷 | 3卷引用:贵州省黔东南州九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