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和外交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学者竺可桢的日记记载:“午后至怀仁堂开会,通过人民共和国第一个宪法……投票分为八组,票上有汉、藏、蒙、畏吾儿四种文字……主席团开会,说明廿二号的政治报告因翻译蒙、藏文需时,延期到廿三日。”该日记可以佐证.
A.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B.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效果显著
C.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建立D.新中国的民族政策得以落实
2021-02-02更新 | 1004次组卷 | 23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创新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2022年7月12日至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时指出,要推动各族群众逐步实现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这表明新时代党和国家在处理民族问题方面(       
A.凸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B.促进各民族全方位的一致
C.确保少数民族的高度自治D.重视基层民主制度的建立
3 . 亚非会议掀起的新中国第二次建交高潮一直持续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由1955年到1964年,中国建交国增加了29个,除南斯拉夫和法国外都是亚非拉国家。这表明新中国
A.打破了美国孤立遏制的外交僵局B.得到了国际社会普遍认同
C.实行求同存异原则取得显著成效D.开创了外交工作的新局面
4 . 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制定了不同的地方管理政策。如表中体现的共同的政治理念是(       

时间

政策

名称

1947年5月

设立民族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1980年3月

设立经济特区

深圳特区

1997年7月

设立特别行政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

A.独立自主,主权毋庸置疑B.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C.搁置分歧,民族利益至上D.因地制宜,民族平等,共同繁荣
2024-03-18更新 | 244次组卷 | 135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创新实验学校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复读班)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图1、图2是新中国两个不同历史时期的主要新建工业分布示意图。(     
A.西部大开发的需要B.越来越严峻的国际形势
C.中美关系的正常化D.社会主义阵营逐渐巩固
2023-01-12更新 | 25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6 . 有同学在课外进一步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时归纳了下列表格,对该表解读准确的是(     
1941年5月1日《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规定“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
1945年中共中央提出,“对内蒙的基本方针,在目前是实行区域自治”
1947年5月1日内蒙古自治区成立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实行团结互助”
195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各自治机关都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一级地方政权机关,依法行使规定的自治权
1955—1965年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A.中国共产党由幼年走向成熟B.中国共产党对国情的认识不断深化
C.中国共产党一直高度重视少数民族经济发展问题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源远流长
7 . 2005年,国务院对培养和选拔任用少数民族干部作出规定。据统计,到2008年6月,全国共有少数民族干部291.5万人,占干部队伍总数的7.4%;其中,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员202.6万人占少数民族干部总数的69.5%。这反映出当代中国
A.民族间差距已消失
B.民族工作成为中心工作
C.制度设计尚需完善
D.民族治理成效显著
8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它推行的目的是
①实现民族平等   ②实现民族团结   ③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   ④实现民族独立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9 .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和社会主义民主改革中,中国共产党对民族地区采取分批分期开展的政策,通过“慎重、温和、曲折的阶级斗争”方式进行,这些做法得到了群众的拥护,使得民族地区的两项改革工作顺利进行。中共这一举措(     
A.充分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B.体现出民族工作的创新
C.致力于少数民族地区开发D.旨在消除民族间的隔阂
10 . 周恩来1958年在青岛民族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在中国适宜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而不适宜于建立也无法建立民族共和国。历史发展没有给我们造成这样的条件,我们就不能采取这样的办法。”这一论述
A.指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缺乏历史基础B.要求给予民族区域自治地区自主自治
C.旨在说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合理性D.表明建立民族共和国的时机尚不成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