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和外交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创刊于1958年的《北京周报》,致力于向国外报道中国的政治、经济等发展情况。当时印度、印尼等第三世界国家以及美国、加拿大等西方国家领导人都将其作为了解中国的重要渠道。该报的创刊(     
A.消除了国家意识形态的差异B.促进了中外之间的文化交流
C.冲破了西方国家的外交孤立D.践行了万隆会议的核心精神
2023-04-23更新 | 13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怀化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2 . 建国初,我国建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1954年9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都得到了确认。这是因为三大政治制度
A.有利于建立联合政府
B.体现依法治国的执政理念
C.有利于实现民族团结
D.具有人民性、民主性特点
2019-07-24更新 | 555次组卷 | 25卷引用:湖南省怀化市中方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下面几幅历史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我国

A.摆脱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B.实行改革开放走向富裕繁荣
C.政治制度建设在创新中发展D.人民政治权利和地位的提高
2017-05-02更新 | 416次组卷 | 24卷引用:2017届湖南省怀化市高三第四次模拟冲刺文综历史试卷
4 . 学者汪辉在谈论新中国的某一制度时说,它“汲取了传统中国‘从俗从宜’的治边经验,根据不同的习俗、文化、制度和历史状态以形成多样性的中央——地方关系,但这一制度不是历史的复制,而是全新的创造,其中国家主权的单一性与以人民政治为中心的社会体系的形成是区别于王权条件下的朝贡体制的关键之处。我把它看成是帝国的遗产、民族国家与社会主义价值的综合”。材料中的“它”是指(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政治协商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村民自治制度
2018-01-03更新 | 278次组卷 | 20卷引用:2014届湖南省怀化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共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要求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不断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两个共同”“五个认同”思想
A.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B.初步明确了解决民族问题的政策
C.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纳入了法制轨道
D.发展和完善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6 . 1982 年 8 月,邓小平说:“中国的对外政策是一贯的,有三句话:第一句话是反对霸权主义,第二句话是维护世界和平,第三句话是加强同第三世界的团结和合作。”当时中国外交基本政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对时局的全面认识B.国际格局发生变化
C.加入不结盟运动组织D.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7 . 1959年以来,西藏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到不断完善和发展。至今,西藏自治区人大已制定了150多个具有鲜明民族区域特色的法规和单行条例。这一事实表明
A.民族自治地方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B.民族区域自治是民族平等的表现
C.制定地方性法规是民族自治机关自治权的重要体现
D.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8 . 我国历史上不同朝代的中央政权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基本策略:一是“内华夏而外夷狄”,也就是协调“华夷关系”;二是“因俗而治”,也就是在保证中央权威和政令统一的前提下,允许少数民族地区原有的社会制度和文化形态的存在。这些措施表明
A.和抚夷狄是古代统治者施政要点B.历代统治者重视少数民族的发展
C.加强中央集权必然危害民族关系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有历史渊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