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和外交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1 . 周恩来曾说:“(中国历史上)民族发展在地区上是互相交叉的……汉族曾经长时期统治中原,向兄弟民族地区扩张。可是也有不少的兄弟民族进入过内地,统治中原。这样就形成各民族杂居的现象。”据此可知,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因素是(     
A.民族团结平等的历史传统B.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需要
C.民族共同繁荣的经济任务D.民族杂居融合的现实国情
2022-10-20更新 | 530次组卷 | 43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十八大以来中国实施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举办了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亚信峰会,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这表明当今中国(  )
A.致力于加强与周边邻国合作B.极力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全面合作
C.主导了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D.努力构建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2022-10-04更新 | 1838次组卷 | 92卷引用:四川省双流县棠湖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3 . 关于“中间地带(美苏中间的国家或地区)”的构想,毛泽东在1946年8月6日首次提出,建国后一度不用这个概念。1955年万隆会议后,毛泽东重新提出“中间地带”的外交战略。这种变化
A.着眼于“一边倒”外交需求B.利于新中国外交环境的改善
C.促使西方孤立中国外交失败D.助推“另起炉灶”方针原则发展
4 . 下图为创作于1951年的漫画《亚洲民族团结》,该漫画意在体现(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取得丰硕成果B.中国周边国际环境得到根本改善
C.社会主义阵营密切合作反殖反霸D.新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的外交立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在板门店签订。为了争取在中国周边地区形成非军事区的缓冲地带,以及对亚洲国家增信释疑、改善周边环境以维护国家主权、中国政府在朝鲜停战后
A.积极发起了不结盟运动B.与美国恢复了正常的外交
C.率先改善与日本的关系D.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6 . 下表为习近平外交思想一览表(部分)。
时间事件外交谈话提要
2014年国际工程科技大会“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2014年中法建交50周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人下”
2015年巴基斯坦议会演讲“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2016年在伊朗发表署名文章“信则立,不信则废”
2017年金砖会议
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会议
“国之交在民相亲”“以和为贵,协和万邦”
2018年博鳌论坛“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俗”
据此可知,习近平外交思想(     )
A.倾向于增强对国际社会的影响B.借助传统文化树立大国意识
C.倾向于对外交政策的根本调整D.借助中国智慧推动世界共赢
2020-09-23更新 | 358次组卷 | 27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区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1973年,毛泽东在会见外宾时说:“我跟一个外国朋友谈过,我说要搞一条横线,就是纬度,……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欧洲。”这一外交政策表明中国
A.践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推行全方位的外交
C.重视与亚非拉国家关系D.反对苏联霸权主义
2020-07-29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韶关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96年,清政府为寻求与俄国合作共防日本,决定派李鸿章出使俄国。美国驻华公使田贝向国务院建议邀请李鸿章访欧后再访美,因为美国的造船厂、武器制造、铁路系统和其他制造业都会使他感兴趣。李鸿章抵达美国后受到美国总统克利夫兰特欢迎。李鸿章谈到了允许中国提高关税的问题,并提交了一份备忘录,解释了新制定的征收关税的办法。对方以时值假期为由,未予讨论。在美期间,李鸿章还会见了教会领袖,参观了美国国会及商会。

——据王珞熊志勇《李鸿章访美考》整理

材料二   1943年11月,蒋介石与罗斯福、丘吉尔在埃及开罗举行首脑会议。蒋介石与罗斯福进行了会谈,主要涉及恢复中国主权、惩处日本以及周边国家独立等问题。这一次,中国首脑与美、英首脑以平等的身份会晤,共商世界大事,本身就具有历史性意义。

——据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第九卷整理

材料三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到中国访问。毛泽东主席会见了尼克松总统,周恩来总理同尼克松进行了会谈。尼克松表示:“过去的一些时候我们曾是敌人,今天我们有巨大的分歧,使我们走到一起的,是我们有超过这些分歧的共同利益。”

——谢益显主编《中国当代外交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美国邀请李鸿章访美的背景,并分析美国此举的目的。
(2)根据以上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40年代和70年代两次中美会谈的原因,并指出以上三次会谈中国国际地位有何变化。
2020-07-28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政治活动是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漫长的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曾出现过各种各样的政治模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民国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因为它结束了长达二千余年的王朝时代。中国不再隶属于任何“天子”或任何王朝,而归属于全体民众。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人民开始真正当家作主,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2005.10)


(l)材料一中体现了中国古代哪项政治制度?起源时间是什么时候?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制度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国的诞生”建立的是什么性质的政权?该政权的建立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是怎样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跨越?
10 . 中外古今,中央对地方的泊邢关系着国家稳定和社会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表显示了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的演变


                            (注:州、道、路设置初期均为监察区)

材料二   洪武九年(1376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地方废除元旧制一行省制,代之以承宣布.

政使司、都指挥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三司分别行使原行中书省的行政、军政和司法之权,三司既相对独立,又相互牵制。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三   中国如果采取联邦制,就会在各民族间增加界墙,增加民族纠纷。因为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同汉族长期共同聚居在一个地区,有些地区,如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汉族都占很大比重,若实行严格的单一民族的联邦制,很多人就要搬家。这对各民族的团结和发展都很不利

——1957年周恩来关于民族问题的谈话

材料四   他们使它成为有限政府。他们界定了它的权威。他们将它限制在行使特定的权利,将所有其他保留给各州或者人民。

——《美国宪法评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演变的主要特点,并指出地方行政区划不断演变的目的。
(2)概括明代对地方管理方式上有何变化,并分析其作用。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后实行的民族制度及其意义。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在国家结构形式上有何制度创新,并 结合以上四则材料,谈谈你对地方治理的认识。
2020-02-16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