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和外交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与时俱进的国家管理体现了中国智慧,推动历史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汉特别是汉代,中国能够熔铸为坚实的整体,乃是基于文化、政治、经济各项的“软实力”。在文化方面,在战国时代的基础上,中国有了完整的宇宙论、伦理学和价值观念,这些都是建立在儒家、道家和其他各家综合的基础上的……中国的知识和科技能力,都站在当时世界的前列,使中国的生产能力超过四邻,且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

——摘编自许倬云《说中国:一个不断变化的复杂共同体》

材料二   东突厥灭亡后,唐朝对于前来的东突厥贵族、酋长,多任为中郎将、将军等高官,五品以上官员达一百多人,待遇与汉官相等。颉利可汗战败后,贞观四年(630年)定襄公主嫁于阿史那忠;贞观十年(636年)衡阳公主嫁于阿史那社尔。唐廷对周边民族不是一味武力征服,更多时候谋求的是双方的友好和平。当时,唐廷与吐蕃之间的友好交往就是一个典型的事例。

——据宁欣《中国历史大讲堂·唐史十二讲》等整理

材料三   无论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长河来看,或是从世界范围的眼光来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有着几亿人口的中国大地建立起来,都是一件划时代意义的了不得的大事。中国选择并建立了社会主义。它使全国的各项工作得以在一个新的制度上前进。离开这个起点,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可言,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可言。

——引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从冶金业的技术发展和管理方式角度指出汉代经济“软实力”的表现,概括汉代儒家“价值观念”独尊地位确立的意义。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唐朝对突厥地区采取的管理措施,并列举唐太宗在位时期唐蕃之间文化交流的史实。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新中国成立后,有学者认为中国共产党在实践过程中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请写出这条改造道路的具体途径,扼要阐述改造完成对中国社会的意义。②新中国成立后,有学者认为这种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探索出的一条完全适合中国国情的创新民族道路,是实现民族共同繁荣的主要依托,请指出这种制度实施在“时空维度”上的必然性,并概述其实施的重要意义。
2022-04-15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2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结束旧中国屈辱外交、建立新型外交关系创造了条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9年10月3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表示,美国政府继续承认国民党政府,拒绝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美国副国务卿韦伯、国务卿艾奇逊先后在记者招待会上表示,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没有作出“接受国际义务”的诺言,美国政府暂时不能决定是否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时局)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中说:“一个国家,不在美国领导的阵营内,便在苏联的阵营内,任何中间道路的幻想都是不明智的。”美苏对抗的格局使中国没有中间道路可以选择。

——摘编自谢益显《中国当代外交史》

材料二   邓小平在1984年5月接见外宾时指出: “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中国对外政策的目标是争取世界和平。在争取和平的前提下,一心一意搞现代化建设,发展自己的国家,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摘编自《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材料三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经感叹,在每一个时代,政治家们都尝试着寻求和平,然而“和平总是地区性秩序,从未能建立在全球的基础上”。回望近代以来的人类历史,自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以来,国际秩序变迁背后的西方世界观始终无法突破一己的利益考量,持久和平与普遍繁荣便成为难以企及的梦想。党的十九大报告向全世界宣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人类整体观。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8年02月07日06版)


(1)归纳材料一所描绘的外交思维。回望屈辱的近代外交和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新中国提出了自己的外交总原则,并在20世纪50年代取得重大的外交理念成果,请简要说明。
(2)阅读材料二,结合时代背景陈述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做了怎样的调整。
(3)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进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破解“基辛格感叹”贡献中国方案。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请从以下几个观点选择一个进行阐述:①两极格局解体以来,中国积极推进新型的区域合作模式,试以上海合作组织的外交理念加以阐述。②中共十八大以来,在实践中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路,指出其所推动的新型国际关系的核心理念及在倡议“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中的实践运用。
2022-05-26更新 | 14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鄞州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高考考前测试历史试题
3 . 从纵向看,国家治理体系包括国家治理、地方治理和基层治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皇权不下县”很难解释古代基层社会的治理……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统治者在发明“户口制度”的基础上,按照临近地理原则,对基层社会进行全覆盖的编网……古时,绅权和“里治”要么合二为一发挥作用,要么分而博弈,总体而言,绅权在“里治”中发挥了辅助的作用,乡绅在道德教化、保障民生等方面起到了有益补充。……越到后期,中央集权越得到加强,统治者越依靠自上而下的编网,渗透和控制基层社会,实现控制社会的目的。

——摘编自吴晓林、岳庆磊《皇权如何下县:中国社会治理的“古代样本”》

材料二   民族工作在国家治理中占有重要地位。“各民族一律平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党从社会主义制度和治理体系整体优势高度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优势的集中概括。……以促进民族团结为核心,以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为目标,以社会治理现代化新理念为指引,进一步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切实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势转化为民族地区的治理效能。

——摘编自陈亚联《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中国古代社会基层治理的主要措施。
(2)新时代提升民族地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首先要充分认识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显著优势。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简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势。
2022-02-19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东阳市横店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正确处理民族关系与坚决维护国家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我国的西南地区,今四川、贵州、云南一带,除“百越”外,还居住着几十个少数民族。在秦代,他们统称为“西南夷”。这些民族自古就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早在秦统一中国之前,秦惠文王九年(前316年)秦国就将西南地区的巴、蜀两个小国消灭,并在这里设郡。……总的说,(这些民族)均处于较中原为迟的社会阶段。秦统一中国后,加强对“西南夷”的统治,因而也加强了西南地区同中原的联系。

——摘编自林剑鸣《秦汉史》

材料二   从我国民族战争来看,它一方面给我国各族人民带来灾难,有的甚至是相当严重的灾难;另一方面又是民族之间的政治关系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经济、文化交流的一种重要手段和方式。

——摘编自翁独健《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

材料三   我国的民族制度有别于苏联等国而独具中国特色。……我国56个民族,汉族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92%。我国形成为一个统一的、领土不可分离的、社会主义多民族国家,是经历了几千年漫长的历史过程。各民族在开拓祖国的领土,发展经济,创造文化和缔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斗争中产生和发展了彼此之间的关系。……苏联的历史与国情和我国则截然不同。俄罗斯公国始建于公元9世纪,1618世纪俄国沙皇发动了一系列旨在扩张领土的战争,……被其扩张地区的各民族相继被并入其统治之下。迄至革命前夜,俄罗斯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43%,100多个少数民族人口约占金国总人口的50%强。……俄国布尔什维克为了团结被压迫民族的劳动人民,在民族地区建立苏维埃政权。使各民,族在自愿的基础上达到斯的联合,就必须承认民族有分离的权利,在民族共和国的基础上实行联邦制。

——摘编自郑家骝《我国民族制度的特色和成因》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写出秦为加强对“西南夷”的统治和联系所采取的措施,并简述其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提炼作者的核心观点,并结合所学,简述长城在中国古代民族交往中的作用。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写出“有别于苏联而独具中国特色”的民族制度的名称,并概括造成中苏两国民族制度差异的原因。②概括我国民族制度的特色,并简述该制度实施的重大意义。
2022-04-13更新 | 16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十校2022届高三4月模拟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相关要求。

材料 纵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其外交思维与逻辑主要可划分为革命式外交、参与式外交和引领式外交这种历史转变不仅映射出对时代主题的研判发生着变化,也反映着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正在以自身古典优秀国家间政治思想资源并伴以马克思主义国际观为指导,来对西方资本主义主导建立的国际事务话语机制进行着有益改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在独立自主前提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所有国家开展正常外交这一原则始终未变。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一段时间内的革命式外交到十八大以来新时代的引领式外交始终以维护国家利益、捍卫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以及构建稳定有序的和谐世界为目的与宗旨。

——摘编自李博一《百年变局下的中国外交话语:转型与重构》


(1)据材料,概括新中国外交“变”与“不变”的内容。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总结革命式外交、参与式外交和引领式外交的重大历史贡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