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和外交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传统中国,边疆是尚未或者正在驯化中的地方,边疆问题其实是央地关系的次生形态。从唐至宋,我们看到了两种边疆问题的解决方案,以及它们的实施结果。一种是唐代的藩镇模式。藩镇节度使本来是中央派出的边防统兵官,后来势力膨胀,引发了安史之乱。在唐朝之后的宋朝,对藩镇模式失败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解决方案是建立了一个极端的分权模式。

——摘编自赵冬梅《法度与人心:帝制时期人与制度的互动》

材料二:设置宣政院……负责处理民族和宗教事务,这些机构的设置有利于国家的统一。行省制度的确立,加强中央集权特别是调整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在边远民族地区设置宣慰司、宣慰司都元帅府等,这些机构的官员中,更多的是当地民族首领人物……中国历史上的土司制度,由元代始。

——摘编自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宋时期边疆治理方案的利弊。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地方管理制度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古代中国地方管理制度对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的启示。
2 . 最近,印度挑起边界对峙事件,中印边界事端再起。当前,周边外交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布局的首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采取遏制政策,邻国对中国存在忧虑。第一代领导人为了打破封锁,积极探索发展与周边邻国的友好关系,并开创性地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材料二   习近平的周边外交思想中,有三对关系非常突出。一是重“威”不重“权”。我国周边外交的基本方针,就是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的理念。二是以“义”为先,“义”“利”相兼。坚持互利共赢的原则,努力实现中国与周边地区的共同发展。三是促“合”“反”“分”。强调要构建一个包容性的“朋友国”,在“和而治之”基础上共建周边地区命运共同体。

——摘编自赵可金《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习近平对周边外交的思考》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习近平的周边外交思想及由此提出的建设性倡议。
(3)综合上述材料,就如何处理与周边国家之间的关系,谈谈你的认识。
2023-12-09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首都师范大学附属海南白沙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历代统治者为巩固统治都重视边疆的治理。两汉时期,在边疆设立了众多郡县和属国,在辽阔的西北边疆地区设立西域都护府,管理民政、军政等事务。为了维护边疆地区的稳定,唐王朝确立了军镇屯戍制度,大的军镇兵力多则数万,少则数千。唐朝政府安排边疆民族子弟学习汉族文化,并将众多汉文经典书籍颁赐给边疆民族。元代,在边疆设立了宣慰司,“有招讨、安抚、宣慰等使,品秩员数,各有差等”;任用大量土官,因俗而治;建立了从首都行政中枢到遥远边疆地区的驿站制度。清代,雍正皇帝在西南地区推行“改土归流”。乾隆皇帝表示:“蒙古、汉人,同属臣民。”清政府对蒙古等少数民族的上层采用封爵、给俸,实施年班朝觐和联姻政策等。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材料二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二章第五条: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还提出少数民族参与国家会议的主张。1912年颁布的《参议员选举法》和《众议员选举法》中,在参众议员的分配问题上,还规定了蒙古、青海、西藏等地区的少数民族的代表名额。

——摘编自刘卫宁《民国时期宁夏回汉民族关系研究》

材料三   毛泽东同志指出:“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1952年,中央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并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尔后,建立了省级自治区5个,地区级自治州30个,县级自治县122个。

——杨秀珍《论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临时约法》中涉及的民族政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
2023-07-28更新 | 73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国家大力支援边疆建设和发展,使其长期落后的局面得到扭转,开始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中国政府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不局限于某种文化类型,而是关涉少数民族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由于少数民族的构成及其地理分布具有特殊性,中国政府往往使用“边疆民族地区”的概念,随着国家由建设时期向发展时期转变,内外情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的边疆观念在适时调整,并在诸多边疆领域进行积极的实践探索。

——摘编自杨力源《边疆治理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演进》

材料二   边疆治理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方式。通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边疆治理政策的整理和分析,发现边疆治理的政策根据国家在每个阶段的发展目标呈现出不同的特质,如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人民政权巩固和民族团结、改革开放以来的以“经济发展”为中心、新时代的继承和创新发展等边疆治理政策。这些特殊的边疆治理政策是中国共产党结合每个特定的历史背景下的实际情况而创造性地提出的,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边疆治理方面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和启示。

——摘编自白江波《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边疆治理政策概述》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新中国建立以来的边疆治理和民族政策进行合理的历史解释与论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朝贡体系是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19世纪末,在东亚、东南亚和中亚地区以儒家价值为基础而建构的国际关系体系。在这一体系中,朝贡国接受中华帝国朝廷的诘问并作出陈奏说明,并派人质、侍从来中国,以此表示臣服;还要定期向中华帝国朝廷进献贡品,中国要对其进行封赏以体现皇恩浩荡、天朝恩典。通过向中原王朝称臣纳贡,朝贡国从中原王朝获取巨大的经济利益,学习到先进的中原文化,获得中原王朝的安全保护。中原王朝的统治者通过“万邦来朝”的形式来彰显自身“德化来远”,以此证明自身统治的合法性……

——摘编自简佳星《浅谈朝贡体系》等

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政府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积极开展主场外交,深度参与全球治理,频频提出中国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继承和发展了我们党几代中央领导集体一以贯之的中国和平外交思想,也是基于对当今世界大势的准确把握而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这一目标不仅反映了中国国家利益的追求,同时也契合了世界各国人民对于和平发展的共同诉求。近年来,中国政府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领下,致力于探索打造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国际合作新模式,承担起越来越大的国际责任,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摘编自赵晓春《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下的中国外交创新》


(1)根据材料一概括朝贡体系的特点。
(2)结合材料一、二,指出古代朝贡体系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国际意识”上的不同之处,并谈谈你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的理解。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正式建立,孙中山发表“对外宣言”: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至于条约期满而止;其缔结于革命起事以后者则否。17日,并更好地履行我们的国际义务,早日承认将是得策的”。1923年,提出“谋世界民族之平等”“力图改正条约,恢复我国国际上自由平等地位”。

——摘编自吴东之《中国外交史(中华民国时期1911~1949)》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与苏联正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这样就便利我们放手进行国内建设工作”并参加一系列国际会议,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新时期以来,中国外交的成就极为显著。在朝鲜半岛问题上,中国鼓励和支持朝美双方继续开展对话并且在伊朗核问题上积极发挥中国智慧,从2011年的利比亚撤侨,到2018年的泰国普吉岛游船倾覆事故,可以说中国同胞走到哪里,中国外交人员就跟到哪里。以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为开端,中国先后发起成立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南南合作援助基金、国际发展知识中心等,同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此外,还主办北京APEC会议“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等主场外交。

——摘编自金灿荣、刘冰若《中国外交的特点和趋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外交主张发生的转变并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政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今中国外交活动的意义。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传统的“天下”观念发生动摇,王朝国家认同出现严重危机。甲午战争后,梁启超积极宣传民族国家观念,他深刻地认识到,国家欲立于民族国家之林,就必须获得广大民众认可,成为一个统一强大的民族国家,并在中国建立一个君主立宪国家,致力于开启、培养国民与此相应的国家意识。革命派提出,中国在“异种残之,外邦逼之”的情况下,建立起一个现代民族国家“殆不可以须臾缓”。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一再强调“今日中华民国成立,满、汉、蒙、回、藏五族合为一体”,各族“皆得享共和之权利,亦当尽共和之义务”。辛亥革命后期,许多民族主义者将“中华民族”进行重新阐释,赋予其“中华民国境内所有民族”的新内涵。

——摘编自暨爱民《百年凝聚:近代中国民族国家的认同建构》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民族平等从理论层面进入到社会实践层面。中国共产党将“民族平等”的概念充分体现在不同时期的宪法和纲领.性文件中,并指导着新中国民族事务工作。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开展“民族识别”工作,对民族成分和民族称呼混乱的状况进行了统一规整。中共十八大以后,“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作为一种新的民族利益观和价值观,创新地将“政治认同”“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相结合,将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提升到新的理论高度。

——摘编自何一民、刘杨《从“恢复中华”到“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民族国家认同建构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民族工作的成就,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其意义。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0年2月,新中国和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一边倒”就此成为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内容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框架中的最核心方针。

——摘编自曹冰《“一边倒”政策是新中国初期外交的最优化选择》

材料二     1970—1973年与中国建交的部分西方国家:加拿大、比利时(1970年);奥地利、冰岛、比利时(1971年);英国、荷兰、西德、澳大利亚、新西兰(1972年);西班牙(1973年)。

材料三     毫无疑问,中国对待多边外交的基本准则,一方面,应当与我国既定的总体外交思路保持一致,即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不以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别划线,广泛结交但不结盟,不针对第三国。然而,另一方面,必须明白,多边外交毕竟不同于我们已经习惯的双边外交,前者在国际上得到公认的一些观念与做法,都要求中国在具体实践中有所选择,不可能只有得没有失,只享受权利和好处而不承担相应的义务和责任。可以肯定,这一过程不排除要放弃一些旧的做法和利益,大胆尝试一些新的思想及措施。

——王逸舟《新世纪的中国与多边外交》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外交政策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这一变化的因素。
(2)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发展多边外交的基本原则,并分析中国实行多边外交的影响。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法建交

材料一   法国是第一个同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西方大国,中法建交被西方舆论喻为“一次突发的外交核爆炸”。中法建交使中国在背腹受敌的情况下,从资本主义阵营内部实现了外交突破,找到了一个支持者和合作者,而且这个支持者和合作者是在西方世界中拥有传统影响力的大国。

——秦元春,徐硕《再论中法建交对中国外交环境及世界格局的影响》

材料二   对于法国准备与中国建交,美国副国务卿哈里曼则表示了强烈的不满。相对来说,其他西方国家,对于中法建交的态度采取了温和、中立的态度,表示了对法国政府采取此决策的理解。作为已经与中国存在半建交关系的英国,荷兰等国,采取了中立的态度,他们表示理解法国为何承认中国。而还未与中国建交的意大利,加拿大、日本等国。国内出现了也要求政府承认中国的呼声。中法建交公布后,苏联的报刊强调“苏联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同法国建立外交关系是一个有利于加强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和平共处的原则的步骤。”在第三世界国家中,中法建交也引起了很大的震动,大多数国家都对中法建交表示支持和祝贺.普遍认为中法建交有利于世界和平。

——摘编自高嘉懿《冷战格局中的现实主义外交——中法关系史新探(1949—1969)》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中法建交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归纳国际社会对中法建交的态度,并就此指出当时世界政治发展趋势?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阐述中法建交的意义。
2022-11-27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第二中学等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10 .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长期以来汉藏两族人民进行了频繁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共同创造了中华文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宣政院由国师八思巴统领,八思巴是吐蕃宗教领袖……在吐蕃有重大事变时,设行宣政院前往处置,但重大军事行动需与中央主管军事的枢密院商议⋯⋯宣政院长官由帝师或宣政院推荐当地僧俗首领担任,军民通摄,僧俗并用,由朝廷授职。

——摘自《人民版必修一教材》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平等诉求是彻底的,始终坚持处理国内民族问题的初心即民族平等的原则,中共在全国执政后,通过全国政协会议确定《共同纲领》,采用民族区域自治处理国内的民族问题。1954年之后,民族区域自治更是载入历次修改的宪法之中。党把新时期民族工作的主题概括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摘编自胡岩《中国共产党处理国内民族问题的初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吐蕃指的是现在的哪个民族?元朝设置的什么机构管理这个地区,职责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们党为实现“处理国内民族问题的初心”的制度保障是什么?并简述这一制度1949年的法律依据及该制度对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影响。
2022-11-25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三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