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时,官府采用方田法进行较大规模的土地清查,以厘定田税,并写入户帖。南宋时,两浙地区开始推行经界法,规定由农户自行文量土地,依照固定格式绘出“田之形状及其亩步四至”的田形图,并载明土地来源情况,呈报官府检核。南宋政府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砧基簿,构成了私有土地产权登记册。明清的鱼鳞图册,即源于此。

——据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11世纪中期诺曼底公爵威廉征服英格兰后,派专员对各级封臣和自由人的土地、财产、收入进行核查和登记。在教士、郡长、佃户等作证下,专员向当事人询问土地的归属、大小和庄园各类财产数额,并将调查结果登记造册。该登记册为国王提供了征税和下派封建义务的依据。12世纪起,英格兰封建庄园效仿威廉时期的做法,定期清查庄园土地和财产,并登记造册。这一做法为中世纪英格兰封建庄园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据郭守田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等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古代中国和中世纪英格兰土地清查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中国和中世纪英格兰以清查为核心的土地管理制度对各自历史进程的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土地管理所体现的国家治理理念。
2023-11-28更新 | 1835次组卷 | 14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沽源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鸠杖,在先秦时期是长者地位的象征。汉代发展了先秦以来的“鸠杖”习俗并加以制度化。下图是四川新都出土的汉代《养老图》画像砖,描述了戴冠的官员向持有鸠杖的老者进奉食物的画面。据此可知,汉代(     

A.开始形成尊老敬老风气B.传统宗法观念得到复兴
C.社会治理融入儒家伦理D.豪强士族社会地位显赫
3 .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

史料一   秦统一六国后,户籍制度随郡县制在全国的推行而更加严密。汉代的《户律》有关于户口的登记、乡部负责人定户籍的办法与规定、户籍的保管、立户的原则、田宅的分割与继承等内容。秦汉户籍基本是一年一定,汉代每年八月,乡部啬夫、吏、令史要“案户籍”,民人不论男女老小原则上都要到场接受貌阅,时称“案户比民”。户籍主要登记出入关津的符、赀簿、戍卒家属廪食簿等。汉代的户籍主要是记吏民家口名年,所以在多数场合即称为“名数”“名籍”。从户籍登记的内容上看,秦汉的“八月算人”,实则在户籍的基础上,与赋役征收相关。

——摘编自杨际平《秦汉户籍管理制度研究》

史料二   两宋除主户客户之分外,出现了专门从事某项生产经营的专业户,如茶户、盐户、匠户等,按职业划分,还没有专门的户籍,仍属于一般主户。两宋时期地籍与户籍分离(有鱼鳞图等关于土地的册子),有“两税版籍”“丁口账簿”等作为征税派役的依据。可见宋代户籍由士族身份世袭制开始向职业身份世袭制过渡,征税功能日渐式微。元朝将民众按民族划分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又在此基础上根据户主职业划分为军户、民户、匠户、灶户、儒户等。各色人户在经济上和法律上的地位是不同的。

——摘编自姚秀兰《户籍、身份与社会变迁——中国户籍法律史研究》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户籍制度的特点。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宋至元朝户籍管理制度的特点。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两宋时期,灾害频发,而且大多数的灾害都会引起饥荒,使民众流离失所,出现大量流民。同时,宋太祖立国之后唯恐“黄袍加身”的历史再演,于是制定了“守内虚外”的国策。在这一基本国策的指导下,宋代统治者把具有稳定社会、加强社会控制作用的社会救济作为长治久安的政策重点。在社会救济工作中,宋人已经构建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社会救济政策体系,见下图。


由此可见,朝廷对社会的控制还是比较稳固的,整个社会基本上都处于平稳有序的运作态势。所有这一切,与政府制订的一系列社会救济管理政策是分不开的。

——摘编自范勇《宋代社会救灾制度及其对当代社会保障的启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宋时期社会救济管理制度改革的原因及其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两宋时期社会救济管理制度改革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