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人口与历史

材料一   中国古代部分时期人口数量

时期年份口数出处
东汉157年(桓帝永寿三年)5600《晋书·地理志》
西晋280年(武帝太康元年)1600《晋书·地理志》
581年(文帝开皇元年)2900《隋书·李德林传》等
609年(炀帝大业五年)4600《隋书·地理志》
705年(中宗神龙元年)3700《通典·食货》
755年(玄宗天宝十四年)5300《通典·食货》
760年(肃宗乾元三年)1700《通典·食货》
820年(宪宗元和十五年)1600《旧唐书·穆宗纪》

材料二   (东汉末年)“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注:奴婢、徒附为依附人口,不为国家所掌握)。

(1)依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指出东汉末至西晋初人口变化的原因;并据此辨析表格中的人口数据在历史研究中的价值。
(2)运用表格数据,绘制隋唐时期人口数量变化折线图。要求:完整利用表格中数据;在已有网格线上制图;完善坐标信息,选择恰当的时间和数据刻度以清晰绘制线条。

隋唐时期人口数量变化折线图


(3)结合折线图和所学知识,阐释8世纪中央政权直接控制人口数量的变化。
2024-01-20更新 | 93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2-23高三上·全国·单元测试
2 . 结合教材,完成下列表格。
时期基层治理社会保障
户籍制度基层组织(县下)基层治理社会救济优抚政策
汉魏
隋唐
特征
现代

2022-08-21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第六单元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夯实基础】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备考《选必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3 . 研究表明,秦至汉初的县级行政机构主要分为县廷内的曹和县廷外的官。如下表所示。这表明当时(     
县廷内县廷外
户曹、仓曹、司空曹、尉曹、金布、狱曹、吏曹、令曹、覆曹、旁曹、讂曹、左曹等司空、仓、少内、畜官、厩、库、田、尉、司马、乡、亭、传舍、厨、市等独立官署
A.县级行政机构臃肿且效率低下B.内外朝制影响县行政机构建设
C.县级机构的行政分工较为细致D.县廷内外官员的职权相互制约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下表是西周部分职官及其职能统计表。
职官职能
司民对民众的居住地点、性别,以及每年出生、死亡等情况进行记录
司商核计出生者,为其赐族受姓
司徒掌籍田,徒役的征发
牧人管理从事畜牧的人口
司寇掌管治安刑狱,统计罪犯数量
据此可知,西周
A.基层治理体系进入成熟期B.土地私有制开始取代井田制
C.利用户籍管理为统治服务D.已开展大规模户籍编排工作
2023-05-10更新 | 251次组卷 | 5卷引用:辽宁省丹东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社会治理的关键在基层治理,中央集权体制的下移,以及地方民间秩序的自我运行,两者相辅而行,相互为用,构成了中国基层社会官民合治的治理模式。下表是古代中国部分朝代的社会治理概况:

朝代户籍制度基层组织社会治安社会救济优抚政策
分类登记制度乡里制度什伍组织鸠杖
编户齐民常平仓制度
户籍三年一造百户为里,五里为乡邻保制度官仓和义仓养病坊
主客户制保甲制宗族内部救济活动兴起福田院
户帖和黄册里甲制度十家牌法慈善组织兴起养济院
永停编审编制严密的保甲制
材料中蕴含了古代中国基层治理的诸多信息,从中提炼出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合理。)
2023-05-10更新 | 580次组卷 | 8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2023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表为墨子的部分言行。


—摘编自陈敬、鲍家树《论墨子的社会保障思想》

材料二先秦时期的社会保障思想及实践具有明显的“官办色彩”,政府在各项社保措施中充当着责任主体,扮演着制度制定与推广、提供财力支撑和检查监督的角色,并且在具体安排方式上具有了宏观调控经济思想的萌芽。无论是《周礼》、《管子》、儒家还是墨家,他们社会保障思想的基础都是“以民为本”的民本思想。

—摘编自姜英杰《先秦时期社会保障思想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概括墨子的社会保障思想。
(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先秦社会保障思想对当今的启示。
2023-09-04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菁师联盟2024届高三8月质量监测考历史试题(新高考)
7 . 中国的户籍制度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每一个时期的户籍管理又与当时的政治形态紧密联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381年,明太祖对户籍立法进行改革,实行黄册制度。黄册以里为单位(每110户为1里),登载各户的人丁、财产变迁情况。同时,又编绘鱼鳞图册以登录田土,所谓“鱼鳞册为经,土田之讼质焉,黄册为纬,赋役之法定焉”。明朝户籍有严格的类别区分,主要为民、军、匠三大类。尽管在明朝中后期,由于官僚机构的衰朽,这套制度不能很好地执行,但它的历史意义仍是不容低估的。

——选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

材料二   1911年,清廷制定了《户籍法》,作出关于户口及其变动事项的合法登记程序及管理机关的规定,标志着具有近代国际通行意义上的户籍原则和户籍登记管理制度的产生。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明确规定“人民有居住迁移自由”,此条文为民国时期历次宪法所承袭。同时,商品经济和城市化发展也有利于人口流动和自由迁徙。国民党南京政府成立后重新实行保甲制度,以户为单位,连保连坐,实质是将中国最基层单位——乡村中的居民捆绑在一起,以维护社会秩序,强迫民众承担各种义务。

——马福云《当代中国户籍制度变迁研究》

材料三   下表是新中国成立后户籍制度变迁的相关文件。

时间

文件

摘要

1958

《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

第一次明确将城乡居民区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两种户籍

1964

《公安部关于处理户口迁移的规定(草案)》

限制户籍从农村迁往城市、集镇

1984

《国务院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

有经营能力和技术专长的农民可以进集镇落户,同集镇居民享有一样权利

2013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

2014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

取消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建立完善积分落户制度。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代户籍制度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该制度。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近代中国户籍制度发展的主要因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主要趋势,并简析其意义。
2023-02-26更新 | 219次组卷 | 5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月考(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表为明清时期关于户籍制度的规定。这体现了明清政府
明清时期关于户籍制度的规定一览表
时期户籍制度规定
明朝农业者不出一里之间,朝出暮入,作息之道相互知
清朝户给印牌一张,备书姓名丁数,出则注明所往,入则稽其所来。来路不明者要治罪
A.利用户籍制规范封建等级秩序B.限制社会阶层流动
C.加强了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束缚D.强化基层社会治理
9 . 下表所示为牛建强在《明代国家基层社会控制体系述论》一文中列举的明代社会基层组织。由此可知,明代基层治理的主要特点是
类别制度名称
政治类里甲制、老人制度、卫所制度.巡检司制度.民壮制度
经济类预备仓制度,水利兴复制度
文化类社学制度﹑旌表节孝制度、乡约制度、乡饮酒礼制度

A.基层组织职能交叉化B.基层组织职能的创新性
C.基层管理组织儒学化D.基层管理制度的多元化
10 . 积谷备仓是古代社会救济的重要手段,下表为从隋朝到清朝粮仓经历的主要变化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隋朝到清朝粮仓经历的主要变化

朝代粮仓设置时间名称所在地存粮来源管理和监督
隋朝585义仓捐献社长
唐朝627义仓附加税
北宋963义仓州县附加税地方官
南宋1181社仓乡村捐献地方管理,官员监督
元朝1269义仓附加税地方管理,官员监督
明朝1529社仓附加税地方管理,官员监督
清朝1654年(1679年)义仓
社仓
城镇
集市
捐献地方管理,官员监督

——萧公权《中国乡村:19世纪的帝国控制》


提取表中有关信息,并结合所学子以说明。(要求:表述成文,史论结合,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