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期,通过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夯实根据地乡村治理的领导力量。工农红军撤到边界各县之后,迅速行动起来,通过发动组织群众,开展打土豪、分田地等革命斗争,在此基础上,边界各县、区、乡各级工农民主政权逐步得以建立。深入开展土地革命,没有土地革命就不会有人民的支持,特别是党的工作重心转入农村后,毛泽东对土地革命的开展给予高度重视。革命形势的迅猛发展也促使毛泽东进一步思考中国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治理问题,特别是进入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党对农村治理的变化主要体现在调整根据地的治理政策,但调整变化的中心非常明确,就是始终围绕着如何保障革命的胜利而实施对根据地的有效治理。

——摘编自邱春林《中国共产党乡村治理的百年变迁与现实启示》


(1)根据材料,概括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乡村治理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的乡村治理。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常平仓

“常平仓”是中国古代政府为调节粮价,储粮备荒以供应官需民食而设置的粮仓。西汉汉宣帝五凤四年“耿寿昌请于边郡皆筑仓,谷贱时增价而籴,贵时减价而粜,名日常平仓”。自西汉以来,我国“常平仓”制度时断时续并一直延续下来直到近代。

我接任农业部长(1933年)后,在最快的时间内敦促国会通过立法,把中国古代农业政治家的实践——“常平仓”引入美国农业立法中。由于实施了“常平仓”计划,在1939年欧洲大战爆发时,美国已经储存了4亿浦式耳(计量单位)的玉米和大约2亿浦式耳小麦的额外储备。以上存放在美国“常平仓”中的巨额额外储备为美国人民提供了食物准备,其重要性不但对美国人民,而且对于交战中的盟国都是决定性的。

——美国副总统亨利·A·华莱士1944年访问中国期间的演讲内容(节选自唯明:《华莱士在华言论集》)

我们不仅仅考虑国会面前的各种具体的“常平仓”建议,而且还从更综合的方面探讨储备基本商品,保证我们经济稳定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一般可能性问题。

——译自美国现代证券分析之父本杰明·格雷厄姆1937年著作《储备与稳定》

常平仓制度本质上是长远的政府干预农业生产和农产品销售的一套措施,会严重牺牲纳税人、可能还有消费者的利益。

——译自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戴维斯1938年论文《“常平仓”经济学》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美国各界对“常平仓”制度的评价
(2)谈谈“常平仓”制度为当代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提供了哪些智慧。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隋文帝即位之初,规定“五家为保,保有长。保五为同,闾四为族,皆有正……以相检察焉”。唐朝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规定:百户为里,五里为乡。四家为邻,五家为保。在邑(城市)居者为坊,在田野者为村。村坊邻里,递相督察。《通典》引大唐令:诸户以百户为里,五里为乡,四家为邻,五家为保。该制度史称“伍保制”或“邻保制”,它以地缘关系为基础,家庭与邻里之间相互监督、纠察,从而形成彼此之间存在连带责任的居民互助、互保组织。“诸户皆以邻聚相保,以相检察,勿造非违。”

——摘编自赵晓芳、郭振《唐前期西州邻保组织与基层社会研究——以吐鲁番出土文书与砖志为中心》

材料二   曾经在欧洲农村长期广泛存在的公地共同体的管理中既存在领主专制,也包含一些共同体的民主因素。作为共同体最高权力机构的庄园法庭和村民会议,大多是由共同体的全体成员(非自由农和自由农)组成的。作为公地共同体最高法律的村规以及许多决策的制定和执行,很多情况下必须得到共同体全体成员的同意。

——摘编自赵文洪《庄园法庭、村规民约与中世纪欧洲“公地共同体”》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唐代中国和中古西欧农村基层治理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影响中古时期不同文明农村基层治理模式的因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