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 道试题
1 . 下表是清朝地方志中关于玉米种植情况的记载(部分)。这表明清朝(     
内容
“徽州山多地少,棚民(闽浙等地的流民)租垦山场由来已久……棚民亦因垦地成熟后,布种苞芦(玉米)”
(乾隆年间)“山民、棚民自赣、粤等省到闽北者骤增。焚山而植,拙根株而种苞谷(玉米)”
“玉蜀黍,一名苞谷,州境初无是种,有山左种薯者于嘉庆中携来数粒,种园圃中,土人始得其种,愈种愈多,居然大田之稼矣”
A.洲际物种交流较为频繁B.流民加剧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C.玉米成为主要经济作物D.移民推动了玉米的传播和种植
2 . 农牧业的产生提供了稳定的食物来源,要求更细密的社会分工,这促进了生产力进一步发展,进而出现剩余产品、社会分化和阶级。为了控制生产资料和剩余产品,国家开始产生。这说明(     
A.人类文明产生具有曲折和长期性B.农牧业是古代最重要的生产部门
C.国家出现是文明产生的唯一标志D.生产力的发展是文明产生的根源
2023-07-13更新 | 675次组卷 | 71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时期,人口明显增长,耕地严重不足。自明中叶起,玉米、番薯、马铃薯等高产作物自海外传入中国,这些作物适应性强,不与五谷争地,旱地、山地等处皆可种植,因此传入黔东北地区,促进了西南山区山地资源的开发。据统计,清顺治年间黔地耕地面积比明万历年间增加了16000项,黔地宣慰使每年进贡粮食高达三万石。据载铜仁地区当时的亚类已达二十种以上,高粱有五种之多。这些高产作物流入市场,成为酿酒的原料。高产作物还可以被加工成各种干粮以作备荒之用,或者加工成各种饲料。当然山区主要以砍伐森林来种植,乾隆年间贵州森林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到嘉庆年间,老虎等大型动物也成罕见。贵州是喀斯特地貌普遍发育的地区,山坡土层薄,地表土本来就容易大量流失。

——摘编自李锦伟(明清时期高产作物的引进对西南山区的影响-以黔东北地区为例》

材料二   18671937年中国大米、小麦、面粉分类进出口状况(单位:市担)

项别
时间
进口总量大来进口大来入超小麦进出口小麦出入超面粉进口面粉出入超年均进口年均入超
1867~19212.76亿466461出口322出超311---1903~1914:入起204
1915~1921:出超143
502419
1922~19375.20亿18731.861进口880入超828504入越47532503168

——摘编自徐畅《近代中国粮食进口中的阶段和影响》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度关注粮食安全问题,促进了粮食生产的快速发展。国家制定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坚持不以牺牲耕地促开发,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长期稳定。国家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支持力度,按照市场需求,把粮食的生产、转化、加工、流通、消费作为一个完整的产业体系,进行系列开发和整体建设。国家农业科研的投入比重不断提高,“种子工程”“畜禽水产良种工程”等重大工程顺利实施。健全完善中央储备粮与地方储备粮之间的补充机制,统一协调省、市、县三级储备的吞吐,确保各地国储库和中央储备粮规模的稳定。

——摘编自尹成杰《粮安天下-全球粮食危机与中国粮食安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我国引进高产作物的背景,并说明对黔东北地区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67~1937年中国粮食进口呈现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时期中国应对粮食安全的重要经验。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海外农作物传入中国时间表

作物名称传入时间
葡萄、首蓿、核桃、大蒜、香菜、黄瓜、芝麻、蚕豆、筑豆、石榴汉代
波斯枣、巴旦杏、菠萝蜜、油橄榄、胡椒、无花果、菠菜、胡榛子、西瓜、小茴香唐至五代时期
占城稻、胡萝卜、凉薯、南瓜宋代
红薯、玉米、马铃薯、烟草、花生、辣椒、番茄、菜豆、结球甘蓝、花菜、洋葱,杜果(芒果)、苹果、荔枝、菠萝、番木瓜,陆地棉、向日葵明清时期

——摘编自中国农业博物馆《物种引进》

围绕“食物与物种交流”或“商品贸易与日常生活”,参考表中的一组或几组信息,自拟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知识,围绕“科技创新”拟定一个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802年,英国颁布《工厂法》,明确规定工厂雇佣的劳动者要接受培训教育;1898年的《技术教育法》,正式将职业教育纳入学制。从1872年开始,法国政府创立了一批徒工学校;1880年,制定了《徒工手工学校和初等学校补习学校法》,把徒工学校纳入学校教育系统。这些举措反映出当时(     
A.民主政治发展对国民素质的要求B.人文主义对个人技能的强烈关注
C.工业革命对技术工人的巨大需求D.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激烈
7 . 中国自古便饱受疫病之苦,同时在几千年的抗疫史中总结了许多抗疫的经验,对今天的疫情防控有重要借鉴意义。

材料一 与近现代隔离机制相比,尽管中国古代的隔离措施、隔离方法、隔离观念还比较落后,但早在秦汉时期,甚至更早就已存在的避疫思想、隔离观念……它历经秦汉时期的萌芽、西晋时期的进一步发展,到两宋时期达到相对完善的程度。尽管明清时期国家层面主导的隔离治疫事务有所衰落,但是以民间社会力量为主导的隔离治疫却得到了长足发展,这种官绅协同的模式不仅促进了传统隔离治疫的发展,并为近现代隔离治疫机制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摘编自杨银权《被忽视的传统:中国古代隔离治疫发展述论》

材料二 随着疫情的频发,从民间到官方皆竭力治疫,但由于医学技术水平所限,往往效果有限,直到清末才略具规模,民国时期较有进步。据1911711日上海《时报》载,当年安徽遭受特大水灾,大灾之后必有大疫,皖北灾后患疫百姓众多。在上海华洋义振会会长福开森的号召下,该会于7月初成立救疫队赴皖救治,就诊者纷至沓来,一时应接不暇。该会除施医外,还择极贫病重者再施钱、米,并备牛肉干、牛奶等滋补之品,以助患者速愈。民国初期,每到七八月份,各大城市纷纷成立临时时疫所,免费收治疫病患者。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各慈善团体、民间社团每年均成立时疫救治医院,有上海时疫医院、普善山庄时疫医院等近20家。

——摘编自周利成、左力《近代中国的防疫、验疫与治疫》

材料三 在疫情防控的链条上,密接人员正是最脆弱也是至为关键的那块木板,要尽早实现社会面清零的目标,就要精准防控、快速出手,第一时间做到应隔尽隔、不漏一人,而这离不开隔离人员对防疫工作的理解与支持。对隔离人员来说,他们是用自己一时的不便换取更多人的安全与方便,对这种顾全大局的自我牺牲精神,我们理当心怀感恩、深表敬意。

——摘自《隔离也是战同样值得尊重》潇湘晨报(202241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隔离制度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采取的防疫措施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现代隔离制度有哪些进步之处。谈谈你对疫情防控的认识。
2023-02-10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据考古发现,在新石器时代,黄河流域及其北部,发展起以种植粟、黍为主的旱地农业:长城以北和广大西部地区,狩猎经济较发达,出现游牧经济:长江流域的广大地区逐渐发展成以水稻种植为主的水田农业:南方和滨海地区,采集和渔猎仍占相当大的比重。这反映了(     
A.早期国家出现促进了农业进步B.当时中国北方农耕文明较南方发达
C.人类的生产纯粹依赖自然资源D.中国早期经济发展的区域特征明显
9 . 19世纪40年代初,上海开始“依港兴市”,60年代后,由一个古老的县城逐渐发展成港口与商业中心,19世纪下半叶形成了沪东、沪西、沪南等工业区,甲午战争后,形成新的商业区。上海成为近代大都市(     
A.促进中国城市化迅速发展B.取决于优越的地理位置
C.得益于近代工业化的推动D.缘于小农经济完全解体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进入中世纪后期,王权在与教权的合作与斗争的制度化进程中走向强大,而教权则日渐没落。从12世纪起,西欧城市发展迅速,商品经济繁荣。王权最终能取得胜利要归因于在王权与教皇的斗争中,西欧各国的民族意识开始了最初的萌动。1213世纪开始的西欧王权的加强,以及民族和民族国家的形成运动,到1516世纪大体完成。这一漫长过程的结束,终结了教会在中古盛期所确立的万流归宗的地位,王权的加强、民族国家的胜利必然意味着教皇势力的衰落。

——摘编自《欧洲中世纪的双剑论》

材料二     我刚刚从英格兰回来。在那个国家,伟大的成就——我或许该说是难以置信的成就——已经取得。英国的经验成功证明了被灌输了同样精神、抱定同样目标的个人联起手来一同工作会造就何等伟业。但是,这幅图景还有另一面:商品实际生产者那些真正的工人,而不是坐在办公桌后面的人——的处境,并不值得羡慕,尽管他看上去可能薪水高。成千上万的英国工厂的工人没有一个拥有哪怕一小片土地。他们不能享受大自然千姿百态的美(但我们可以)。即使这些美存在于英格兰,它们也会被从成千上万的烟囱里冒出的烟雾给遮蔽。

——摘编自韩德森《费希尔和他的工业英格兰日记(1814——1851)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世纪后期王权地位变化的原因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分析工业革命对英国社会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