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3 道试题
1 . 下表是1650一1990年的各地区占世界人口比例变化表,结合表格与所学知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年份欧洲美国与加拿大拉丁美洲大洋洲非洲亚洲总计(%)
1650年18.30.22.20.418.360.6100
1750年19.20.11.50.313.165.8100
1850年22.72.32.80.28.163.9100
1900年24.95.13.90.47.458.3100
1950年23.06.76.30.58.854.7100
1990年15.05.08.50.512.059.0100
A.近代亚洲人口整体减少B.欧洲医药科学发展迅速
C.大洋洲人口总量波动较小D.拉丁美洲生产力进步显著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重庆市某中学历史班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考察中国历史上的外来农作物。他们根据曹雨《中国食辣史》、蓝勇《中国川菜史》等著作收集整理了明清时期中国各地关于辣椒的部分早期记载。

名称时间地点记载及出处
番椒万历十九年(1591)浙江《遵生八笺》:“番椒丛生白花,果俨似秃笔头,味辣色红,甚可观。”
辣椒万历四十二年(1614)山东《群芳谱》:“番椒,亦名秦椒。白花,子如秃笔头,色红鲜可观,味甚辣。”
辣茄康熙三十三年(1694)浙江《杭州府志》:“又有细长色纯丹,可为盆几之玩者,俗名辣茄,不可食。”
海椒康熙六十一年(1722)贵州《思州府志》:“海椒,俗名辣火,土苗用以代盐。”
辣椒雍正十一年(1733)广西《广西通志》:“每食烂饭,辣椒为盐。”
秦椒乾隆九年(1744)陕西《直隶商州志》:“结角似牛角,生青熟红,籽白,味极辣。”
黔椒道光二十四年(1844)四川《城口厅志》:“黔椒,其种出自黔省,俗名辣子,一名海椒……可面可食可淹以佐食。”

材料二     史料记载川人“尚滋味,好辛香”,食茱萸与花椒、姜并列为川人喜好的“三香”。随着辣椒传入,四川当地风土气候成为适宜辣椒生长的沃土,辣椒很快被用于烹饪食材之列,造成了川菜以麻辣为突出味型,兼重各种辛香味型的特色。……自乾隆年间开始,辣椒就逐渐代替了食菜萸成为主要的调味品,到嘉庆年间,四川地区的许多方志中已有关于辣椒的记载。辣椒占地不多,不挑气候和土壤,收获期长达半年。光绪《南溪县乡土志》记载,辣椒“二月播子,四月移植”,“粪尤忌晨,初耨治,惟以水和溺注之”。辣椒具有温中下气、开胃消食、散寒除湿的作用,辣椒的火热、刺激能够盖掉劣质食材的味道,能够“下饭”。品种各异的辣椒通过干制、腌制、酱制等方式加工后,产生丰富多样的食用方法。清末徐心余《蜀游闻见录》记载,“昔先君在雅安厘次,见辣椒一项,每年运入滇省者,价值数十万”     

——摘编自于帅《人口迁徙、环境适应与技术改良:辣椒在中国西南地区的传播》


(1)从材料一表格信息中能得出辣椒在中国种植传播的哪些推论?说明其理由。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代中期以来川渝地区食辣之风兴盛的原因。
3 . 先进工具的发明不断推动社会进步,也见证了人类的创造力。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是敦煌莫高窟第445窟唐代壁画中的《牛耕图》。图中的犁辕向上弯曲,犁辕末端和犁衡固定在一起,犁型辕衡则横架在两牛肩上,反映了中国古代的犁耕技术发展到一个相当成熟的阶段。


——摘编自朱筱新《文物讲读历史》

材料二     飞梭的发明为完全机械化铺平了道路,珍妮纺纱机、骡机等机器发明后,从纺纱到织布的工业流程基本实现了机械化。蒸汽机的发明解决了动力问题,英国实现了更进一步的机械化,创造了一种与传统农业社会完全不同的文明形态。工业革命早期的技术革新发端于英国纺织业,它的根基是一个足够庞大的需求市场,一个受教育水平相对较高的从业者群体,以及能够持续给子创新者经济回报的宽松投资机制。

——摘编自《技术与文明:我们的时代和未来》

材料三   我国交通工具的变化


年代主要交通工具
20世纪50年代主要步行、独轮车,或牛马车;人力、畜力是主力; 1950年8月1日,中国民用航空正式开航。它是十足的“新鲜事物”,当时坐飞机前,乘客都要先过秤,体重合格才能坐飞机-因为飞机小,载重能力有限,如果乘客太胖,飞机就可能出现安全事故。
20世纪60年代公交车并不普及,由于国内石油资源紧张,公交车顶有一个大的煤气包1969年10月北京地铁一期工程完工,全长23.6公里
20世纪70年代中国有“自行车王国”的称号。自行车与缝纫机、手表并称为“三大件”,省吃俭用才买得起,而且当时购买自行车得凭票。70年代末期,永久、凤凰、飞鸽等品牌的自行车开始风靡中国
20世纪80年代摩托车是家庭富裕的象征;公交车开始普及全国;北京出租车黄色“面的”流行;1981年9月15日,北京地铁正式对外运营
20世纪90年代公交车已经成为城市最主要的公共交通工具。80年代末90年代初,飞机还是新鲜事物,线路和航班次数都很少
21世纪私家车普及,品牌众多,中国已跃居全球第一大汽车消费国;出租车更新换代,混合动力、无障碍出租车上路;建设更加绿色、环保、人性化的新型交通体系;火车、高铁、地铁、轮船、飞机等都成为国人常见的出行方式;新能源车辆加快推广。

(1)材料一中曲型的发明对古代农业的发展有何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生产工具的变革给英国带来的影响。
(3)材料三的表格能够反映我国交通变化的多种趋势,简述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022-02-08更新 | 194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临湘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下表为汉代豪族樊重和樊宏的庄园记载。由此可见,汉代的庄园经济(     
记载出处
(樊重)能治田,殖至三百顷,广起庐舍,高楼连阁,波陂灌注,竹木成林,六畜放牧,鱼蠃梨果,檀棘桑麻,闭门成市。兵弩器械,赀至百万。其兴工造作,为无穷之功,巧不可言,富拟封君郦道元《水经注·比水注》
(樊宏)其营理产业,物无所弃,课役童隶,各得其宜,故能上下戮力,财利岁倍,至乃开广田土三百余顷。其所起庐舍,皆有重堂高阁,陂渠灌注。又池鱼牧畜,有求必给范晔《后汉书·樊宏传》
A.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B.导致地方割据局面出现
C.呈现出自给自足的特征D.促进了自耕农经济发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为欧亚非地区1400—1800年的人口统计表,由此可见,这一时期欧亚非地区人口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     
1400—1800年欧洲、亚洲、非洲人口统计(单位:百万)
A.新航路开辟推动了世界贸易增长B.殖民活动影响下的全球性人口迁徙
C.食物物种在全球范围的交流传播D.欧亚非地区精耕细作农业持续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表为21世纪初德国城市发展统计表,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德国

城市规模

城市数量

占总人口的比列

100万人以上的大城市

3个

约7.7%

50万—100万人的大城市

9个

约6.7%

10万一50万人的中等城市

71个

约18.5%

2000人—10万人的小城市

1982个

约58.3%

A.大城市污染十分严重B.城市化以中小城市为主
C.城市的布局日趋合理D.人口问题制约城市发展
7 . 下表为明后期到清前期农村集市发展情况表。据此可推知(       

省区

集市数

明代(嘉靖—万历)

清初(顺治—雍正)

清中期(乾隆—道光)

四川(盆地)

135

2484

湖北

548

1430

江西

459

545

976

福建(不含台)

131

205

551

广东

1270

1969

江苏

698

1112

安徽

294

708

浙江

368

605

(注:苏、皖、浙地方志大多只列市镇,不记集市,因而为集镇数。)
A.明清抑商政策逐渐废弛B.南方商品经济持续发展
C.江浙集市数量不断增加D.南北经济差距逐渐增大
2024-03-12更新 | 81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名校联考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暨寒假作业联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统计,世界农产品中食品的贸易数额,19世纪50年代约近400万吨,80年代增加了三倍多,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约为4,000万吨,后来历经两次大战,大体上也还维持这个水平,只是到了20世纪60年代以后,才又突增了一倍(详见下表)。

1854—1858年~1962—1966年世界农产品(食品)的出口额(单位:百万吨)

 1854—58年1884—88年1901—13年1924—28年1934—38年1952—56年1962—66年
小麦
黑麦
大麦
燕麦
玉米
牛肉
猪肉
羊肉
黄油
总计
2.5
0.3
0.3
0.2
0.5
0.03
0.04

0.03
3.9
9.5
2.0
1.9
1.4
2.5
0.1
0.3
0.2
0.1
17.82
19.6
2.3
5.5
3.0
6.8
0.6
0.4
0.2
0.3
38.7
23.8
1.9
3.4
1.6
8.4
1.2
0.6
0.2
0.4
41.5
17.3
0.9
2.6
0.8
10.0
0.9
0.5
0.3
0.6
33.9
27.1
1.3
5.9
1.5
5.3
0.9
0.5
0.4
0.4
43.3
54.4
4.5
6.8
1.3
22.3
1.4
0.8
0.5
0.6
92.6

数据来源:R.M.Stern,Kyklos,13,1960,58—61;F.A.O.Tradeyearbook,Vol.22,1968。

——摘编自董恺忱《农产品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材料二   冷战结束后,世界经贸格局越来越趋向于多极化和区域化发展,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发展大背景下,世界各国间联系越来越紧密,越来越多国家参与到国际贸易市场,农业国际贸易发展也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详见下图)。

(图)1992—2020年主要经济体农产品出口额占全球农产品贸易总额的比重

数据来源:由联合国UNcomtrade数据库计算整理所得

——摘编自吕屹云、方凯、许思源《近30年以来国际经贸格局变化和农产品国际贸易发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19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60年代世界农产品出口的因素并就如何扩大农产品出口提出一条合理建议。
(2)根据材料二,任选上图中一个国家(或区域)的数据进行解读。
2024-03-19更新 | 57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2024届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下表是明清时期长江中游的市镇分类统计。据此可知,当时的市镇(     
类型特征举例
流域型市镇指拥有畅通水运条件的市镇湖南长沙涝塘、湖南湘潭樊田
内陆型市镇指倚重陆路交通的市镇湖北汉阳永安堡、湖南湘潭姜畲
山区型市镇指青山翠谷所环抱的市镇湖南岳州黄岸、湖南湘西永顺
边际型市镇指与邻县邻府邻省接壤的市镇湖北石首塔市、江西万年陈营街
A.多分布于湖南地区B.受地理因素影响较大
C.得到统治者的认可D.战略地位得到了提升
2024-02-02更新 | 339次组卷 | 6卷引用: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表,分析推动世界贸易不断增长的根本原因是(       
世界贸易指数和贸易总额

年份

世界贸易指数(以1913年为100)

贸易总额(单位:10亿法郎)

1870年

24

45.5

1880年

36

68.8

1890年

49

94.2

1900年

68

118.2

A.资本主义扩张的本性B.国际分工和世界各地依赖程度提高
C.自由主义思潮的兴起D.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生产力提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