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图一、图二是1854—1856年间英国进出口贸易的基本状况。这反映了这一时期的英国
A.商品输出的特征显著B.主要进口工业制造品
C.资本输出是主要方式D.入超额度呈增长趋势
2020-10-22更新 | 620次组卷 | 17卷引用:湖南省沅陵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有学者谈到近代中国的买办时,说:“他们特别关注于夷务,更重要的是关注于财富,……他们(的投资)首先进入轮运、采矿、纺织,最后是机器制造等近代行业……”这表明买办(     
A.垄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B.出卖近代中国经济利益
C.达成与外商商战的共识D.推动生产方式质的变化
3 . 明朝后期,玉米、甘薯等高产农作物自外国传入中国。玉米主要从西北、西南、东南沿海三个方向传入中国,而甘薯则在明朝万历年间分别由菲律宾、越南、缅甸等地传入中国。这一时期,玉米、甘薯等作物传入中国主要基于(     
A.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作物结构变化B.玉米甘薯等农作物耐贫瘠且高产
C.国内人口的增加激化了人地矛盾D.对外交往传承以及新航路的开辟
4 . 从西周“千耦其耘”到战国“百亩之田,匹夫耕之,八口之家,可以无饥”;再到秦汉以后“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私有的确立B.铁犁牛耕的应用C.井田制瓦解D.水利工程的兴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图反映了18~19世纪英国人食用面包中小麦成分占比的变化。这从侧面反映了当时英国(     

注:这一时期,大部分的小麦消费增长来自英国北方的制造业小镇
A.工人生活状况有所改善B.饮食结构发生根本变化
C.小麦食用技术取得突破D.工业革命推动农业发展
2023-08-05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怀化市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50年代至17世纪,英国食谱书出版数量增加了,食谱的内容也发生了显著变化,食谱书传播的范围进一步扩大了。食谱书中出现的食物种类更加丰富,人们关于饮食与健康关联的辩论日益激烈。从16世纪50年代开始,不少食谱书作者将普通民众作为读者对象。还有些作品的主旨是“为那些普通人提供健康指引,使他们能够在需要时以极低的成本获得药物”。近代早期英国不少食谱书旨在为读者提供廉价的治疗方法。该时期食谱书的一大特点是,普遍用本国语写作,这也间接表明它们的读者对象扩大至普通民众,而非局限于接受过古典语言学习和训练的知识分子。在内容方面,从17世纪开始,越来越多的食谱书强调饮食与健康的关联。

——冯雅琼《从食谱书看近代早期英国的饮食观念》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接管城市的初期,作为社会主义的新式干部,国家干部等公职人员的饮食生活表现得相当节俭。在饮食标准上,国家领导人也没有特殊的超级待遇。至于普通的干部们在新中国初期实行供给制,在当时国民经济还没有恢复的时候,“大部分吃粗粮”。随着国家经济的好转,饮食生活也有所提高,主食极少出现粗粮,肉禽蛋等副食品逐渐增加。国家干部等公职人员的生活用粮在50年代中期开始逐渐由单位统一计划、定点供应。以大米为主食的地区机关、团体工作人员、公私营企业职员、店员和其它脑力劳动者,每月每人定量2429斤,其平均数不得超过28斤;以杂粮、面粉为主食地区的机关、团体工作人员、公私营企业职员、店员和其它脑力劳动者:2732斤,其平均数不得超过31斤。

——摘编自郑艳《新中国初期城市居民的物质生活变迁(1949~1957)》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早期英国饮食文化变迁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近代早期英国饮食文化相比,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公职人员饮食方面的特点。
2022-05-14更新 | 18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怀化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7 . 自16世纪50年代开始,欧洲的自然科学家把数千种未知物种进行了分类,确定了适应欧洲不同气候和土壤的少部分物种,其中的一些食物物种对欧洲人的饮食习惯产生了重要影响。这反映出
A.科学的发展促进了世界物种交流
B.世界联系加强影响人类物质生活
C.欧洲饮食结构变化引发商业革命
D.新航路开辟促进世界贸易的发展
2021-07-21更新 | 914次组卷 | 34卷引用:湖南省沅陵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