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19世纪后期,华茶约占有国际茶叶市场一半的份额,但到20世纪初,印茶的输出额首超华茶。时至清末民初,印度成为国际茶叶第一出口大国,锡兰上升为第二位,中国则下降为第三位。上述变化出现的原因是(     
A.国际饮茶习俗的变化B.中华文化影响力下降
C.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D.英属殖民地的工业化
2 . 1890年朝鲜对外贸易额激增,仁川港的棉线进口量约为9万磅,其中75%来自孟买; 生丝进口量为5万磅,其中75%来自中国。 这一现象表明(     
A.印度主导朝鲜对外贸易B.朝鲜纺织业依赖外部市场
C.中印生产方式差异明显D.朝鲜对外贸易逆差较严重
2024-01-17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南宁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近年来,西安附近出土了许多汉代铁农具,不仅数量多, 种类也比较齐全,如铧、 锄、 镰、 铲、铺等。从不同地点出土的同类铁器,形制、大小几乎相同。这说明汉代(     
A.农业生产由政府组织B.铁农具生产日益标准化
C.铁农具开始广泛使用D.农业劳作方式的多样化
2024-01-17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南宁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茶从中国走向世界,各种类型的史料和研究为我们观察茶在世界的传播提供了不同的视角。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宣和年间徐兢出使高丽(今朝鲜半岛),回国后“以耳目所及,博采众说,简汰其同于中国而取其异者”编纂成为《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一书(如图),其中卷三十二记载高丽上层贵族饮茶的情况:“土产茶味苦涩,不可入口,惟贵中国腊茶(一种茶叶饮料,在中国北方地区广泛流行)并龙凤赐团……益治茶具,金花鸟盏、翡色小瓯、银炉汤鼎,皆窃效中国制度。”


材料二   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馆藏17世纪的茶样是英国现存最早的茶样(如图),标本内附纸条“一种来自中国的茶叶”。茶样由詹姆斯·坎宁安从中国带至英国,詹姆斯是苏格兰外科医生、商人和植物标本采集者,他于1697年加入一次私人贸易航程到达中国厦门,于1699年回到英国后又跟随东印度公司再次来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研究茶叶。


材料三   中国茶远销世界,茶字的发音也随之与其他语言相遇、相融,一种有趣的声音图景。纵观世界各民族语言,茶字发音的来源和传播基本都和中国有关,一种以“cha”为基础,另一种以“te”为基础。

世界主要语言中的“茶”字发音表(部分)



(1)提取材料中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材料三中“一种有趣的声音图景”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茶叶向世界各地传播的影响。
2023-12-24更新 | 14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五象校区)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公元前312年罗马人正式修建了第一条道路,到公元前2世纪时,罗马变成整个道路系统的中心网点,势力延伸到国家的各个角落;到2世纪,四通八达的交通网以罗马城为中心展开,各个方向的交通要道皆汇集于帝国之都,形成了“条条大路通罗马的”壮景。材料的变化体现了(     
A.交通发展有利于帝国的稳定B.对外扩张推动交通发展
C.外贸的发展推动了交通发展D.奴隶制促进帝国的发展
2023-08-05更新 | 325次组卷 | 4卷引用:广西南宁市武鸣区武鸣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8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81~2010年,美国中产阶级在这30年中收入水平基本处于停滞状态。据美国民间机构统计,2010年美国中产阶级的平均年收入较2000年下降了7%;但也有调查显示,美国中产阶级在这30年间,仍然感到生活质量有所提升。出现这一反差的重要原因是(     
A.资本主义固有矛盾得到解决B.世界货币体系受到美国控制
C.科技进步降低了生活的成本D.美国福利政策的覆盖面扩大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大公报》作为近代著名报刊之一,是了解晚清社会的重要史料,其所刊发的医学广告数量众多,从侧面反映了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大公报》医学广告(19021912年)

狮子牌牙粉

“世界上的人……牙齿就是人之一生紧要开口,此处不保养好了,恐怕周身的病即因之而生。”

新器治病

“美医士柏乐文……携有爱克司光电灯一具,凡脏腑内伤、筋骨损折,以此项也灯照之,皆透彻无遗……见者无不诧为神奇云。

戒烟医院

“设戒烟医院总理医务事宜,并遵照政务处章程官制方药……自示之后,无论绅商士庶,均须立志戒烟,到院报名医治,并照章发给丸。”

牛痘疫苗

“批发零卖,格外克己。天津河北大胡同东亚公司大药房。”

西医招徒

“电学医生李察博士近欲招清中国医士一位……如有上等精通西医、善操英语之华人……愿就斯席,即请移玉至李察博士处,面订一切,幸勿迟延。”

华医学堂

“西医诋笑华医也……有鉴于此,特于津门寓第创立华医学堂一区,一以为造就专门之医学,二为扶植华医之道统……”

——摘编自翟凌枫《晚清<大公报>医学广告视野下的西医东渐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时期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背景。
(2)围绕“中国医疗卫生近代化”这一主题,任选两则广告,分别指出其反映的晚清时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表现,并分析其影响。
8 . 民国以后,中央政府规定中医经过考试才能开业。一些地方政府对中医考试的题目仿照西医科学的面目出现,如按摩科学、针灸科学、方剂学、诊断学、病理学、药理学等等。这一现象(     
A.有利于传统中医的专业化B.推动了公共卫生体系建立
C.体现出政府对中医的扶植D.改变了人们对中医的态度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76年,英商在沪擅自修筑吴淞铁路,至1949年新中国诞生,共建铁路干、支线170余条,长2.71万公里(含台湾铁路)。这些铁路的所有制,含外国资本、国营、商办及官商合办四种。旧中国国家分裂,战乱频仍,帝国主义又发动两次世界大战,这极大地恶化了中国的筑路环境。许多铁路筑筑停停,成了“胡子工程”;有些仅作了规划,而未开工;有的开了工,又中辍;有的建成了,后被拆除。由于多头修路,依赖外国,旧中国铁路的技术标准、设备型号和管理制度等无法统一,五花八门。

——摘编自陈晓东《旧中国铁路业的缩影》

材料二 1957年10月,中国建成了贯通南北、具有世界水平的武汉长江大桥,结束了长江上没有铁路的历史。1958年元旦,成都火车站举行了宝成铁路通车仪式,“蜀道难”从此成为历史。青岛四方厂仿制国内现有机车,造出“解放型”蒸汽机车,随后自行设计出“胜利型”“和平型”蒸汽机车及内燃电力并重的“东方红型”机车。

1978年,铁路客运和货运的需求开始激增,铁道部采用社会融资的方式修建铁路。截止2006年底,中国的铁路总里程已经达到7.66万公里,位居世界第四,中国成为了真正的铁路大国。1997年起,中国铁路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干线大提速。2007年第6次提速后,中国迈入高铁时代。 截止2020年底,中国已经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合作开展铁路规划、设计和建造,技术装备输出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已经通过铁路、公路深度链接“一带一路”大发展战略下的沿线国家,蒙内铁路、亚吉铁路、中泰铁路、匈塞铁路等一条条互联互通的繁荣之路不断崛起。

——摘编自李京航《中国铁路百年史——从动荡岁月到崭新纪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铁路业的特点并说明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铁路业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现代中国铁路业发展的启示。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早在战国末年和秦 国时期,关中地区就成为当时的经济中心,而其周围地区的经济在当时也得到了比较大的发展。长安由于其地理位置的险要,“阻三西而宁, 独以一面东制诸侯:诸侯安定,河渭漕挽天下,西给京师:诸侯有变,顺流而下,足以委输。”定都长安也和当时中原政极面临的少数民族的威胁有关,在汉朝初年时,北方的匈奴崛起成为一股强大的势力。长安以前作为周、秦的首都已经初具规模。

——摘编自柳华《从西汉定都长安看中国古代都城的选址问题》

材料二   以北京作为一个政治、 军事的中心,就近指挥长城一线的军事防御。抵抗蒙古族的军事进攻,保证国家的统一,从这一点来说, 明成祖迁都北京是正确的。

——据吴晗《明史简述》《吴晗论明史》整理

材料三   永乐帝像乃父一样期待元朝蒙古人最终成为明朝中国的一部分。他将首都设在北京,因为那个地点最适宜管理这样的领土。在任何情况下,永乐帝及其继承者宣德帝(1426一 1436年在位)都没有试图将草原排除在外。

——滴编自[关]阿瑟·沃尔德隆《长城:从历史到神话》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定都长安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迁都北京的意义。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古代王朝都城选址的因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