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以互联网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尤其是伴随数字制造、智能制造等新型产业的出现,劳动者从生产流程的束缚中获得了解放,劳动者只是给生产工具下定义和下达新的任务的时候,或者生产工具无法解决问题需要求助的时候才会干预生产流程。之前盛行的大规模“流水线生产”被分散化,社会生产过程实现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这表明新一轮的科技革命(     
A.使工厂制生产退出历史舞台B.可以实现劳动者的全面解放
C.助推劳动者劳作方式的转变D.推动社会结构出现新的变化
2023-11-16更新 | 991次组卷 | 18卷引用:海南省琼海市海桂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教学质检(三)历史试题
2 . 虽然19世纪后期的英国有不少发明,但蒸汽时代的技术在工业生产领域依然居于主流。到19世纪末,英国进入了垄断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这一时期英国资本主义得到发展的主要背景是(     
A.资本输出成为列强经济侵略的利器B.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成为社会的主流
C.科学与技术相结合的程度不断加深D.宗教改革宣扬了勤俭节约的伦理观
2023-09-01更新 | 296次组卷 | 8卷引用:海南省琼海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3 . 18世纪,欧洲很多国家有多个茶馆,还有茶园。许多茶园里都有弯弯曲曲的小径,一个保龄球草地球场,还有一个“大房间”可以举办音乐会和跳舞。有的茶园还以举行化妆狂欢、放烟火、赛马、赌博和举办音乐会成为其特色。这说明了饮茶(       
A.增强了欧洲人民的体质B.彻底改变了欧洲人的饮食结构
C.改变了欧洲的建筑风格D.丰富了欧洲人的社交娱乐生活
4 . 我国东南沿海某港口,在15世纪只是一个“结茅而居”的渔村,到16世纪,已成为“繁华世界”,“宝货塞途,家家歌舞赛神,钟鼓管弦,连飙响答”,时称“小苏杭”。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是(     
A.朝贡贸易繁荣B.农业生产技术进步
C.白银大量流入D.海上丝绸之路兴起
2023-06-11更新 | 8624次组卷 | 62卷引用: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在日本江户幕府统治时期,大米是农民为大名及幕府交纳的赋税中的一种,然而到了16世纪后,玉米这种高产量的作物种植在日本开始普及,使得日本农民能够在缴纳高额赋税的同时勉强维持生计,市场能够用货币交换到的大米也多了起来。这一变化说明(     
A.日本农耕生产技术有所进步B.商业革命推动了洲际贸易发展
C.幕府征收赋税方式发生变化D.物种交流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
6 . 据下表内容可以推断,战国时期(     
文明遗址出土实物(部分)
河南辉县战国魏墓铁农具58件,有犁铧、鏳、锄、雨、镰、斧等
河北兴隆县燕国冶铁手工业遗址铁范87件,有铁锣铸范、铁锄铸范、铁镰铸范等
广西武鸣马头安等秧山战国墓群铁香1件
A.铁器牛耕技术普及全国B.南北方经济发展不平衡
C.政府提倡革新生产工具D.劳作方式转变成为可能
2022高三上·海南·学业考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7 . 船型屋是海南黎族先民的住所。其形如倒扣木船,通常高2.5米左右,“屋宇以竹为棚,下居牲畜,人处其上”。人们用树皮捆绑梁柱固定房架,以细长树枝或竹片编成网状骨架,上覆茅草制成屋顶,在前后墙壁涂上泥巴建成房屋主体。这说明船型屋的建造取决于(     
A.人们的审美观念B.经济发展水平C.集体劳作的形式D.传统文化习俗
2022-09-11更新 | 2642次组卷 | 25卷引用:海南省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乐东黄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元大都“去江南极远,而百司庶府之繁,卫士编民之众,无不仰于江南”,因而,划直修凿大都通往江南的京杭大运河已是势在必行。同时,从江苏刘家港入海,北上至界河口(今天津大沽)的海上运输也开辟全线通航。这些交通建设的创举(     
A.使大都成为国际性商业大都会B.极大地缩小了南北经济差距
C.得益于多民族统一国家的重建D.组成以大都为中心的交通网
2022-09-07更新 | 1371次组卷 | 21卷引用:海南省乐东思源实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865年,上海南京路开始使用煤气灯。有人记载煤气灯照明的情形:“铁管遍埋,银花齐吐,当未设电灯时代,固足以傲不夜城也。”据此可知(     
A.工业化推动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B.第二次工业革命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C.电灯创造了新的城市夜生活方式D.上海是中国最早实现城市化的地区
10 . 厦门辟为通商口岸后,外国人对环境卫生状况深感不满。1852年厦门英租界成立后,逐步对租界内房屋建设、道路清扫、粪污处理、传染病防治等问题做出了详细规定,改善了租界环境。这表明厦门英租界(     
A.追求卫生已成为市民共识B.环境改善促进商贸交流
C.借鉴西方城市化建设经验D.加强了对传染病的防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