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 道试题
1 . 鸦片战争后,西医手术逐渐在中国出现并传播,但被认为是折损人体的妖术;19世纪晚期后,伴随着手术实践与知识译介的进展,西医在大城市中逐步被认可。这一变化反映出(       
A.中国近代科学不断发展B.国人医疗观念的进步
C.中西医的结合成为趋势D.西医成为时代的主流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统计,1871~1910年在德国各级城镇人口增长中,1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的人口增长速度最快。以1890年为界,除了柏林、科隆、莱比锡、慕尼黑等几座城市外,其他各大城市的人口增长速度均是第二阶段超过第一阶段。1840年普鲁士东部各省的城市化率为22.9%,1871年为24.2%,1910年为33.7%。而同期普鲁士西部各省的城市化率分别是25.2%、34.2%和50.7%。这一时期,德国那些与最新经济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专业性城市,如生产煤炭、钢铁的重工业城市和随着高速工业化而于19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后快速发展起来的一些多功能、商业性和服务性城市,发展非常迅速。就整个德国而言,50%以上的人口在这数十年中进行过迁徙,促使德国城市人口数量在短时期内超过农村人口,到1910年时,德国的城市化程度(60%)在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已经仅次于英国,处于第二位。

——摘编自邢来顺《德国工业化时期的城市化及其特点》

材料二   1843~2017年中国城市化水平变化表(单位:%)

年份

城市化水平

年份

城市化水平

1843

6.6

1966

17.9

1893

8.2

1977

17.6

1901

9.8

1980

19.3

1920

10.6

1993

28.1

1931

10.9

2000

36.2

1936

11.2

2003

40.5

1949

10.6

2010

47.5

1957

15.4

2017

58.5

——摘编自百度百科《中国城市化率统计数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城市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阶段,归纳中国城市化的发展趋势,并说明其原因。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说明中西方城市化发展的历史启示。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城市化最突出问题首先是环境污染,工厂的污水排放污染附近河流,城市用水卫生条件差。其次,人口迅速膨胀还带来严重的住房拥挤问题,两人以上共住一间房间从19世纪一直持续到20世纪。再次就是交通拥堵问题。更重要的是,英国在城市化变革中新的社会矛盾涌现出来,例如,社会分配不公和收入差距扩大产生极大不安定因素,犯罪率的提高也是一个普遍规律,18051848年英格兰犯罪人数由4605人上升到27816人。因此,从20世纪50年代起,在英国,逆城市化渐成趋势,其城市化水平由1931年的80.4%减至1960年的78.44%,此后的50多年基本不再增长。

——摘编自任泽平《英美城镇化经验与中国城镇化趋势》

材料二   20世纪60年代开始,随着家用汽车的普及,英国人口开始大量向小城镇迁移,大中城市周边的卫星城镇迅速兴起。为进一步带动小城镇的发展,英国政府实施了逆城市化行动,将政府部门或其下属机构向小城镇转移,以期带动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小城镇整体经济发展,缩小与大中城市的差距。随后,英国大企业总部落户小城镇也渐成趋势,例如,英国泰晤士水公司总部在斯文登小城,英国燃气公司总部设在温莎小镇。许多跨国企业也把英国总部设在了小城镇,如能源企业E.ON的英国总部在考文垂小城,丰田英国总部在朴次茅斯小城。

——摘编自许燕红《伦敦逆城市化发展“小而精”》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五六十年代英国出现逆城市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英国逆城市化的影响。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51年,英国农业、林业和渔业所占用的劳动力占21.7%,1901年降为8.7%。制造业、矿业和建筑业所占用的劳动力从1801年的29.7%上升到1901年的46.3%。城市就业机会增加,把大批农村人口吸引到城镇和工矿区,随着工业集中化趋势的出现,一大批工业城市如雨后春笋般地建立起来。工业城市的发展促进了商业、运输业、服务业的发展。在1750年,英国2500人以上的城市人口仅占全国总人口的25%,1911年达到78.1%,而农村人口比重则相应降低。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现城市化的国家,在新型的工业区出现了像曼彻斯特、格拉斯哥、伯明翰这样的大城市。

——摘编自纪晓岚《英国城市化历史过程分析与启示》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前半期,中国城市化平稳发展,19581960年“大跃进”时期,城市化上升很快,尤其是从19581959年,城镇人口比重从16.3%骤然跃升两个多百分点,达到18.4%。1961年城市化水平开始下降,虽然1963年到1964年有短暂的回升,但总体趋势是下降的,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1978年。1978年以后,中国城市化水平开始稳步上升,2004年达到41.76%。

——摘编自胡爱华《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互动发展分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英国城市化发展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工业革命与城市化的关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城市化发展的特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影响城市化发展的因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对如表所示内容解读合理的是,这一时期的医疗卫生事业改革(     
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在坚持市场化的基础上改革卫生管理体制。包括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捐资支持卫生事业;改进和加强药品最高限价管理,成立国家药监局
1998年在很大范围内,将公费医疗制度转为医疗保险制度,由政府全包转向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结合
2000年2月国务院发文《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鼓励“各类医疗机构合作合并”。医疗事业基本实现政府资本完全退出。然而,尽管拥有改革的契机,但并未着实实施改革
A.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B.旨在缩小城乡二元体制下的差距
C.反映了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趋势D.揭开了新时代医疗体制改革序幕
2024-05-08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有学者认为:1500年以来,安第斯地区、墨西哥和日本的白银生产影响了东南亚群岛的经济和政治发展的各种趋势;拉丁美洲的粮食作物,如木薯、玉米等,对中非、中国和巴尔干地等各个地区的人口发展趋势产生支配作用。该学者意在强调(     
A.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B.国际交流推动历史进程
C.区域一体化进程的加快D.白银流动催生价格革命
2023-06-01更新 | 2292次组卷 | 25卷引用:2024年1月甘肃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世界史
7 . 隋唐对江南运河的疏浚,使得水上运输畅通无阻。从贞观到天宝年间,江南运河沿线四州的户数增长率为353.3%,户口增长率为570.7%,远高于全国平均增长率;江南地区的冶炼、造船、制瓷、编织、制盐、造纸、制茶也迅猛发展。这反映了(     
A.隋唐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B.交通建设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C.运河沿线成为经济最发达地区D.国家对运河运输的高度重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英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已多次采用政府补贴或关税壁垒等方式来扶持和保护国内特定的企业和产业;但在面对很多发展中国家采取类似的做法时,他们却高举“贸易自由化”的大旗,罔顾世贸组织的规则和惯例,对这些行为大加斥责。发达国家的这些做法(     
A.背离了经济全球化趋势B.传播了自由竞争的理念
C.满足了跨国公司的利益D.推进了南北国家的合作
10 . 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美国化肥消耗量直线上升,20世纪80年代后,由于在较高的化肥投入水平上单位投入报酬递减和生产化肥品种的有效成分不断增加,化肥使用量呈减少趋势。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农业机械化B.农业化学化
C.经营集约化D.服务社会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