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76 道试题
1 . 鸦片战争后,西医手术逐渐在中国出现并传播,但被认为是折损人体的妖术;19世纪晚期后,伴随着手术实践与知识译介的进展,西医在大城市中逐步被认可。这一变化反映出(       
A.中国近代科学不断发展B.国人医疗观念的进步
C.中西医的结合成为趋势D.西医成为时代的主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近年来,大国博弈急速冲高,地缘冲突空前激烈,国际关系格局和国际秩序及地缘形势均发生重大变化,推生了能源危机、粮食危机和经济危机等全球性危机。这可用于说明,近些年(     
A.国际局势发生剧烈动荡和变化B.政治多极化影响全球治理
C.全球性危机加剧国际局势动荡D.经济全球化趋势遭到遏制
2024-04-09更新 | 181次组卷 | 3卷引用:历史(七省新高考卷02,16+4模式)- 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
3 . 20世纪30年代,拉丁美洲是世界主要的谷物供应地区,亚洲、非洲亦有少量余粮出口。而到50年代,拉丁美洲净出口额仅有100万吨谷物,亚洲地区则变为净进口地区。80年代初,拉丁美洲、非洲和亚洲年净进口数量竟高达9000多万吨。这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国际经济旧秩序的长期存在B.第三世界农业发展的长期落后
C.新兴国家工业化战略的影响D.世界经济中心转移趋势的加快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如表所示为王韬、张謇、孙中山的工商业思想主张。

序号思想主张
且夫通商之益有三:工匠之娴于艺术者得以自食其力,游手好闲之徒得有所归,商富即国富,一旦有事,可以供输精饷。此西国所以恃商为国本欤
铁路、矿山、森林、水利及其他大规模之工商业,应属于全民者,由国家设立机关经营管理之,并得由工人参与一部分之管理权
实业者,西人赅农工商之名也。……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不知外洋富国强民之术实在于工

(1)分别概括①②③的工商业思想主张,并指出其对应的人物。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的工商业思想变化的趋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唐朝在西北边疆地区设置羁縻府州,边疆地区在服从唐朝政府政令的前提下可以保留现行的民族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元朝时设置行政机构,将西北地区纳入了直接管辖范围之内,制定赋税制度,把经营西北地区纳入了国家建设计划之中。这一变化(       
A.呈现出边疆内地一体化的管理趋势B.反映出国家治理模式的多样化特点
C.得益于边疆民族对中原文明的推崇D.体现了统治者因俗而治的治边理念

6 . 巡抚初设之时,主“安抚”天下军民而非主“监察”,“事毕复命,即或停遗”;而明中叶,为适应文官集团势力的扩充和军人集团地位的下降这一新的力量对比变化,巡抚成为介于行省与三司之间新的省级军政长官,明代走出“三司”时代。这一变化反映出(     

A.地方政权运行的集权化趋势B.行政权与监察权相结合
C.行省制具有强大的制度优势D.社会主导力量出现下沉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统计,1871~1910年在德国各级城镇人口增长中,1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的人口增长速度最快。以1890年为界,除了柏林、科隆、莱比锡、慕尼黑等几座城市外,其他各大城市的人口增长速度均是第二阶段超过第一阶段。1840年普鲁士东部各省的城市化率为22.9%,1871年为24.2%,1910年为33.7%。而同期普鲁士西部各省的城市化率分别是25.2%、34.2%和50.7%。这一时期,德国那些与最新经济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专业性城市,如生产煤炭、钢铁的重工业城市和随着高速工业化而于19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后快速发展起来的一些多功能、商业性和服务性城市,发展非常迅速。就整个德国而言,50%以上的人口在这数十年中进行过迁徙,促使德国城市人口数量在短时期内超过农村人口,到1910年时,德国的城市化程度(60%)在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已经仅次于英国,处于第二位。

——摘编自邢来顺《德国工业化时期的城市化及其特点》

材料二   1843~2017年中国城市化水平变化表(单位:%)

年份

城市化水平

年份

城市化水平

1843

6.6

1966

17.9

1893

8.2

1977

17.6

1901

9.8

1980

19.3

1920

10.6

1993

28.1

1931

10.9

2000

36.2

1936

11.2

2003

40.5

1949

10.6

2010

47.5

1957

15.4

2017

58.5

——摘编自百度百科《中国城市化率统计数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城市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阶段,归纳中国城市化的发展趋势,并说明其原因。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说明中西方城市化发展的历史启示。
8 . 中国古代关于行政区划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山川形变和犬牙交错两条原则。周振鹤在《中国历史政治地理十六讲》一书中指出,在中国历史上,这两条原则是同时并用的,但越到后来,犬牙交错的原则越占上风。这一变化反映了(     
A.地理因素决定了行政区划B.行政区划调整日益简单化
C.中央集权日趋加强的趋势D.行政区划调整具有反复性
9 . 图1、图2分别为1970~2008年若干年份的世界贸易额占GDP总量比重和国际直接投资净流入量(单位:亿美元)变化统计。表中趋势的出现得益于(     

      

A.南北发展差距缩小B.跨国公司加速发展
C.冷战局面得以结束D.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宋代理学家反复强调,“天理”作为普遍绝对的本体存在,也是一种道德存在,“理”就是一个最高的道德原理。“天理”支配着世界的秩序和变化,不仅是一切自然物的内在法则,也是社会生活的规范与人文法则。这反映出当时(       
A.封建统治危机的加深B.儒学的哲学化与体系化
C.三教合一的趋势加强D.儒学的世俗化与宗教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