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7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经济体系被认为是“基于普遍性的行为原则协调三个或三个以上国家间关系”的多边主义。进入21世纪以后,多边主义的演进逐渐从量变到质变,其基本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如图所示。这可以用来说明(     

A.南北合作实现互利共赢B.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C.霸权主义得到有效遏制D.国际经济秩序的革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初文化学术秉承战国之余续,活跃在诸侯国境内的文士也大多来自齐鲁及荆楚地区。当时分散各地的诸侯国王,如吴王刘濞、淮南王刘安、梁孝王刘武、河间献王刘德,皆秉承战国养士之风。汉初藩国文化尚有地域差异,相对而言,南方淮南一带长于辞赋,而北方河间一带则重在经术。汉武帝中后期,原本游说于诸侯王国的文士会聚长安。当时的司马谈、司马迁父子以史学见称,王褒、扬雄等人因辞赋受宠,董仲舒、公孙弘等人则以经术而显贵,他们共同造就了关中文化的辉煌。

——摘编自宋展云《汉末文化中心的迁移及其对文学的影响》

材料二   自人类进入全球化时代以来,世界文化格局已经完成了两次历史性大调整。第一次调整是世界文化中心从东方转向欧洲。进入17、18世纪,启蒙运动、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释放出巨大效能,世界经济、政治、文化格局开始向欧洲倾斜。到1900年,“全球1/5的土地和1/10的居民已归于欧洲列强的各个帝国的版图”,“欧洲文明笼罩全球”。第二次调整是从欧洲转向美国。进入20世纪,历经两次世界大战的“洗劫”,欧洲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社会发展尽显疲态。而二战后的美国凭借“工业产出占世界的近1/2,贸易出口占世界的1/3,黄金储备占世界的2/3”的实力,最终取代欧洲成为国际体系的霸权国家和世界文化中心。进入21世纪,国际力量对比再次发生变化,世界文化格局也迎来了百年未有之变化,进入了第三个大调整时期,新兴国家特别是中国的文化影响力呈现上升态势。

——摘编自颜旭《百年大变局:世界文化格局的解构与重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汉学术文化变迁的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世界文化格局前两次调整的显著特征。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们面对世界文化格局迎来百年巨变所应采取的态度。
2024-03-11更新 | 144次组卷 | 4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近年来,大国博弈急速冲高,地缘冲突空前激烈,国际关系格局和国际秩序及地缘形势均发生重大变化,推生了能源危机、粮食危机和经济危机等全球性危机。这可用于说明,近些年(     
A.国际局势发生剧烈动荡和变化B.政治多极化影响全球治理
C.全球性危机加剧国际局势动荡D.经济全球化趋势遭到遏制
2024-04-09更新 | 183次组卷 | 3卷引用:陕西省商洛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尖子生学情诊断考试)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清季(即清末)以前,谈及宋朝学界常以“积弱不振”来概括。这与“积贫积弱”存在本质区别,其一,“积弱不振”更多偏向宋朝“积弱”,比如王夫之甚至认为宋朝的忧患有弱无贫;其二,更多侧重主观政论而非客观史评,比如古代学者对王安石变法恶语相向,以致人们将其视为奸邪小人。与前人相比,梁启超共有两大突破:第一,在评论宋朝的国衰兵弱时,兼顾评议宋朝的国贫民穷。第二,在谈论自家的主观政见时,立足讲说宋代的客观史事。从此,学界开始摆脱儒教史观中君臣之分与正邪之辨的束缚。积贫积弱论的定型,首次显现于民国钱穆的《国史大纲》一书,后来该论因邓广铭师徒的播扬而备受全国学界青睐。改革开放后,宋朝形象从积贫积弱论向登峰造极论迈进,需要说明的是,这一转型只是趋势,目前尚未彻底完成。

——摘编自朱永清《积贫积弱:清季以降宋朝贫弱形象的演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着“宋代形象评价变化”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阐述完整,逻辑清晰。)
2024-05-23更新 | 4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铜川市王益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十一)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统一六国后,在全国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等,“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建立了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自此,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各个朝代,强化中央集权成为历史发展总的趋势,“事在四方,要在中央”成为共识。秦汉建立的中央集权制顺应了国情,行之有效,突出体现为中央有权威,从而为国家统一、民族融合和社会发展稳定提供了制度保证。在“大一统”这一总目标下,民族融合与国家统一互为一体,历代“夷夏之防”与“华夷一体”实为一体两面的关系。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大一统”观念为中华各民族所接受。先秦儒学经董仲舒改造,倡言《春秋》大一统思想,与强调皇权至上、强化统一国家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最为合拍,迎合了政治需要。儒学从此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正统思想和文化主脉,顺应时势,不断发展创新。

——摘编自华奥《多维角度理解中国古代“大一统”的治理理念》

材料二   清朝在疆域全盛时设有25个一级政区和内蒙古的盟、旗。西南几省少数民族地区承袭元、明遗留下来的土司制度,雍正时陆续实行改土归流政策。设置西藏办事大臣,涉及到国家主权的重大外部问题,均由大臣处理并上报朝廷决定;而内部则实行政教合一的制度,大臣系统不加干涉。

——摘编自葛剑雄《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

材料三   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全面把握两岸关系时代变化,丰富和发展国家统一理论和对台方针政策,推动两岸关系朝着正确方向发展,提供了新时代做好对台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纲领。2017年10月,中共十九大确立了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的基本方略,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推进两岸政党党际交流。并强调:“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政党、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块中国领土从中国分裂出去!”大陆实行卡式台胞证,实现福建向金门供水,制发台湾居民居住证,逐步为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同等待遇。

——摘编自国务院新闻办《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大一统国家的主要治理理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前期大一统国家治理的特点及其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共中央积极推进对台工作的重要举措,并分析阻碍台湾回归祖国的主要因素。
6 . 下图所示为1928—2018年全球官方外汇储备的货币构成情况(部分)。这一变化趋势说明(       
A.欧元逐渐成为世界金融体系的核心B.国际货币结算体系走向制度化
C.美元作为储备货币的信用依然稳健D.布雷顿森林体系运转存在缺陷
7 . 中国古代关于行政区划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山川形变和犬牙交错两条原则。周振鹤在《中国历史政治地理十六讲》一书中指出,在中国历史上,这两条原则是同时并用的,但越到后来,犬牙交错的原则越占上风。这一变化反映了(     
A.地理因素决定了行政区划B.行政区划调整日益简单化
C.中央集权日趋加强的趋势D.行政区划调整具有反复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4世纪以后,西欧人口减少,土地相对充足,劳动力成本上升,粮食价格下跌,许多领主放弃了对庄园自营地的直接经营,允许农民支付一笔钱后离开庄园,自谋生路,领主出租自营地渐成普遍趋势。这种变化导致西欧(       
A.庄园制度巩固B.农民生活处境恶化C.社会转型加速D.自治城市开始兴起
9 . 下图为部分朝代地方行政层级管理变化示意图,对该图理解有误的是(     
   
A.行政区划变革是绝对的、稳定是相对的B.地方最高级行政区划变化最大、最频繁
C.最基本一级的行政区划有极强的稳定性D.较早设置的行政区划地位呈提升的趋势
2023-07-22更新 | 185次组卷 | 6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20世纪50年代,法国与北约的军事合作非常密切,在法国境内分布着多个北约军事基地,进入20世纪60年代后,法国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体系,并要求北约将总部从巴黎迁往布塞尔。这一变化反映了(     
A.美国军事实力相对衰落B.北约各国合作基础消失
C.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D.北约内部的分歧与摩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