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34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过去遗留给边区的除愚昧和贫穷外,还有流行感冒、猩红热、天花等各种疾病,夺去了很多百姓的生命。老百姓除跳巫拜佛外,不知卫生医药为何事。1941年,边区医院、卫生所、卫生人员训练班等机关,经常为老百姓医病、下乡治疗与宣传。毛泽东主席提出要中西医合作,开展群众卫生运动。边区召开卫生防疫会议,举行卫生展览会。边区参议会通过相关提案,卫生运动由此开始兴起。

——摘编自《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党和政府确定了“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的方针,有步骤地开展农村卫生工作,建立行政村卫生所、培养基层卫生人才、普及健康生活方式等,有效遏制了恶性传染病的传播。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完善医疗机构经营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增加医疗卫生资源的供给,城乡医疗卫生事业取得巨大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保障人民健康优先发展,推动形成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战略转变,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聚焦重大疾病,中国特色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框架基本建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健康基础。

——摘编自《人民日报》《健康报》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陕甘宁边区政府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举措。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共产党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经验,并从社会治理的角度阐述其影响。
7日内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北魏建立政权时,皇帝、政府、大地主和大牧主占有大量土地资源,而农民手中的土地资源十分稀少,且农民还要承担繁重的赋税和劳役。再加上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北魏的农民处在风雨飘摇之中。土地制度亟需重构,北魏政府将政府手中掌握的大量田地分为露田、桑田、麻田和宅田四种,其中露田、麻田为国有土地,所有权属于国家,不允许私人买卖。耕种户死亡或年满70岁可免除赋役义务,需将露田交还给国家,桑田和宅田不在还授之限,允许私人自由买卖。政府向耕种户授田,耕种户在授田之初不需要向政府缴纳任何费用,但之后每期向政府缴纳一定的租金,此为政府的固定收入。同时,政府会以税收的形式向耕种户抽取固定比例的分成。其运作机制如图所示。

——摘编自朱武祥、范家琛《历史上的交易智慧:魏朱商业模式理论视角的解析》

(1)材料反映了北魏时期的土地制度,并概括其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该土地制度实施的积极影响。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自古以来,洛阳就被人们视为“天下之中”,汉光武帝刘秀曾定都洛阳,曹魏、西晋、北魏也都曾定都洛阳。唐末五代时期,由于长年战乱不止,洛阳受到的冲击十分严重。五代时期,各朝对洛阳城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修复,“数年之间,京畿无闲田,编户五六万乃筑垒于故市,建制府署,以防外寇”。宋仁宗即位后,士大夫们纷纷要求改革当世文风,数名颇具影响力的文人在洛阳地区领导了北宋文风改革。庆历新政后,北宋政府开始在州县大规模建立官学,作为西京的洛阳也迎来了办学热潮,其下属诸县基本上都有了自己的官办学校。王安石变法期间,反对派司马光选择在洛阳置办园林,读书清修,编撰《资治通鉴》,数十年如一日。程颢、程颐兄弟也长期在洛阳著书、讲学。从整个北宋的文化格局来看,洛阳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是北宋一个重要的文化重镇。

——摘编自李国威《北宋洛阳文化地位演变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洛阳恢复繁荣的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北宋洛阳的城市功能定位。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当代国际体系演变表

美国从主导者的得意到当前的失落美国在二战后七十多年始终奉行霸权主义且穷兵黩武,在政治上站在广大中小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对立面,在战争中消耗了大量本来可以用于国计民生的资源,最终站在了由其主导的国际体系的对立面
俄罗斯从最初的一再退让到当前的以攻为守2000年普京入主克里姆林宫后力图重振大国雄风并提高俄罗斯在国际体系中的地位。一方面,俄罗斯认为当前国际体系具有多极或多中心特征;另一方面,俄罗斯认为国际体系仍由大国主导,即少数能够真正按自身意志行事的国家
欧洲国家从最初的倚靠美国转向部分战略自主进入21世纪后,随着美国霸权的相对衰落,欧盟的自主意识增强。自2016年起酝酿、推出且不断强调“欧洲战略自主”概念,希望以此提升欧洲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独立性与影响力
许多非西方国家从最初的随波逐流到当前的自主选择越来越多的国家在经过一二十年的转型后逐渐醒悟,开始谋求团结或联合自强,正在实现从大国外交的工具转变为具有一定话语权的国际体系参与者,并通过多边主义和多边组织等推进体系变革

——摘编自杨洁勉《当代国际体系的渐变和嬗变—基于两个三十年的比较与思考》

从表格中提取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成文)
2024-07-09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野幕敞琼筵,羌戎贺劳旋。醉和金甲舞,雷鼓动山川。

——【唐】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唐】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黠虏生擒未有涯,黑山营阵识龙蛇。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唐】陈陶《陇西行四首》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各少数民族均有发展其语言文字、保持或改革其民俗习惯及宗教信仰的自由。人民政府应帮助各少数民族的人民大众发展其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建设事业,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各族友爱合作的大家庭。

——摘编自《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民族交往的主要方式,并分析中国古代民族交往的主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伊始确立的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综合以上材料,为在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出合理建议。
2024-07-08更新 | 34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汉中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5610月,英法为夺得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与以色列联合对埃及发动军事打击,史称第二次中东战争。英法以三国的行动遭到国际社会的普遍指责。新独立的发展中国家纷纷致电支持埃及的正义行动,谴责英法以的野蛮行为。中国坚决支持埃及,无偿提供2000万瑞士法郎援助埃及。苏联在致以色列总理本·古里安的信中称,以色列的行为“将使以色列是否能继续作为一个国家而存在发生问题”。美国也不满这次秘密行动,他们将英法的侵略看作是殖民主义的再次体现。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直接致电英国首相艾登施压,同时否决英国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申请,停止向英国的经济援助。联合国安理要求英法立即撤军,遭到英法两国否决后,联合国大会召开紧急会议,正式通过决议要求停止战争并从埃及撤除所有外国军队。116日,在强大的国际压力下英法两国被迫接受停火决议,英法以三国的军事冒险最终以失败告终。

——摘编自李平民《英国的分而治之与阿以冲突的根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二次中东战争爆发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法以三国行动遭到国际社会普遍指责的原因。
2024-06-20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安康市高新中学高三5月模拟预测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王祯,字伯善,山东东平人。元贞元年(1295年)至大德四年(1300年)为旌德、永丰县尹。他在任内,一直过着和普通百姓一样的生活。他捐出自己的俸禄,办学校,修桥梁,此外还兼施医药,救济无钱治病的人。当地的百姓一提到他的名字,就赞不绝口。王祯在当县尹时,经常鼓励人民种好庄稼。他平常很注意农事,随时随地留心观察,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就向那些经验丰富的老农请教。为了让《农书》早日出版,他还创造了木活字和转轮排字法,从而缩短了排印时间。他在江西看到有一种茶磨,就根据这个茶磨的原理,设计绘制成“水转连磨”图,这一改进大大节省了人力,每具可以灌溉农田100亩。在他的《农书》里,还有着许多各式各样的工具图谱。王祯还是一位诗人,清代顾嗣立编辑的《元诗选》中,就收入了他的诗,称为《农务集》。

——摘编自国学智《王祯:元农学家及活版印刷术的改进者》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祯能够创作《农书》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祯具备的优秀品质。
2024-06-17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864年的俄国司法改革导致社会动荡,各阶层矛盾激化,某些社会改革激进分子开始倾向于使用武力。1878128日,俄国民粹派女革命家查苏里奇试图刺杀圣彼得堡总督特列波夫,致其重伤。查苏里奇依律应当被判绞刑,但最后却被无罪释放。该案件的判决结果是俄国1864年司法改革几项重要成果的典型表现。第一,在查苏里奇案件中,法官与行政权力形成对立或独立的立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查苏里奇的最终胜诉。第二,在查苏里奇案件的审理中,审判过程完全公开,社会各界人士都被允许旁听。第三,根据改革法令,被告有权聘请辩护律师,律师享有辩护权,并且要求律师必须有社会良知,查苏里奇案也正是因为有这一制度的保障,才使律师得以为查苏里奇的革命行为进行辩护。第四,在本案审理过程中,司法大臣运用新法案赋予的权力,组建了一个由中下级自由主义官员和知识分子为主体的陪审团。如果没有陪审制度,那么查苏里奇的命运将极有可能截然相反。

——摘编自王海军《转型期司改的成就与困境——俄国“查苏里奇刺杀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查苏里奇刺杀案”审判体现出的1864年俄国司法改革的主要成果。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1864年俄国司法改革。
2024-06-17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农业逐渐走下坡路,危机不断凸显。1900年,美国1/3的耕地是为数以百万计的马匹和骡子生产饲料的,但随着汽车取代这些牲畜,越来越多的耕地用于生产粮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粮食的巨大需求造成了一种假象,但到20世纪20年代,粮食供应激增,而农村的收入却因农产品供过于求而大幅下降。1921-1929年农产品价格指数较1920年下降了35%,农业赋税却占农民纯收入的30%以上。美国垄断资本通过银行金融机构,利用贷款剥削农民和农场,1930年负债农场从1920年的37%扩大至42%。1929年,美国农业生产率较1913年提高了26%,机械设备减少了对体力劳动者的需求,但食品价格随着利润的减少而下降,小农无法支付新设备的成本。更加不幸的是,大萧条期间,美国一些地区气候异常,干旱持续了很多年,沙尘暴增多。一位露宿街头的农民说道:“1927年我种植棉花赚了7000美元,1931年失去了所有,1932年开始流浪。”

——摘编自孙树强《伯南克的“圣杯”:1930年代美国大萧条的背景及诱因》

材料二   民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在下降,大大低于清代平均水平。1926-1937年总平均,农业收成只相当于丰年的64.4%。1931—1935年,我国农村出现了一场深刻的农业危机,农业生产萎缩,耕地大量荒芜。这一时期,中国农产品输出贸易总指数逐年下降,1935年比1929年下降一半。而1934年农产品价格总指数比1930年下降28%。随着西方剩余农产品和工业品源源流入,现银不断从农村流向城市、海外,到1933年,全国农户大半处于负债之中,农民大批死亡。由于大众购买力萎缩,国内市场缩小,使完全依赖国内市场的民族工业如棉纺织业破产。……面对严重的危机,许多省份征收田赋不得而归,为此一些省份还征收各种杂税和提高税率。财政当局还实行新进口税则,降低税率,推动进口品汇价倾销。而此时中国共产党直面农村突出问题并开展土地革命,通过农民运动和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对中国农村展开了全面改造。

——摘编自符长泉《三十年代中国农业危机及其影响》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农业危机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农业危机与中国农业危机表现的异同。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国共两党处理农业危机的不同影响。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末清初,随着西方传教士的到来,中西文化开始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接触和碰撞。在经济发展和政治变革的呼唤下,经世致用的实学思潮兴起,推动了中西文明对话的渠道打开。西方传教士带来的部分西方近代科技使不少思想趋新的士大夫产生了浓厚兴趣,如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等,他们出于对新事物探求的热忱,渴望从外来文化中得到启发。明末清初西学的输入,还往往为最高统治者的个人兴趣所左右,某种程度上满足了皇帝的需要。

——摘编自骆利红《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论述》

材料二   鸦片战争以后,“西学东渐”出现了一系列新变化。随着教会学校、洋务学堂等新式学校的设立,人们的知识结构开始发生明显的变化。新式学校除了传统的中学课程外,还开设许多近代西学教育课程,如化学、电学、历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哲学、外语等。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西学重要性认识的不断加深,西学课程在整个教育课程结构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除了西学课程外,影响人们知识结构发生变化的还有各类报刊和各种新式书籍。据统计,从鸦片战争结束到19世纪90年代,中国先后创办了中外文报刊250种左右,其中西人创办的有200多种,大约占同时期中国报刊总数的80%以上。当时,许多报刊都经常刊登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这对当时的中国社会从封闭走向开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摘编自郑大华《西学东渐:晚清从封闭走向开放的桥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末清初“西学东渐”产生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明末清初相比,晚清“西学东渐”出现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种新变化对中国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