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交通便利了人们的生活,促进着国家的进步。了解、掌握穿越时空的交通的发展,考量着我们的基本素养和能力。以下几个说法准确的是(       

A.腓尼基人在太平洋的活动加强了地区经济联系
B.清江浦因漕运路线改变和京张铁路开通而衰落
C.伊利运河的建成推动纽约成为国际化商贸中心
D.米迪运河使17世纪的阿姆斯特丹城市发展迅速
2 . 城市是一定区域内政治权力、军事防御、经济活动、宗教祭祀的中心场所。下列关于古代城市发展的历史说法正确的是(     
A.从隋唐到两宋城市的坊市分区制度逐步瓦解
B.明清时期杭州成为“甲于全楚”的商业巨镇
C.雅典卫城具备行政、防御、宗教和商业功能
D.古埃及人营建的城市成为西方城市建设标准
2024-02-22更新 | 330次组卷 | 5卷引用:吉林省通化市辉南县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A)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运河是人工开凿的河流,其的开通缩短了航程,便利地区间的互联互通。下面有关下图中运河说法正确的是(     


A.它是欧洲历史最悠久且目前仍在通航的运河之一
B.它连接了地中海和红海,成为西欧和南亚、东亚之间最近、最直接的水上通道
C.它缩短了太平洋和大西洋的航行距离
D.它属于荷兰阿姆斯特丹运河系统,是17世纪荷兰经济和文化繁荣的重要体现
4 . 1949~1958年,我国城市数量从132个增加到184个,增加了52个。其中,东部地区增加了3个,贡献5.77%;中部地区增加了23个,贡献44.23%,西部地区增加了26个,贡献50.00%。引发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国家政策的影响B.国际环境的恶化
C.工业体系的初建D.三线建设的开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一些棉纺织工厂主通过机器纺纱,再雇佣家庭手织工将棉纱织成棉布;在金属加工业中,既有大规模机械化生产的工厂,也有很多传统手工作坊。这些现象表明,当时英国(     
A.工厂制提高了生产效率B.多种劳作方式并存
C.确立了世界工厂的地位D.纺织业占主导地位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1883年有人这样描述伦敦的贫民窟:“想走进贫民窟,就必须穿过有毒的臭气,这种气从一堆堆垃圾和乱七八糟的臭水沟里冒出来,有时脏水就在你脚下流。许多院子永远照不到阳光,永远没有新鲜空气,也不知干净的雨水为何物。”上述现象的出现(     
A.推动工厂制度趋于完善B.改变了民众的生活观念
C.直接引发欧洲工人运动D.迫使政府调整城市规划
7 . 清末,显微镜传入中国,透过显微镜可从病人吐泄物中清楚地发现霍乱弧菌,一部分华人精英开始接受这种科学的结论,不再相信疫鬼之说。这表明(     
A.西医开始传入中国B.科技发展影响民众卫生观念
C.疫病传播得到控制D.中国公共卫生事业初步发展
8 . 近来,“中国高铁”成为不少外媒关注的词汇。被誉为中国高铁“出海”第一单的雅万高铁(雅加达至万隆)正式开通,中国与塞尔维亚签订高铁欧洲出口第一单,“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多国表现出对中国高铁的兴趣。为这些信息拟定一个共同的主题,应是(     
A.“中国高铁——闪耀世界的名片”
B.“中国高铁——经济发展的引擎”
C.“中国高铁——沟通中西的桥梁”
D.“中国高铁——大众旅游的媒介”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河南郑州的裴李岗遗址出土了大量的石器,主要包括石镰、石铲和石磨盘等。其中,打制石器的数量约占10%,磨制石器的数量约占90%。这反映出裴李岗文化(     
A.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B.率先进入了新石器时代
C.工具制作技术的发展D.注重生产的精耕细作化
10 . 清代乾隆年间,土地所有者每亩土地向政府纳税约合银3分,粮半升左右。而农民向地主交纳的地租高达一石粮食、约合2两白银。这一状况(       
A.激化了官民矛盾B.导致小农经济瓦解
C.刺激了土地兼并D.加重了自耕农负担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