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农牧业产生后,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人们要求有更好更方便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需要更细密的社会分工,这促进了生产力进一步发展,进而出现剩余产品、社会分化和阶级。为了控制生产资料和剩余产品,国家开始产生。人类由此进入奴隶社会。材料旨在说明
A.人类文明产生具有曲折性和长期性B.农牧业是古代最重要的生产部门
C.阶级和国家出现是文明产生的标志D.生产力的发展是文明产生的根源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哥伦布大交换”也被称为“大交流”,是指哥伦布在航行至美洲以后,一个包括动物、植物、文化、人群、传染性疾病和思想等方面在美洲、非洲及欧亚半球之间的广泛交流。下列所示现象属于“哥伦布大交换”的是
A.美洲的烟草和中国的香料开始出现在欧洲市场
B.欧洲的先进生产方式随欧洲移民一起进入美洲
C.西方的语言文字、宗教开始传播过海到中国
D.里斯本、安特卫普、伦敦成为新的国际贸易中心
2022-06-12更新 | 791次组卷 | 28卷引用: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下面为陕甘宁边区防疫工作统计表(节选)。这些措施反映出当时
时间具体措施
1941年11月《解放日报》开设“卫生专栏”,重点介绍传染病的预防和一些卫生保健知识
1942年4月边区设立防疫总委员会,分区、县先后成立卫生防疫委员会
1942年5月通过《预防管理传染病条例》,对传染病进行分类,并规定相应的报告和防治制度
1944年7月开办了规模庞大的卫生展览会,历时八天,参观者万余人
A.陕甘宁边区疫病泛滥B.探索建设近代医疗卫生体系
C.近代卫生体系更加成熟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逐步壮大
2022-06-03更新 | 470次组卷 | 29卷引用: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文)试题
4 . 咖啡、可可和茶是世界三大饮料。可可树原产中南美洲,16和17世纪被移植到东南亚和非洲,18世纪在欧洲成为一种非常受欢迎的饮料。茶则由英国人和荷兰人从东方进口,18世纪变得十分流行。这表明(       
A.世界贸易推动社会生活变迁B.新航路开辟开启了物种交换
C.早期殖民扩张以农业为主体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共产党宣言》说:“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甚至工场手工业也不再能满足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由此可见,材料认为工业革命的兴起根本上是因为
A.工场手工业的落后B.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
C.蒸汽机的发明D.机器的广泛使用
2022-01-27更新 | 622次组卷 | 19卷引用: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约在9000年前,伊拉克北部的耶莫人即已种植小麦、大麦、扁豆、豌豆等农作物。巴勒斯坦的耶利哥也有新石器时代农业和农村的遗址,时间为8500多年前。这说明
A.西亚是重要的农业发源地B.伊拉克北部是小麦原产地
C.耶莫人是最早食物生产者D.耶利哥拥有最早农业遗址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中国很早就与东非有贸易往来,最有力的证据是
A.《新全球通史》记载的阿拉伯人在中国与东非之间的贸易B.在中国出土的象牙
C.伊斯兰教传入中国D.坦桑尼亚的达累斯萨拉姆陵墓中出土的中国瓷器
2021-09-01更新 | 347次组卷 | 2卷引用: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8 . 17世纪60年代,英国贵族请客,会给客人几片茶叶,泡水喝完,客人把茶叶夹在汉堡里吃掉。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最有可能是
A.英国人很节约茶叶B.东西方贸易规模小
C.英国人的风俗受中国人影响D.茶叶有药用价值
9 . 洲际物种交流约在1500年开始掀起新的高潮,它给世界各地带来了惊人的变化。这一变化的直接表现之一是
A.引起欧洲所谓“价格革命”B.促进饮食文化全球化推进
C.提高人类战胜疾病的能力D.改善食物供应的品种和数量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