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乾隆二年(1737年),苏州虎丘染坊严重污染水源,苏州府会同长、元、吴三县,勒令其“将置备染作等物,迁移他处开张”。在城镇化进程中,污染日渐严重,水质变差,江南地区遂广凿水井,还有大量水夫从城外大河运水到城内售卖。在饮水卫生方面,江南居民惯用明矾沉淀水中浊物后饮用,煮沸饮水也是一直沿用的卫生饮水方法。

——摘编自余新忠《清代江南的卫生观念与行为及其近代变迁初探》

材料二   《上海乡土志》记载,“自通商以后,西人于租界中装设自来水管,导浦江之水而澄清之”。1902年,第一个国人自办的自来水厂在上海开始供水。随着新式凿井技术的传入,能开采深层地下水的机械自流井逐渐增多。民国时期,介绍与宣传水质知识、饮水改良方法的文章不断涌现,“卫生二字已经深入民间”。1927年,上海市公用局、卫生局审定试行我国第一个地方性饮用水标准,对饮用水质进行了量化规定。

——摘编自朱汉国、杨群《中华民国史》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代江南城市清洁用水的主要方式。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以来江南城市在清洁用水方面取得的进步并说明其影响。
2024-01-22更新 | 373次组卷 | 6卷引用:2024年1月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据考古发现,约公元前1700年左右以苏美尔语书写的泥板历书(共109行)是目前所知历史上最早的一部农人历书。就其内容(从灌溉、耕耘到收获)而言,是一部小自耕农的农业手册。另据史书记载汉谟拉比时代还开凿了运河并有管理严格的灌溉网。这表明(     
A.古代巴比伦是农业最发达的国家B.古代苏美尔人是农业的创始人
C.楔形文字的形成与农业发展有关D.古代巴比伦比较重视农业发展
2024-01-21更新 | 67次组卷 | 80卷引用:2024年1月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世界史
3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工业革命时期,英国人口发生了深刻的变化。1701年英格兰和威尔士两座城市的人口为582.6万,1851年达2087.9万。1701年,北部和西北部在总人口中占43.5%,伦敦和南部占56.5%,1831年,北都和西北部49.9%,伦敦和南部50.1%。就人口的流向看,1696.英国农村人口约占总人数的34,而到1831年时,全国从事农业人数还不到全国总户数的30%。

——摘编自黄光耀《工业革命时期英国人口发展的特点及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材料二   1642年英国成年男子的识字率仅为三分之一、到了1840年时,达到了三分之二、妇女的识字率也达到50%。同时,国家开始干预和兴办教育,19世纪30年代开始,出现了新大学运动,很多实用学科进入大学课堂,为社会培养了众多科技人才。

——摘编自马建康《工业革命对英国国民教育发展的影响)等


(1)根据材料一、归纳工业革命时期英国人口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晚期英国国民教育快速发展的原因。
(3)列举工业革命时期的交通工具发明,并指出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人类进入什么时代?
2024-01-10更新 | 62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主观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后,伴随着新科技革命的浪潮,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进入深入发展阶段。城市的基础设施高度完善,并呈现出信息化和智能化趋势,大批购物中心和生活配套设施涌现,人们的生活更加舒适和方便。与此同时,在城市中心过度拥挤以及交通运输迅速发展的背景下,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人口从以集中为主转向以分散为主,中心城市人口逐渐向郊区分散,郊区化特征日趋明显。经历了二战后60多年的发展,至2013年,西方发达国家总体的城市化水平已达到79.8%,法国、德国的城市化水平超过了75%,英国与美国则有80%以上,日本更是超过了90%。

材料二   二战以后,面对城市化的压力,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加强了对城市化的干预,加大财政投入,兴建和改善基础设施,并逐步形成和完善了福利体制。西方发达国家对城市化加强干预是一个长期性的过程,通过经济、政治、法律手段,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以及再分配的功能,改变城市的空间结构与空间定位,为更好地发挥城市功能创造了条件。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袁帅、孙媛《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化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化深入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化深入发展的原因。
2023-12-15更新 | 126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年1月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主题一     城市化的演进

材料一   到1801年全国人口普查时,伦敦之外的17个城市人口在2万到9万之间,英格兰和威尔士超过四分之一的人口都居住在城镇中。1851年英国的城市人口已超过农村人口。1881年城市人口已是农村人口的两倍。“从1820年开始,农业劳动力开始流向工业和服务行业,与它的邻国相比,这种现象在法国表现得尤其明显……1851年仅有3%的法国人住在经济发达的塞纳省,及至1911年,居住在这里的法国人已占法国总人口的10%。”

——摘编自[英]彼得·克拉克《欧洲城镇史》

材料二   中国近代城市是伴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和中国近代工业化的进程所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主要分布在通商口岸。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历史大致是从鸦片战争后,即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40年代末新中国成立时为止,前后经历了约100年的时间。由于城市化和工业化是同步进行的,因此中国近代城市化的历史也和近代工业化一样。

——摘编自王圣学《中国近代城市化的经济分析》

材料三   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出台《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要求“城市政府应该集中力量搞好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加强各种公用设施的建设,进行环境的综合整治。”1987年5月,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强城市建设工作的通知》,之后,全国各地相继建立了城市建设管理机构和城市建设监察队伍,从整顿市容环境卫生入手,城市管理的范围逐步扩大到城市建设综合性管理。

——摘编自汤文仙《从接管城市到治理城市:我国城市管理的探索与思想演进》


主题二     居住条件改善

材料四   近代以来,棚户区作为上海平民的栖身立命之地,所引发的社会问题严重困扰着城市现代化的发展。为稳定秩序巩固统治,1928年10月,上海市政府组建了“筹建平民住所委员会”,着手勘定建筑地点,开始兴建第一平民住所。此后,市政府向市银行借贷兴建了第二及第三平民住所,为不少平民提供了较好的可供居住的场所。1935年,市政府成立平民福利事业管理委员会,并向沪西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借贷,开始营建平民村,进一步推动了上海住房救助事业的发展,但财政的窘困决定了市政府无法满足广大底层民众的居住需求。

——摘编自刘荣臻《近代上海平民住房救助与社区治理》

材料五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主席提出“必须有计划地建筑新房,修理旧房,满足人民需要”的指示,住房重建计划被上海市政府提上议事日程。从1951年起,在借鉴以往城市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上海先后建成曹杨新村、控江新村等几十个工人住宅区,并配套建设诊疗所、公共厕所和公共浴室等公共设施。“一五”期间住宅建设合计总投资额为1.54亿元,约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10%。与此同时,“自建公助”等住宅建设形式也大量出现。这些新建住宅不再集中在市中心,而是从市区向外辐射,星星点点分布在市区周围。此外,修理的老公房因价格较低,也受到不少市民的青睐,从而基本满足了职工及家属的住房需求。

——摘编自师吉金《新中国城乡居住条件的初始变迁》等


主题三     基础设施发展

材料六 1835年议会通过了《城市机构法》,在178个城市中设立了济贫法委员会、工厂视察员办公室、卫生总局、地方政府委员会、教育部、铁道部等政府管理机构。1868年颁布的《托伦斯法》赋予地方政府处置对公共卫生构成威胁的私人住房的权力,1875年颁布的《克罗斯法》准许地方政府制订改造贫民区的计划。利物浦市政当局利用城市的公共地产建造了大量的工人住宅,采用政府征购的方式拆除了部分贫民窟后,在原址上兴建了商店、公园、仓库、车站、剧院等公共设施,初步改善了城市环境,居民居住条件也大为改善。1882年每间房屋平均住6人,过分拥挤的人口比例降为12%,到1891年,每间房屋所住人口减少到5.68人,过分拥挤的人口比例下降到了10.9%。此后,政府又修建了一些排水设施和工人住房,并出台了“建造法令”来控制沿街住房的布局。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李明超《工业化时期英国的城市社会问题及初步治理》


主题四   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

材料七   在工业革命刺激下,英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在欧洲占据首位,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和农产品产量的提高,满足了日益增长的城市人的需要,工业革命带动的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为英国城市化提供了强有力的刺激因素。由于劳动力越来越多的从第一产业转向第二、三产业,使城市逐步产生了吸收大量劳动力的能力。交通运输方面的巨大变化,加强城市和城乡之间的联系并使处于交通枢纽的城市和城镇能够迅速成长。

——摘自陈爱君《第一次工业革命与英国城币化》


✱基础测评✱
(1)根据材料一,概括1750年之后欧洲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并简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口岸城市形成的原因。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80年代中国城市治理的特点和意义。
✱能力提升✱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时期上海市政府解决平民住房问题的措施及效果。
(5)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上海市民居住条件改善的特点及背景。
(6)根据材料四、五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近代以来城市居民居住条件改善的认识。
(7)根据材料六,概括英国城市治理的特点。
✱历史纵横✱
(8)根据材料六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基础设施的发展角度阐释城市化对社会生活的积极影响。
(9)根据材料七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化、城市化与城市病之间的关系。
2023-11-27更新 | 6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1月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6 . 中国古代城市的演进历程反映商品经济的发展水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历程简表

历史时期

城市发展

夏、商、周

真正的城市产生

春秋战国

城市数量突增,城市职能以军事和政治为主

唐、宋

开端于唐朝中后期的城市变革一直延续到宋朝,奠定了我国的城市规模与特征

明、清

城市发展成熟,出现了以大城市为中心的城市群和大量小型城市

——根据百度学术文章整理改编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古代城市的整体演进或其中任意一个时期,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3-07-13更新 | 112次组卷 | 8卷引用:2024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主观题
7 . 下面是民国二十一年津浦铁路线(天津—浦口)的时刻表。据此可知,近代的铁路运营(     
A.强化了人们的时间观念B.促进了城市经济繁荣
C.提高了人们的公共素养D.加强了对外经济交流
2023-07-07更新 | 116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1月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8 . 城市文明的演进

材料一   “开封城摞城”

经过20多年的考古发掘已经探明,在古都开封地下3米至12米处,埋着(上下叠压)6座城池,其中包括3座国都、2座省城及1座中原重镇,形成“城摞城”的奇特景观。“开封城,城摞城,地下埋有几座城”,这个一直流传在开封民间的神秘传说,终于被考古证实。有学者指出,由于黄河多泥沙的独特水文特性,黄河流域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城邑遭受了与开封城同样的命运。“城摞城”对于研究黄河的泛滥、泥沙的淤积和灾变现象等,都提供了大量材料。

——摘编自苏则民《营邑立城制里割宅——中国古代的城市设计》

材料二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意大利首都罗马是世界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沉淀了数千年历史遗迹,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它建在台泊河之间的7座山冈上,几经毁灭又几度复兴。古罗马遗迹规模宏大,令人浮想联翩,流连忘返。约公元前2000年初,罗马人从东北移居于此。公元前8至前4世纪筑城堡,逐步形成早期罗马城。公元7561870年为教皇国的首都,1870年意大利王国统一后成为意大利首都(教皇国退至梵蒂冈)。罗马古城的大部分遗迹现叠压在罗马街区下。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从上述材料中提取相关论点并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证清晰、史论结合。)
2023-05-29更新 | 149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主观题
9 . 选做题(请任选1题作答)

材料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启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国家,却也较早承受了转型时期公共卫生状况严重恶化的后果,不得不摸索出一套适应城市化、工业化发展需要的公共卫生管理制度。最终,英国构建出一套以地方政府为核心,辅以中央政府监督引导的公共卫生管理制度。

——摘编自王广坤《19世纪中后期英国公共卫生管理制度的发展及其影响》

材料二   清代的城市体系在鸦片战争后受到了外来的冲击。清王朝在战后被迫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个沿海商埠,并允许外人在通商口岸居住,这就在原有体系上捅开了几个小小的缺口。西方列强趁中国的内乱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从而取得了在长江航行的特权并迫使沿海沿江的更多口岸对外开放。据统计,自五口通商到20世纪初,列强通过历次不平等条约强迫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即达70多处。这些相继开放的、主要分布于沿海沿江地区的通商口岸,最终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的面向外部世界的开放型的城市体系。

——摘编自姜涛《中国近代城市体系的变动》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城市化早期存在的问题,并分析近代英国发展公共事业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中国城市出现的特点及其影响。
2023-05-16更新 | 7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1月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10 . 20世纪初,汽车传入中国,此后,通行汽车的公路开始发展起来。中国最初的公路是1908年广西南部的龙州至那堪公路,长17公里。民国时期陆续修建了一些公路,但当时处于军阀混战情况下,修建公路既无规划,又无标准。截至1927年,公路通车里程仅为29000公里。这表明近代中国(     
A.交通运输呈半殖民地色彩B.公路建设分布不平衡
C.公路交通发展受到了限制D.交通领域开始近代化
2023-05-12更新 | 189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1月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