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秦汉开始,药材随着商旅沿着丝绸之路流布世界各地,《马可·波罗行纪》中有肃州生产、贩卖中药材的记载。13世纪的波斯宰相拉什德曾派年轻医生远行中国学习中医药学,并用波斯文写成了系统介绍中国科学与医学成就的《唐苏克拉玛》。17世纪40年代来华传教士卜弥格深入研究《黄帝内经》《伤寒论》等中医典籍,著有《中国医药概说》《中国诊脉秘法》等书,全面介绍了中医理论和临床知识。1688年,俄国人到中国学习种症术,之后传到了西欧,盛行一时。19世纪,《英国医学杂志》相继报道了中国针灸疗法。20世纪,法国人苏理莫昂专门从事针灸临床与教学,著有《真正的中国针灸术》。中医只是西方医疗的补充手段,西方民众只是选择性地接受了具有东方地域特征的药材和针灸。

——摘编自王亚丽等《从中医西传看中西文化交流》

材料二   明朝末年,伴随着耶稣会士的传教活动,具有近代意义的西方医学逐渐进入中国,当时传入的主要是解剖学、生理学知识。19世纪,医学处于蓬勃发展阶段,特别表现在与中医学相较更有实力的外科学上,如白内障手术、乙醚麻醉法等。一些有见识的中医学家已开始了融通中西医的活动。清朝末年,伴随着剧烈的社会变革,中国开始自办医学校,如京师大学堂开设医学科和医学实业馆。医疗保健制度、公共卫生与防疫等也开始仿效西方施行。到1912年,随着共和政府的建立,万象更新,现代医事制度也随之确立,西医大行其道,传统的中医被屏蔽于这一系统之外。20世纪二三十年代,有人甚至提出“废止中医案”,中医界据理力争,如张锡纯主张中西医理相同,应取长补短,和衷共济。

——摘编自罗曼《西医东渐及其与中医的碰撞》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医西传与西医东渐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医东渐加速的原因。
2024-04-30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测试(二)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宋元时期,茶叶“出于闽中者,尤天下之所嗜”。以北苑为代表的建安茶园被列为官茶园。北苑茶品种繁多,《东溪试茶录》中记:“茶之名有七,一曰白叶茶、次曰甘叶茶、三曰早茶、四曰细叶茶、五曰稽茶、六曰晚茶、七曰丛茶。”制作贡茶的茶叶取用早茶以上的茶种,其制作过程十分讲究,也特别奢靡。据《宋史·食货志》记载,北宋大观年后,建茶岁贡20余万斤。除上贡朝廷外,还有大量销售。南宋以后,建茶产量更是剧增。鸦片战争后,福建茶叶生产在商品经济大潮下迅猛发展。1853年,朝廷准许闽江上游茶叶改由福州海运出口。洋行买办内地收购茶叶制度的实行,直接将内地茶叶经济与沿海茶叶贸易对接起来。1858年,外商到中国内地购货出洋只要缴纳一次2.5%的子口税,极大降低了从武夷山运茶出洋的成本。19世纪70年代晚期,福州茶叶输出居全国之首,走向茶叶贸易的鼎盛时期。

——摘编自刘锡涛《试探福建茶叶生产及近代茶叶外贸鼎盛的原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元时期福建茶叶“尤天下之所嗜”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以来福建茶叶贸易发展的背景。
2023-03-07更新 | 343次组卷 | 8卷引用:海南省儋州川绵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