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交通与对外贸易】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被誉为“沙漠之舟”的骆驼,在汉至唐代塑像、壁画中频频出现,通常由胡人牵引,满载货物、用具,它们的形态、组合、驮载的物品等,成为“丝绸之路”的象征符号。凭借驼背的运载,中亚、西亚直至罗马获得了渴望的中国丝绸。

骆驼上塑造的一捆捆丝绸、一束束生丝,输出的原料与成品都可以见到,令人想到“无数驼铃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的美妙图景。通过丝绸之路,西亚和中亚的各种珠宝器物、甚至植物品种引进中土,丝绸之路带来的是商品和文化的双向馈赠,骆驼直观地再现丝绸源源流向西方的同时,也能看到外来物品和事物的传入。

——摘编自齐东方《丝绸之路的象征符号——骆驼》


材料二   中欧班列是按照固定车次、地联运班列,分别从中国重庆、成都、郑州、武汉、及“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集装箱国际铁路联运班列,分别从中国重庆、成都、郑州、武汉、苏州、义乌等开往德国、波兰、西班牙等国家的主要城市。目前国内开行中欧班列的城市已经达到43个,到达欧洲已有14个国家42个城市。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分析“骆驼”作为丝绸之路象征所蕴含的历史价值。
(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与汉唐丝绸之路上的交通相比,中欧班列有何进步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欧班列开通的意义。
2024-02-01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云学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工厂与现代化】

材料   从18世纪的英国开始,观察者们就意识到了工厂的革命属性。工厂显然带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在18世纪的最后几十年里,英国的发明家、工匠和商人们开发了一系列的机器,用以提高本土生产的棉纱的质量和数量。阿克莱特于1768年申请了纺纱机专利,并于7年后申请了梳棉机专利。他与别人合作,先是在诺丁汉建了一个工厂,用马作为动力来推动纺纱机。他很快转向利用水力。

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欧洲主要的钢铁公司建造了工业村镇,包括埃森的克虏伯和勒克勒佐的施耐德。20世纪初,以工厂为基础、受到公司控制的工业革命彻底改变了社会。数以百万计的工人离开了新英格兰、爱尔兰、意大利或东欧的村庄或农场,进入了工厂。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几十年里,在欧洲和美国,巨型工厂成为工人改善工资、福利和安全方面的工具(尽管实际工作仍然是消耗体力、单调和异化的)。在资本主义社会漫长的历史上,由于工会化,工人们分享了大规模工业产生的巨大的生产力收益,这是一个相对平等和民主的时刻。过去四十年来,工薪阶层的收入停滞不前,不安全感与日俱增。

—摘编自〔美〕乔舒亚·B.弗里曼《巨兽:工厂与现代世界的形成》


根据材料并结合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围绕“工厂与现代化”提炼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近代商业贸易的变化】

材料一   1531年,最早的一家商品交易所在安特卫普开业。此后,阿姆斯特丹出现了粮食交易所,伦敦办起了综合交易所。16世纪,威尼斯和热那亚的商人创立了银行,为从事国际贸易的商人提供资金和信用。1694年,经英国国王特许,英格兰银行创立。17世纪后,伦敦的证券交易所成为国际证券交易的中心。1852年,世界第一家百货公司在法国巴黎开业。1892年,德国出现有限责任公司。后来,这种企业组织形式相继为英国、法国、意大利、瑞士、卢森堡和比利时等国所采用。……这些公司在世界各地经营垄断贸易,进行殖民掠夺,对西欧资本原始积累发挥了重要作用。

——摘编自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材料二   在东印度公司成立前,荷兰在遥远的亚洲陆续建立了14家贸易公司。这些公司彼此竞争,导致货物在当地的收购价格高涨,在欧洲的贩卖价格却下滑。而且,还面临英国、葡萄牙、西班牙的武力干涉和激烈竞争。1602年3月,在议会议长的斡旋下,这些公司整合成了荷兰联合东印度公司。公司获得了荷兰议会东起好望角、西至南美洲南端的所有区域的垄断贸易执照。公司不但可以执法、签署协定、对外谈判,还可以在海外发动战争。公司⋯⋯任命印度群岛等殖民地的总督,也任命这些殖民地的雇员、公务员、军官和法官,但这些任命需要经过三级会议总会的批准。

—摘编自彭兴庭《资本500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航路开辟后欧洲近代商业经营方式的新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荷兰建立东印度公司的背景并分析其在近代历史上所扮演的角色。
4 . 【伟大的共存】

亚里士多德曾说,动物是大自然赐给人类的礼物,“既是好劳力又是美味佳肴”。对人类来说,最重要的是驴、牛、马、骆驼之类的动力型动物,它们让人类获得了更大的肌肉力,使人类不仅可以耕种更多的田地,而且可以运输更多货物,或更快速地移动,人类世界由此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剑桥大学考古学及人类学博士莱恩·费根的《伟大的共存:改变人类历史的8个动物伙伴》(狗、山羊、绵羊、猪、牛、驴、马和骆驼)讲述的就是人类与动物共同经历的这段历史。在费根看来,人类不仅改变了动物,动物同时也改变了人类。

请以“动物与人类发展史”为主题,任选一种或两种动物,自拟标题,运用所学知识阐述动物与人类发展的关系。(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4·四川自贡·一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南海一号”是世界古沉船中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商船,从目前清理出的瓷器来看,所出的德化瓷器与中国传统瓷器器形、纹饰等区别较大,具有明显的异域风格,专家推测为南宋时期“来样定做”的外销瓷。这则材料可以用于佐证(     
A.南宋对外交往繁盛B.外贸成为税收主要来源
C.海上丝绸之路开辟D.南宋经济水平领先世界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重庆市某中学历史班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考察中国历史上的外来农作物。他们根据曹雨《中国食辣史》、蓝勇《中国川菜史》等著作收集整理了明清时期中国各地关于辣椒的部分早期记载。

名称时间地点记载及出处
番椒万历十九年(1591)浙江《遵生八笺》:“番椒丛生白花,果俨似秃笔头,味辣色红,甚可观。”
辣椒万历四十二年(1614)山东《群芳谱》:“番椒,亦名秦椒。白花,子如秃笔头,色红鲜可观,味甚辣。”
辣茄康熙三十三年(1694)浙江《杭州府志》:“又有细长色纯丹,可为盆几之玩者,俗名辣茄,不可食。”
海椒康熙六十一年(1722)贵州《思州府志》:“海椒,俗名辣火,土苗用以代盐。”
辣椒雍正十一年(1733)广西《广西通志》:“每食烂饭,辣椒为盐。”
秦椒乾隆九年(1744)陕西《直隶商州志》:“结角似牛角,生青熟红,籽白,味极辣。”
黔椒道光二十四年(1844)四川《城口厅志》:“黔椒,其种出自黔省,俗名辣子,一名海椒……可面可食可淹以佐食。”

材料二     史料记载川人“尚滋味,好辛香”,食茱萸与花椒、姜并列为川人喜好的“三香”。随着辣椒传入,四川当地风土气候成为适宜辣椒生长的沃土,辣椒很快被用于烹饪食材之列,造成了川菜以麻辣为突出味型,兼重各种辛香味型的特色。……自乾隆年间开始,辣椒就逐渐代替了食菜萸成为主要的调味品,到嘉庆年间,四川地区的许多方志中已有关于辣椒的记载。辣椒占地不多,不挑气候和土壤,收获期长达半年。光绪《南溪县乡土志》记载,辣椒“二月播子,四月移植”,“粪尤忌晨,初耨治,惟以水和溺注之”。辣椒具有温中下气、开胃消食、散寒除湿的作用,辣椒的火热、刺激能够盖掉劣质食材的味道,能够“下饭”。品种各异的辣椒通过干制、腌制、酱制等方式加工后,产生丰富多样的食用方法。清末徐心余《蜀游闻见录》记载,“昔先君在雅安厘次,见辣椒一项,每年运入滇省者,价值数十万”     

——摘编自于帅《人口迁徙、环境适应与技术改良:辣椒在中国西南地区的传播》


(1)从材料一表格信息中能得出辣椒在中国种植传播的哪些推论?说明其理由。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代中期以来川渝地区食辣之风兴盛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世界贸易组织数据显示,1980—2020年,全球服务贸易年均增速达到6.48%,超过货物贸易年均增速约1%,超过全球经济年均增速1.2%。这反映出(     
A.世贸组织垄断国际贸易B.民众货物消费能力下降
C.第三产业产值稳居第一D.科技发展影响国际贸易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810年,罐装食品实验成功并开始为人们提供食品,随后沙丁鱼罐头、浓缩牛肉汁等方便食品大量出现。20世纪六七十年代,快餐在世界各地流行,汉堡包、热狗、三明治、披萨、炸鸡、薯条等快餐店迅速占领全球市场。这种现象(     
A.体现饮食对卫生和营养的追求B.适应了人们快节奏的生活需求
C.得益于垄断组织的规模化经营D.表明跨国公司主导经济全球化
2023-01-11更新 | 430次组卷 | 11卷引用:湖北省部分地市州2023届高三元月联考历史试题
9 . 敦煌莫高窟和安西榆林窟晚唐、五代、北宋时期的18幅“劳度叉斗圣变”壁画中(如下图局部),大都绘有佛徒们洗浴、剃头、刮脸、揩齿、刷牙等内容的壁画。这反映出当时(     
A.已有重视个人卫生的意识B.僧侣生活十分奢靡
C.疫病防治受古代政府重视D.佛教宣扬讲究卫生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宋建立后。宋太宗“太平兴国初,京师置榷易院,乃诏诸蕃国香药宝货至广州、交趾、泉州、两浙”;……其后,在广南、福建、两浙置市舶司,“掌市易南蕃诸国物货航舶而至者”以管理海外贸易。……宋高宗曰:“市舶之利颇助国用,宜循旧法,以招徕远人,阜通货贿。”……(元朝)至元十五年八月,诏行中书省曰:“诸蕃国列居东南岛屿者,皆有慕义之心,可因蕃舶诸人宣布朕意。其往来互市,各从所欲。”

——孟原召《关于海上丝绸之路的几个问题》

材料二   中国茶文化是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许多经典文化以茶为载体,并通过这个载体来传播。唐宋时期,中国的文化在世界上是处于领先地位的。周边国家大量的僧侣和留学生来中国学习文化的同时,也将茶的种植方式传播到了各自的国家和地区。譬如朝鲜和日本茶文化传到这些国家后便与本国的文化相融合,催生出了具有本土特色的茶文化。……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国家在海外的殖民贸易在本质上是以国家组织的形式对落后地区的资源掠夺但客观上却促进了中国的茶文化在这些国家和地区传播。

——吉峰《论中国茶文化传播的方式与渠道》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繁荣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简述该时期海外贸易繁荣的具体表现。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航路开辟前中国茶文化传播的特点。请分别指出日本和英国在中国茶文化基础上创造出的新的茶文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