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有战国秦汉、唐宋和明清三个高潮期。战国秦汉时期商人势力成长,很多大中都会成为商业贸易的中心。唐朝后期开始,粮食、茶叶、瓷器等生活必需品逐渐成为商品交易的大宗。北宋以后,很多史料记述了日用品的大宗交易情况,所交易的商品种类繁多,有家居用品、鞍辔弓箭、书画古玩、土产香药等。第三次高潮出现在明清两朝,都是延续了数百年的统一王朝。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农副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加深、专业化程度提高,都成为商业发展的新因素。

——摘编自宁欣《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和特点》

史料二   希腊人经商范围东及中亚,北抵今南俄草原,南达北非,西到大西洋,规模相当惊人。希腊参与商业活动的人,包括上至贵族、下至平民乃至奴隶等各种人,而不仅仅是外邦人或奴隶。希罗多德说,在希腊的每一个城邦内部都有一个市场,人们在那里从事商业买卖活动。一些城邦为了便于贸易的发展,在市场上,有专门的官员检查产品的质量是否合格、价格是否合理、度量衡是否准确等。

——摘编自晏绍祥《古典作家笔下的古代希腊商业》


【探究】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商业发展三个高潮期的特点。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希腊商业发展的特点。
2024-02-09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旧石器时代的人们与周围的世界联系紧密。他们开始知道,哪些动物可以猎杀,哪些植物可以食用。他们采集各种野生坚果、浆果、水果、颗粒植物和绿色植物。各地的人们还都猎杀、食用各种动物,包括野牛、野马和驯鹿等。在沿海地区,鱼是一个丰富的食物来源。

——摘编自【美】杰克逊·斯皮尔福格尔《世界历史》

史料二   新石器时代的农业革命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农业、畜牧业的产生,使人类的经济从旧石器时代以采集、狩猎为基础的攫取性经济转变为以农业、畜牧业为基础的生产性经济。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的生产者。这一获得食物方式的转变,改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标志着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一个飞跃……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人们开始对日月星辰的活动、对水土的特点、气候现象进行观察,积累经验,从而产生初步的天文地理和数学知识,把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摘编自赵志远、刘国庆《世界小通史·上古史》


【探究】
(1)根据史料一、旧石器时代的食物来源是什么?主要食物有哪些?
(2)有学者认为:农业革命为以后一系列的社会变革创造了物质基础。结合史料二、论证这一观点。
2024-02-09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表面看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是美元的灾难,动摇了美元的地位,是美国全球霸权衰落的象征。其实相反,美元从此获得了黄金的生命,而不是和黄金共享生命……美国依靠独步全球的经济总量,垄断了国际贸易结算货币地位,刺杀了黄金,偷取了黄金的生命,建立了全球美元经济独裁……美国购买全世界的资源仅需要用美国的印钞机印出来的一张纸(美元)。

——摘编自谭智元《金融战争与美元霸权》

史料二   中国是世界茶叶的发源地,也是世界最大的茶叶生产和贸易国。中国茶园面积居世界第一、2006年为145万公顷;产量居世界第二、2006年突破100万吨。2007年中国出口茶叶28.95万吨,出口额为6.08亿美元,居世界第三位。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面临日益严峻的国际茶叶贸易形势。一方面,目前中国茶叶出口贸易下降到世界第三位;另一方面,国外茶叶将更多地进入国内市场;再有,进口国实施越来越苛刻的技术壁垒,以及人民币升值、生产成本大幅度提高等诸多不利因素。

——摘编自许咏梅《中国茶叶出口贸易影响因素及其效应研究》

【探究】
(1)分析史料一、为什么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并未动摇美元在国际货币中的霸主地位?
(2)据史料二、以中国茶叶贸易为例,论证“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中国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这一结论。
2024-02-05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第9课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今使乌获、藉蕃(皆大力士)从后牵牛尾,尾绝而不从者,逆也。若指之桑条,以贯其鼻,则五尺童子,牵而周四海者,顺也。

——摘编自《淮南子·主术训》


史料二   罗马共和国末期,奴隶人口一度达到意大利总人口的25%。这时候,很多大贵族用奴隶作为自己田庄的主要劳动力,并进行专业分工和统一指挥。古罗马学者瓦罗的《论农业》对此曾有非常详尽的论述。据他记述,当时有的奴隶制庄园规模很大,一个橄榄园面积就有120犹格,约相当于480亩,可见当时奴隶主们拥有土地之多,而且还在不断扩大。

——摘编自孙明良《从瓦罗的〈论农业〉看古罗马农业的经营管理》


【探究】
(1)史料一中的文字信息及图片反映了怎样的经济现象?有何影响?
(2)罗马共和国时期,奴隶的来源有哪些?奴隶制庄园的影响是什么?
2024-02-05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城市化的发展】

材料一   19世纪世界城市化进程及地区差异。

全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总人口(百万)城镇人口(百万)城市化水平(%)城镇人口(百万)城市化水平(%)城镇人口(百万)城市化水平(%)
1800978505.1207.3304.3
18251100605.4258.2354.3
18501262806.34011.4404.4
187514201258.87517.2505.0
1900165022013.315026.1706.5

材料二   1978年年底到1997年年底,我国城市化水平由17.9%提高到29.9%,年均增长0.63个百分点,是新中国成立后前29年城市化速度的2.5倍,是世界同期城市化平均速度的2倍。1992年以后,逐步加快了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步伐,一批陆上边境口岸城市、长江沿岸城市、内陆地区省会城市开始享受沿海开放城市的优惠政策。20世纪80年代以后,小城市的数量和在城市人口中的比重开始呈增长趋势。到1997年末,有731个外资金融机构(代表处和分行)分布在中国大陆的29个城市,其中700家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63%集中在北京(243家)和上海(215家)两个城市,其次是广州(61家)和深圳(54家)。

——摘编自周一星曹广忠《改革开放20年来的中国城市化进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世界城市化发展的主要特征并说明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的发展趋势。综合上述材料,请你给当代我国的城市化提出合理化建议。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自原始社会开始采集和利用茶叶,但在唐之前,茶叶大抵采自野生茶树。随着饮茶之风渐广,茶叶消费量激增,靠采集野茶无法满足庞大的消费需求,于是,人工种植的茶园日益增多,逐渐形成了茶叶核心产区。从茶叶种植上看,除去岭南道韶州、容州、象州产茶外,几乎尽出自长江流域。唐建中年间,北方饮茶之风日盛,大量的茶叶需从长江流域运往北方,带来了由南至北的繁盛的茶叶转运贸易。位于大运河枢纽素有“扬一益二”的扬州,成为唐代茶叶南北运输中重要的集散地,大量茶叶通过运河运到洛阳、长安。同时周边少数民族开始依赖饮茶消解酒食,维持身体健康,刺激着唐王朝与周边国家民族的茶马贸易和茶马古道的开辟。

——摘编自刘礼堂、万美辰《唐代长江流域的茶叶种植与饮茶习俗》

材料二   对中国茶叶的依赖引起了英国人的警觉,他们认为英国急需寻找一个新的茶叶供给源,以结束中国对世界茶叶市场的垄断。这个地方很快被选定——英国的殖民地,印度。这里有合适的气候、廉价的劳动力和广阔的土地。1848年,罗伯特·福钧被英国东印度公司派往中国,深入内陆茶乡,盗取中国茶树品种与制茶工艺,使茶叶在印度得以大批量种植和生产。与此同时,工业革命的成果也被应用到茶叶的制作与运输中,尤其是大量制茶机器的出现,使此前从事制茶的小作坊纷纷转变为大工厂,到19世纪末,印度已经实现了各个环节的机械化,印度茶的产量迅速超过中国茶的进口量。印度茶不仅产量巨大,而且关税为零,这一切导致茶叶价格大幅下降,茶因此走入大众生活。

——摘编自韩红星、单依依《以茶为媒:明清中英贸易背景下茶的跨文化传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代大量种植茶叶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印度引种茶叶带来的影响。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世纪起,大批旅游图册的出版与热销帮助欧洲人建构了相对系统完整、全面清晰的“中国图像”,成为欧洲人了解中国的窗口,满足了欧洲人对神秘东方的好奇心。此外,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成熟与时尚资讯的迅速传播,时装版画也成为欧洲人了解东方与世界服饰文化的平台。“18世纪英国的乔治时代,即使在偏僻的乡村杂货店中,也能买到东方缎带等一些时髦的奢侈品。”东西方服饰贸易出现了繁盛局面。来自异域的新鲜生活信息与时尚潮流资讯伴随着借助海洋贸易流入的大量东方服饰纺织品向西方扑面而来,冲击着西方传统的服饰纺织文化与相应的“衣冠之制”。

——摘编自宋炀《17—18世纪东方国家外销服饰纺织品与近代世界文化建构》

材料二   随着1819世纪英国产业革命的成功,清政府不断颁布的“禁海令”对于正处在世界范围的经济扩张高潮中的英国人来说显然是一种障碍。1791年,英国对从中国进口的瓷器、漆器施行严格的高额关税,很明显就是为了遏制中国商品对英国本土企业的冲击。在此情况下,英国政府便向中国皇帝派出了第一个使节,说明此时清廷“禁海令”已然不仅仅是海上商业贸易层面的事了,已上升到国家政治层面,中英双方的冲突也在所难免了。

——摘编自胡良益、潘天波《清代海上丝路漆器文化外溢:贸易、想象与环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18世纪东西方服饰贸易繁盛的原因以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英冲突的实质,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进行评析。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0年,纽约曼哈顿东区“所有的房间中,三分之一住着两个人,其余三分之二则住有3人以上。”在匹兹堡,数百家工厂排出大量的废气,有“烟城”之称。大量的废铁、炉渣倒入河中。“从1880年到1890年,全国犯罪收监率上升了50%,大部分案件都发生在城市。”19世纪末,在费城和圣路易斯,其排水系统总长度仅相当于城市街道总长度的一半多一点。而巴尔的摩、新奥尔良和莫比尔等城市依旧大部分靠露天排水沟排泄污水。城市老板利用对市议会的操纵,公开出售特许权和承包合同,进行房地产投机和公用事业股票投机。

材料二   19世纪八九十年代,美国城市改革运动兴起。其中,市政改革运动的声势和作用较大。改革者主张城市自治,以减少州立法部门对市政的过分干预;扩大城市行政部门,尤其是市长的权限,以遏制城市老板通过市议会干预市政;城市选举实行超党派原则,并与州一级选举分别进行,尽量减少城市政府的政治色彩,以杜绝城市老板倚仗党派势力操纵市政;起用专门人才主管城市行政事务,按企业管理的模式对城市实行科学管理。美国城市社区改良运动影响深远,现在的很多社区改良组织都是从当时的改良运动中繁衍下来的。改良者还主张在最贫困的社区创办会所,供民众居住、学习和娱乐,形成一些社区的教育和娱乐中心。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刘建芳《美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问题及对策》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世纪末美国兴起的城市改革运动的意义。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早在欧洲人到达美洲之前,烟草已被广泛种植。它不仅在萨满教的宗教实践中普遍存在,同样在印第安人的重大仪式,如祭拜祖先、庆祝战争胜利、缔结和约、庆祝丰收以及成人礼等重要场合被赋予神秘的魔力,美洲烟草文化逐渐形成。16世纪初欧洲人开始接触到烟草,但将烟草视为野蛮的象征而不屑一顾。随着烟草在欧洲的传播,欧洲人改变了对烟草的轻视。16世纪后期英国女王近臣雷利将烟草引入上流社会,吸烟成为富有的精英士绅阶层的文化符号。17世纪中期欧洲中等阶层逐渐形成,烟草文化从上层社会传播到了中等阶层。中等阶层赋予了烟草新的意义,它是一种重要的社交用品。在此后两个世纪里,烟草文化传播到更大范围的消费群体中。巨大的市场需求,驱使欧洲人在美洲广泛种植烟草,建立烟草工厂,产品不仅供应欧洲,还大量出口海外,这对欧洲的殖民主义事业非常重要。随着烟草的普及,欧洲形成了具有本土特色的烟草文化,英国的烟斗文化、法国的鼻烟文化和西班牙的雪茄文化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尽管有识之士认识到烟草使人上瘾有害健康而抵制,但烟草仍然风靡了欧洲,实现了对欧洲的“征服”,成为美洲“回馈”欧洲的文化产品,这也是“哥伦布大交换”的典型案例。

——摘编自荆玲玲《近代早期美洲烟草文化的欧洲化》

综合材料信息,以烟草为主题,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代冶铁业的规模有明显的扩大,其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目前发现的汉代冶铁遗址主要分布在豫、冀、晋、鲁、陕等地区。产铁之地设铁官,专管冶铁和铸造铁器,全国共有49处。较大的冶铸作坊有郑州古荥镇、南阳瓦房庄等遗址。这些遗址面积大,炼铁炉种类多,所用技术较为先进。生铁炒炼成钢等技术的应用提高了铁产量。汉代冶铁技术的提高为生产工具的制造和改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据考古发掘,我国古代主要农具大部分已在汉代出现,可分为垦耕工具、播种工具、整地工具和收获工具等类型。

——摘编自张钢杰《试论汉代冶铁业的发展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材料二   明代山西等地冶铁业得到空前发展。其规模之大、产量之多,超过了以往所有朝代。据统计,当时全国共有246个铁矿产地,这为后来我国冶金勘探部门“就矿找矿”提供了历史线索,非常利于我国铁矿普查任务的完成。明代在这些铁矿上,建立了许多官营、民营冶铁场所。随着工匠管理体制的改革,民营铁矿的产量大幅度提升。不少冶铁工业城镇涌现,如佛山镇“民庐栉比,屋瓦鳞次,几万余家”,“工擅炉治之巧,四方商贩辐揍”,江苏的吴江县庞村,嘉靖时“有前后二村,居民数百家,铁工过半”。高超的“生铁淋口”技术不仅用于生产农具、兵器和一般生活用具,还铸造了出口到日本、朝鲜等地的铁钟、铁菩萨等艺术品。

——摘编自黄启臣《明代山西冶铁业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冶铁业发展的具体表现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汉代相比,明代冶铁业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