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3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如果从莱布尼茨1700年创立的普鲁士科学院算起,德国科研建制走了300多年的不平坦之路。差不多每隔100年,德国的科研体制都会发生根本性变革。1810年柏林大学的建立,1887年帝国物理技术研究所的成立,1900年前后高等工学院升格为大学并拥有博士学位授予权,以及20世纪末以来开展的“卓越战略”计划等,都是标志性的事件。18711914年,德国在短短的40多年时间里,建立了一个分工明确的科研创新体制。此外,德国科学家和具有忧患意识的科学政策制定者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

——摘编自方在庆《持续不间断地推进科研体制创新》

材料二   日本经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迅速发展,与其适应时代发展、与时俱进地调整科技发展与创新战略密不可分。“日本是继美国后,第二个在国家层面推进科技政策成为一门科学的国家"。二战后的日本在“重经济、轻军备”的政策指导下,通过长期引进、利用、优化和发展其他发达国家已有的先进技术,实现了技术产业化。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日本文部省、通商产业省、科学技术厅等政府职能机构为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陆续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具有改革色彩的方针政策,走出了一条具有日本特色的科技发展路线:以民用科技为主,实现其与高新技术、军用科技的转化,引进、优化先进技术以进行集成性创新。

——摘编自夏婷《日本科技创新政策学发展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成为科技强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德国与日本科技发展的共性,说明日本科技发展的影响。
2023-08-29更新 | 231次组卷 | 4卷引用:选必二第6课-实战高考2024年一轮复习全考点突破
2023·辽宁·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唐朝贾耽所著的《皇华四达记》中详细记载了唐朝对外的七条交通路线。(     
第一条从内地进入东北和朝鲜北部,即营州(河北道行政区)入安东道
第二条从山东航海到朝鲜、日本和渤海国,即登州海行入高丽渤海道
第三条从陕北地区越过鄂尔多斯草原,到漠北蒙古地区,即夏州塞外通大同云中道
第四条从内蒙古西北行通往贝加尔湖及西伯利亚地区,即受降城入回鹘道
第五、六、七条从河西走廊、天山南北通往中亚和地中海或波斯湾,即安西入西域道;从越南北部(当时隶属中国)通往南亚次大陆,即安南入天竺道;从广州港到南洋诸岛,即广州通海夷道
由此表可知,唐朝
A.形成了系统的交通路网B.对外交流广泛
C.中外文化交流形式多样D.版图空前扩大
2023-08-29更新 | 218次组卷 | 3卷引用:选择性必修三第9课-实战高考2024年一轮复习全考点突破
2023·辽宁·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考虑到东部地区将首先成为中日之间的战场,提出了东部工业西迁的构想。1940年底沿海工矿内迁工作基本完成,内迁的厂矿共达448家,技术员工有12080人,机器材料70900吨。在地域分布上,以四川和湖南两省接受内迁厂家数量最多,沿海工厂的内迁有力地促进了内地工业的发展。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二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为应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和潜在的战争威胁,尽快改变中国工业不合理布局,中共中央作出了开展三线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举全国之力在西部的十余个省进行了一场以备战为中心的大规模工业建设。以国防科技工业、机械与能源工业等为重点,前后投入2000多亿元和上千万人力,构筑起了规模庞大、门类齐全的内地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的现代工业交通体系,极大地增强了新中国的工业实力,完善了工业体系;为改革开放后现代化建设的突飞猛进奠定了坚实而雄厚的物质基础,谱写出新中国史册上伟大而光辉的一页。

——摘编自朱佳木《进一步认识三线建设史研究的意义与任务》

材料三   “三线精神”是在国际形势动荡、内忧外患的特定历史时期凝聚而成的。“三线精神”承继了红船精神的“开天辟地、敢为人先”,内嵌了井冈山精神的“胸怀理想、坚定信念”,融渗了长征精神的“乐于吃苦、不畏艰难”,糅合了延安精神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根植了西柏坡精神的“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与“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一脉相承。

——摘编自张立《三线建设博物馆文化传承的新时代之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战时期沿海工业内迁的原因及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三线建设工业发展的特征,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三线精神”的认识。
2023-08-29更新 | 138次组卷 | 5卷引用:第46讲现代世界的食物生产、经济生活与科技进步(练习)-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2023·浙江·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26年在莫斯科留学期间,邓小平认为,近5年来的苏联经济体制比资本主义经济能更快地推动经济发展。1950年,邓小平提出:“我们要扶助有益于国计民生的私营工商业,鼓励私人生产的积极性。”邓小平观点中的两个经济政策(     
A.前后相互矛盾B.内容上基本一致C.启发未来改革D.适用于每个国家
2023-08-29更新 | 273次组卷 | 8卷引用:选必二第9课-实战高考2024年一轮复习全考点突破
2023·浙江·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火鸡是原产于美洲的禽类,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将它带回了欧洲,圈养在公园里作观赏禽鸟,称为珍珠鸡。之后,英国移民把欧洲饲养的火鸡品种引进北美地区。与火鸡这一物种的交流经历类似的农作物是(     
A.番茄B.玉米C.马铃薯D.葡萄
2023-08-29更新 | 443次组卷 | 8卷引用:选必二第2课-实战高考2024年一轮复习全考点突破
6 . 20世纪初,美国农业部化学局局长韦利多次向总统及国会提出食品监管的政策建议。同时,一些小说和文章披露了食品行业的黑幕,激起了公众对食品质量的危机感。最终,《纯粹食品药品法》等一系列法律获得通过。这反映出(       
A.食品安全问题形势严峻B.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完善
C.人民生命健康权被重视D.食品药品质量获得提高
7 . 美国独立初期,妇女劳动地点多无法脱离家庭。而到了19世纪初,不少女性都希望通过劳动自由支配收入。一名叫卢瑟的女子写信给表妹道:“能依靠自己获得生活所需是一件多么令人期待的事情……再也不用从你父亲那得到帮助了。”这一现象的出现(     
A.基于美国早期工业化开展B.增加了劳动市场的压力
C.促进了妇女双重职责形成D.模糊了社会分工的界限
8 . 据考古资料可知,西汉中期以后,从整地、播种、中耕、灌溉、收获到谷物的加工贮藏,一整套的农业生产工具已经齐备,门类品种相当齐全。据此可知,汉代(     
A.农业精耕细作获得了工具保证B.政府以官营方式垄断铁器的生产
C.创新耕作技术提高了生产效率D.铁器时代的开启使粮食产量提高
2023·浙江·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易经·系辞》中说:“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这说明(     
A.相当数量和规模聚居点的形成与畜牧业直接相关
B.筑屋定居的村落为人们进行集体活动提供了便利
C.兴隆洼遗址作为半穴居房址被誉为“华夏第一村”
D.人类居住形式大致经历了穴居到地面筑屋的演变
2023-08-28更新 | 324次组卷 | 8卷引用:选必二第10课-实战高考2024年一轮复习全考点突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密不可分,农业生产也是人类食物与生态环境安全的保障。以下关于世界古代农业的表述,正确的是(     
A.南亚地区的恒河流域的居民培植出了粟
B.长江、黄河流域在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
C.中美洲地区培植出了马铃薯和甘薯
D.西亚地区是小麦、大麦、玉米的原产地
2023-08-28更新 | 558次组卷 | 11卷引用:01·选必二第01课·学科网-【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